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種植與栽培技術,學習完這些,就不需再看別的文章了

新農知識 發佈 2020-01-29T12:11:43+00:00

黃瓜又名胡瓜,以幼嫩的果實供食,營養豐富,每百克鮮果含蛋白質0.4克~1.2克,維生素C4毫克~25毫克,磷16毫克~58毫克,鐵0.2毫克~1.5毫克,且生食、熟食、鹽漬和醬制各具風味,是人們喜食的蔬菜之一,亦為瓜類中生產量較大的蔬菜。


黃瓜又名胡瓜,以幼嫩的果實供食,營養豐富,每百克鮮果含蛋白質0.4克~1.2克,維生素C4毫克~25毫克,磷16毫克~58毫克,鐵0.2毫克~1.5毫克,且生食、熟食、鹽漬和醬制各具風味,是人們喜食的蔬菜之一,亦為瓜類中生產量較大的蔬菜。黃瓜原產於印度西部,栽培已有3000多年歷史,漢武帝時(公元前122年)引入中國。隨著世界範圍內的廣泛種植,品種之間因栽培地區的自然條件和栽培條件以及消費習慣的不同而發生了生態和形態上的差異,品種十分豐富,可根據不同的生態條件分期播種、分期供應,滿足市場需求。詳情如下:

一、生物學特性

1.1植物學特性

黃瓜系葫蘆科甜瓜屬的一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淺根系,根群分布在20厘米的耕層土壤中。根入土淺而細弱,且根木栓化早,脆弱,容易斷根,再生力差。莖葉蔓生,一般分枝力較弱,有粗毛著生,在葉腋著生葉簇和卷鬚。莖葉易折斷,葉片較大,且蔓較長,故一般要搭架。黃瓜的莖葉伸長較早,在高溫及弱光較多時,易徒長。花常為雌雄同株異花。黃瓜花的性分化不僅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而且也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一般雌花發生部位側枝比主枝容易,上部比下部容易。早熟、中熟品種主蔓3節~6節,側蔓1節~2節開始發生雌花,以後每隔一定的節位發生雌花或連續發生雌花。雌花一般上午6時~10時開花,花葯在開花前兩天到開花次日具有授精能力,在溫度範圍15℃左右開花,18℃~21℃開藥,花粉粒萌發在10℃~35C時。黃瓜的花為蟲媒花,自然雜交率為53%~76%。

果實為氮果,由花托和子房發育而成。因品種不同,果面上有不同的瘤狀突起。一般生長良好的黃瓜在開花後8天~10天即可採收。黃瓜果實中出現畸形果,如:蜂腰、彎瓜、尖嘴、大肚瓜,主要是由於授粉不良,單性結實性弱,日照、水肥不足等因素引起。果實中常有的苦味(葫蘆素)一般認為在水分不足、低溫、氮素過多、日照不足、溫度和水分變化激劇時易於產生。而極端的苦味則由顯性單基因控制,去掉很容易。瓜條彎曲則主要由於支架綁蔓等造成瓜條不自然下垂或由於水分或多或少造成。種子披針形,干粒重22克~42克,扁平,種皮黃白色,種子無胚乳,種子無生理休眠期,但需要後熟,在黑暗條件下易發芽,種子保存期一般4年~5年。

二、生長發育特性

2.1生育時期

黃瓜以嫩果為產品,整個生育過程可分為發芽期、幼苗期、座果期、結果期,不同的生育時期具有各自的特點。要了解各階段的生育特點和對環境條件的不同要求,才能科學合理地運用各項栽培措施。

(1)發芽期在25C~30℃下,約需5天~7天。因種子無胚乳,故發芽速度要求快,避免弱苗。此時應給予高溫高濕,出苗後應控溫控濕,防止竄苗。前促後控,同時避免傷根。

(2)幼苗期在18℃~25C下,約需15天。此階段植株通過階段發育和花芽分化。從外表看,苗矮、節間短、直立、生長較慢。此時管理以控為主,促壯苗,防徒長。

(3)抽蔓期在18C~25℃下,約需25天左右。此期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節間伸長,生長較快,管理應以控為主,促控結合。

(4)結果期一般30天~60天,為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時期,應以促為主,防止早衰。

