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付出了多大代價?從巔峰跌落到谷底,十幾年心血付諸東流

流雲天下 發佈 2020-01-29T18:02:33+00:00

公元221年4月劉備在成都稱帝,7月正式出兵大舉伐吳,一路勢如破竹攻入吳境,孫權在向曹丕稱臣避免了兩線作戰之後,以陸遜為大都督率兵迎敵,222年8月雙方在夷陵交戰,劉備大敗逃回白帝城。

公元221年4月劉備在成都稱帝,7月正式出兵大舉伐吳,一路勢如破竹攻入吳境,孫權在向曹丕稱臣避免了兩線作戰之後,以陸遜為大都督率兵迎敵,222年8月雙方在夷陵交戰,劉備大敗逃回白帝城。

夷陵之戰的慘敗對蜀漢的影響極其深遠,戰前劉備實力一度達到頂峰,戰後卻一夜回到解放前,那麼劉備伐吳損失有多慘重?近十萬精銳化為烏有,中生代大將差點被團滅。

因為魏延需要鎮守漢中以防曹魏,馬超要協助魏延加上當時可能有病在身,趙雲需要坐鎮江州以隨時策應成都、南中和永安(白帝城)三地,所以魏延、馬超和趙雲這三員虎將都沒有隨征東吳;劉備出師不利,鎮守巴西郡閬中的張飛率兵親來匯合卻被部下所殺,張飛出師未捷身先死,劉備痛失一員虎將,張飛也是劉備伐吳中損失的第一位大將。

跟隨劉備出征的大將有哪些人呢?有名有姓的至少有十幾人:廖化、馮習、吳班、張南、傅肜、沙摩柯、程畿、趙融、輔匡、王甫、黃權、馬良、陳式、龐林、史合、杜路、劉寧等等,那麼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死於夷陵之戰的有馮習、張南、馬良、傅肜、沙摩柯、程畿、趙融、王甫等人(其中王甫是襄樊之戰中為數不多的倖存者,沙摩柯則是被馬良說服協助劉備的五溪蠻首領,趙融當時和廖化、傅肜等人是別督,如果他沒有戰死,後面肯定會提及,但是夷陵之戰後史書未見其蹤影);投降東吳的則有杜路、劉寧兩人。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了防備曹魏可能的偷襲,於是派黃權屯兵江北,《三國志》記載:"以權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陸遜火燒連營之際黃權被堵在江北無法撤回白帝城,又不願意投降孫權於是就率部投降了曹丕,那麼他帶走了多少兵馬呢?

王沈所著《魏書》記載:"權及領南郡太守史合等三百一十八人。拜權為侍中鎮南將軍,封列侯,即日召使驂乘;及封史合等四十二人皆為列侯,為將軍郎將百餘人。"

《三國志》記載:"統弟林(龐林),以荊州治中從事參鎮北將軍黃權征吳,值軍敗,隨權入魏,魏封列侯,至鉅鹿太守。"

除了黃權之外,史料中還提到了兩位重量級人物:一個是史合,另外一個是龐統的弟弟龐林。三百一十八人和四十二人肯定是黃權軍中有一定地位的將佐和準備奪回荊州後在荊州為官的士人,黃權屯兵江北以防曹魏兵力不會太少,保守估計至少也在五千到一萬人之間。

當然也有四人逃了出來:第一個是廖化不必多說,第二個是吳班,因為後面諸葛亮北伐期間吳班還立有戰功,最後官居驃騎將軍;第三個是陳式,因為229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時率軍攻取了武都、陰平兩郡的大將正是陳式;第四個是和廖化同為別督的輔匡,輔匡後面在蜀漢官居鎮南將軍。

所以這樣盤點下來,投降或戰死者有名有姓的就有黃權、龐林、史合、杜路、劉寧、馮習、張南、馬良、傅肜、沙摩柯、程畿、趙融、王甫等人,包括張飛在內至少有十餘人了,而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蜀漢中生代的精英,也是劉備打算重點培養的人才,可惜一場大戰下來幾乎被團滅,只逃走了寥寥數人而已。

​除了大將之外,劉備損失了多少兵馬呢?演義中說劉備「統精兵七十餘萬」這個肯定是太誇張了,但是劉備大舉伐吳十萬兵馬估計還是有的,因為《傅子》記載:「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光是戰死的就有八萬多人,再加上黃權投降曹丕帶走的五千到一萬人,這樣加起來劉備近十萬精銳化為烏有,蜀漢的實力也從拿下漢中之後的巔峰時期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劉備自赤壁之戰後十幾年的心血也付諸東流​,這樣的代價對劉備和蜀漢來說絕對是傷筋動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