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星狀星雲中,發現最新的「貧氫」結構!距離我們才4630光年

博科園 發佈 2020-01-04T09:01:04+00:00

博科園|CopyrightScience X Network/Tomasz Nowakowski,Phys​參考期刊《arXiv》Cite: arXiv:1912.11051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利用南非大望遠鏡(SALT),天文學家對行星狀星雲WR72進行了光譜和成像觀測。在星雲的中心部分發現了「貧氫」結構,這可能有助於提高人們對該天體性質的認識,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行星狀星雲(PNE)是恆星從主序恆星演化為紅巨星或白矮星過程中噴出的氣體和塵埃膨脹殼層。它們相對罕見,但對於研究恆星和星系的化學演化的天文學家來說很重要。

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在其中心區域貧氫物質的行星狀星雲,在某些情況下,這種貧氫物質看起來像是帶有彗尾的扇形扇形,彗尾從中央恆星向外伸展。對這類行星狀星雲的詳細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低質量恆星的演化過程。現在,由俄羅斯洛蒙諾索夫莫斯科國立大學的Vasilii Gvaramadze領導的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報告表示:WR72周圍的行星星雲是一顆光譜類型為WO1的行星星雲。

這個行星星雲位於大約4630光年外,是行星狀星雲候選名單中最新的貧氫結。天文學家們在研究論文中寫道:我們在一個以[WO1]恆星WR72為中心的延伸紅外星雲中心部分發現了少數光學貧氫結,這是通過南非大望遠鏡的光譜和成像觀測獲得。這項研究得到了美國宇航局的Wide-field紅外勘測探測器(WISE)的數據補充,表明WR72星雲由一個延長、接近圓形的光暈(直徑約為7800光年)和一個細長的、顯然是兩極的內殼組成,內殼中含有貧氫的結。

觀測發現了來自WR72西南方向有一個明亮的結,以及散布在恆星周圍的一些微弱結。天文學家們注意到,有些結是徑向拉長的,就像在其他行星狀星雲中心區域檢測到的扇形貧氫結系統一樣,這些區域被稱為A30和A78。研究發現,WR72殼體的線半徑約為0.75光年,節點的典型徑向速度為100 km/s,所以這些結果表明該殼體大約有1000年的歷史。

還需要對這些結進行更多的研究,特別是更深層次和更高解析度的光譜和成像,以確定它們的豐度,並檢查它們的空間分布和運動學是否是軸對稱。軸對稱的探測可能意味著WR72是一個雙星系統。總結這些結果,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最可信的假設,可以解釋WR72的起源。fi結果表明,WR72是罕見貧氫行星星雲的新成員,這可能是通過後AGB星非常晚的熱脈衝,或者兩顆白矮星的合併來解釋。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Tomasz Nowakowski,Phys​

參考期刊《arXiv》

Cite: arXiv:1912.11051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