2.2階段發育特性

黃瓜在高溫、短日照條件下通過階段發育,但品種間差異較大,多數栽培品種對日照長度要求並不嚴格,但日照長度和溫度對黃瓜花性別表現的支配作用較強。黃瓜花初期具有兩性的原始體,隨著發育發生性型分化,成為單性。一般而言,日照誘導花芽分化,溫度誘導性別分化。基於這一點,在栽培上,早播種是有利的。

三、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黃瓜種子在12℃以上時開始發芽。適宜溫度為25C~35℃,植株生長適溫白天為22℃~28℃,夜間為17C~18℃,一般在播種後25天左右開花,開花後早熟種35天左右開始採收,中、晚熟種50天~60天開始採收。

(2)光照黃瓜能耐弱光,但提高光照強度,有利於提高產量形成。

(3)土壤條件淺根系,耐早性弱,要求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土壤pH5.5~7.2,土壤水分含量前期pF2.0~2.5後期pF1.5~2.0為官。

(4)大氣條件在保護地栽培黃瓜時,在一定程度上,二氧化碳越多,光合作用越旺盛,通常施用二氧化碳產量可增加10%,空氣濕度對黃瓜的生長亦有影響,空氣乾燥對莖葉和果實的生長有抑制作用,過於濕潤則易引起病害。

四、主要栽培方式和常用品種

黃瓜栽培,極為容易。在果菜中,黃瓜是不需要過高溫度的作物,生長快,產量高,是果菜中較易於實現周年供應的蔬菜之一。近年來,隨著眾多新品種的育成,栽培方式亦呈多樣化態勢。

4.1日光溫寶栽培

一般在冬、春季上市,溫度白天控制在23℃~25℃,夜間控制在13℃~15C,不低於8C。品種選擇耐弱光、早熟和單性結實性強的品種,常用的有:長春密刺、山東密刺、新泰密刺、津雜一號、津雜二號等。

4.2早熟栽培

一般在4月~6月份上市,利用溫床育苗,在地溫上升到15C以上時定植到露地,並加蓋塑料大棚。

4.3春季栽培

一般在5月中旬至8月份上市。利用溫床育苗,2月~3月份播種,4月上旬定植,為傳統的栽培方式。

4.4夏秋栽培

從夏季開始(5月中旬)至秋初(8月初)均可播種,並可在秋季延後栽培,延長供應期。一般在品種選擇上,初夏時節選用津研1號、津雜2號和津研5號等,秋季播種選用津研4號或津研7號。

五、主要栽培技術

5.1育苗

苗床準備,黃瓜育苗一般在苗床或待栽的日光溫室內進行,選擇前茬不是瓜類作物的園土作苗床,避免病害的傳播。苗床規格一般為長10米、寬1.2米,1畝栽培面積需要苗床10平方米~12平方米。苗床應施足有機肥,打碎土塊,充分平整。一般營養土的配方為2/3的菜園土,1/3的腐熟有機肥,加適量的過磷酸鈣,並用200倍~300倍的多菌靈進行土壤消毒。

5.2播種

在黃瓜播種前2天~3天應將種子曬一下,然後用60℃溫水浸15分鐘,注意要不斷攪動,使種子受熱均勻,然後轉入25℃~33℃溫水中浸泡3小時~4小時,後用清水沖洗,放於濕紗布中催芽,1天左右,有20%種子露白即可待播。日光溫室黃瓜一般於10月中旬播種,每畝約需用種150克~200克。播種前苗床應澆足底水,待水下滲後,將催過芽的種子均勻撒入畦內,並用營養土蓋籽,厚度1.5厘米~2厘米,然後覆蓋地膜和小棚保溫保濕。苗出土後,要防止徒長,控制濕度,隨著氣溫的下降要增加覆蓋保溫,以防小苗受凍。

5.3苗期管理

播種後至出苗前,要閉棚保溫保濕,促苗迅速出土,一般白天保持25℃~30℃,夜溫17℃~18℃,出苗後,應迅速降低棚內氣溫,以免秧苗徒長,一般晝夜保持22℃~25℃,夜溫保持13℃~15℃。注意增加光照培育壯苗。平時注意防病,每隔7天~10天,噴一次甲托布津或農用鏈黴素。

