綠林好漢人手一把,《水滸傳》中的朴刀殺傷力有多大?

歷史研習社 發佈 2020-01-03T06:48:39+00:00

在《水滸》中也是一樣,關勝的青龍偃月刀,林沖的丈八蛇矛,呼延灼的水磨八棱鋼鞭,魯智深的水磨禪杖,武松的鑌鐵戒刀,徐寧的鉤鐮槍,索超的金蘸斧…宋人曾公亮著《武經總要》,詳列當時各種刀具,卻不見朴刀之名,可見,朴刀在時人眼裡也是不入流的角色。

文/十三喵

看過《水滸傳》的人,難免會對各位好漢所使用的兵器產生興趣。好的戰馬如同將領的雙腿,好的兵刃猶如將領的雙臂,人們對於名將和兵刃的搭配歷來津津樂道,比如項羽的霸王槍,呂布的方天戟,關羽的關王刀,宇文成都的鳳翅钂,岳飛的瀝泉槍……數不勝數。著名的三英戰呂布,不僅是猛將的對決,也是神兵的碰撞。

在《水滸》中也是一樣,關勝的青龍偃月刀,林沖的丈八蛇矛,呼延灼的水磨八棱鋼鞭,魯智深的水磨禪杖,武松的鑌鐵戒刀,徐寧的鉤鐮槍,索超的金蘸斧……無不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與之相比,朴刀受到的關注度就低多了,因為它實在太平常了,是隨便哪個嘍兵甲嘍兵乙都可以用的,草根氣息極濃,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可是要說朴刀是什麼,就很少有人能說清楚了。

01.朴刀杆棒

在早期通俗文學當中,「朴刀杆棒」是一個專有名詞,專指江湖人物和綠林人士殺人報仇、路見不平、以暴易暴的故事。可見,朴刀和江湖從一開始就是不可分割的。元雜劇《爭報恩三虎下山》中有這麼一句台詞:「你道他是賊呵,他頭頂又不曾戴著紅茜巾,白氈帽;他手 里又不曾拿著麄檀棍,長朴刀」,可見,手拿朴刀已經成為綠林人士最明顯的特徵之一了。

朴刀作為江湖人物的常見兵刃而為人所知,註定了其易得粗糙的特點。宋人曾公亮著《武經總要》,詳列當時各種刀具,卻不見朴刀之名,可見,朴刀在時人眼裡也是不入流的角色。

02.叫刀的槍

《水滸傳》中對朴刀的描寫頗多,比如在盧俊義大戰梁山群雄時有這樣一段描寫:「盧俊義取出朴刀,裝在杆棒上,三個丫兒扣牢了」。可見,;朴刀與其他的兵器最大的不同是可以拆卸。換言之,裝上刀頭就是朴刀,卸下刀頭就是杆棒——此為朴刀杆棒常常連用的原因。

《水滸傳》中經常用「拈」來形容拿朴刀的狀態,「拈」,即用手指拿,可見朴刀的杆棒絕粗不了,那麼前端的刀頭自然不宜太大,因此多呈小而尖的狀態。這種形態與長槍更為類似。於是,朴刀名曰刀,其實更多的時候做突刺之用。以盧俊義擒史文恭的一仗為例,盧俊義往史文恭「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馬來」,可見朴刀的使用是以刺為主。

03.原型探源

朴刀既能成為綠林人的標配,可見是民間十分方便取得的東西,朴刀在民間必然有其原型。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於朴刀的形象已經逐漸模糊,但在史籍的吉光片羽中,我們仍能做出一些推測。

《宋會要輯稿》中有這麼一則材料:「著袴刀於短槍干、拄杖頭,安者謂之『撥刀』;安短木柄者,謂之『畲刀』」,這是不是與朴刀的安裝方法很像呢?而拔刀、畲刀原本是一農具,開山種田時掘土所用。這也能夠解釋《武經總要》為何不錄朴刀於兵器中了。

後世的影視劇中為了美觀,朴刀的刀刃部分常十分寬大,與杆棒部分也連成一體,顯得異常威武。這反而違背了朴刀的本意了。反而是當年風靡一時的小浣熊卡里的赤發鬼劉唐手裡拿的兵刃頗為傳神。


參考文獻:

1.黃永年:《說「朴刀」》,《中國典籍與文化》1996年4期。

2.石昌渝:《從朴刀杆棒到子母炮》,《文學遺產》1999年第2期。

3.王學泰:《「水滸」識小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4.趙敬鵬:《論<水滸傳>「朴刀」的失傳———基於文學與圖像關係視角》,《中國文學研究》2014年第3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