5.4嫁接

黃瓜嫁接能充分利用砧木發達的根系和較強的耐低溫能力,增加根系的吸收量,從而提高產量,是日光溫室生產中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一般用於黃瓜的砧木是黑籽南瓜,黑籽南瓜的播種期可根據嫁接方法來調節,採用靠接法,黑籽南瓜遲播5天~7天,採用插接法,黑籽南瓜早播4天~5天,一般嫁接1畝大田的黃瓜,需要黑籽南瓜種子1.5公斤~2公斤。嫁接時期。插接法在砧木播種後10天左右,接穗播後5天~6天,子葉平展時為適宜期,靠接法在黃瓜播種後13天~14天,黃瓜第一片真葉半展開,砧木播後9天~11天,子葉平展時,為適期。嫁接後1天~3天內,應保持高溫高濕促進接口愈傷,組織形成。一般白天28℃~30℃,夜間17℃~20℃,每天中午噴水1次~2次,接口癒合後,轉入一般性管理。並及時抹除砧木的真葉和生長點,嫁接後10天左右,在接口以下1厘米處驪接穗進行斷根處理,嫁接苗的苗齡一般以30天~35天為宜。

5.5土地準備

冬、春茬黃瓜生育期一般長達6個月~8個月,產量高,需肥量大。同時,因生長期內追肥不便,所以,施足基肥尤為重要。一般腐熟脲肥每畝1萬公斤,磷肥3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拌勻撒於地面,然後深翻30厘米~50厘米,並將土塊打碎、耙平,做成1米~2米的畦。在定植前,要提前扣棚10天~15天,以增加室內地溫,並澆足底水,覆蓋地膜於畦上,等待定植。

5.6定植

一般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可在春節前後上市,定植應于晴天上午9時到下午3時之間為宜。可分大小行,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一般20厘米,每畝株數4000株~5000株,在栽植時應注意脫缽時,要將缽土鬆動,有利於根系的生長,同時要淺栽,使子葉處於良好的生長環境。

六、田間管理

6.1肥水管理

(1)定植後至根瓜期的管理在緩苗後澆提苗水,促進根系生長,並做好中耕、烤苗,促進壯苗,根瓜座住後,應淡肥勤施。

(2)盛瓜期的管理應給予充足的水、肥,滿足生長和結果的需要,一般畝施磷酸二銨或尿素15公斤,以後視植株長勢,每10天~15天追肥一次,每次畝施尿素約15公斤,黃瓜對肥料濃度較為敏感,亦提倡淡肥勤施。

(3)結果後期的管理應加強水肥管理,促進側枝結瓜,延緩植株衰老,一般應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加0.5%尿素,以補充養分。

6.2病蟲害防治

黃瓜的病害較多,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另外疫病、病毒病、角斑病,也時有發生,防治的方法應是綜合性的。

(1)選用抗病品種黃瓜不同品種抗病性是有較大差異的。如津雜系列可抗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疫病等四種病害,且適於春、秋生產。

(2)種子處理營養缽育苗多數病菌都由種子傳染(枯萎病、病毒病等除外),可通過種子處理減少病害的發生。同時用營養缽育苗,保護根系免受傷害,減少病菌侵入的機會。

(3)嫁接換根提高植株根系吸收能力,控制土傳病害(如枯萎病)的發生,能提高產量。

(4)實行輪作選擇正確的畦型,建立灌排系統。輪作的年限應根據氣候、土質、病原基數而定,目的在於養地和減少病原基數。同時根據地下水位的高低和雨水的多少選,高畦或平畦。

(5)藥劑防治作為一種輔助措施也有一定的效果,常用的藥劑有:防治霜霉病採用80%克霉靈400倍、50%甲霜酮800倍、40%乙騰鋁200倍、75%百菌清600倍等,並交替使用;防治白粉病採用農抗120200倍、農BO-10200倍或噴高脂膜亦可;防治疫病採用25%甲霜靈800倍、40%乙騰鋁250倍~300倍、50%多菌靈500倍,75%百菌清500倍;防治炭疽病採用40%炭疽福美500倍、75%百菌清500倍、70%代森錳鋅400倍;防治角斑病採用農用鏈黴素200ppm,新植黴素150ppm~200ppm;防治蚜蟲採用BT乳劑100克每畝,2.5%功夫乳油3000倍。要注意的是波爾多液在苗期使用易害幼苗,故宜在後期使用。

七、採收

冬春在保護地中生產的黃瓜,一般定植後30天即可採收,根瓜要及時採收,以免根瓜墜秧,影響後期產量。盛瓜期一般1~2天採收一次,利用採收來調節植株的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適時早采有利於產量形成,有利於提高品質。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種植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說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小編會根據情況來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小編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