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潘哈德EBR裝甲車,兩頭都是駕駛室,戴高樂死後擔任靈車

丹書戰史 發佈 2020-01-29T18:02:43+00:00

法國的輪式裝甲車起步並不晚,在二戰前就已經有了一款178型,在二戰爆發的頭一年法國正在計劃研製新的輪式裝甲車,根據設計它有著37毫米反坦克炮和正面60毫米的裝甲,足以和當時的坦克正面硬戰,但是這一切都因為德軍的入侵變成了泡影。

法國的輪式裝甲車起步並不晚,在二戰前就已經有了一款178型,在二戰爆發的頭一年法國正在計劃研製新的輪式裝甲車,根據設計它有著37毫米反坦克炮和正面60毫米的裝甲,足以和當時的坦克正面硬戰,但是這一切都因為德軍的入侵變成了泡影。

當戴高樂帶領軍隊光復法國後,一直致力於坦克工業的恢復,但是他很快明白法國在短時間裡無法設計研發出一款合格的重、中型坦克,在這樣的情況下,輪式裝甲車項目的重要性就上升了,畢竟如果坦克方面最壞的情況下毫無成果,那麼輪式裝甲車的成功多少能挽回一點面子,而且現實也需要這樣的裝備。

不拘一格的潘哈德EBR

潘哈德EBR可謂是裝甲車界的奇葩,它於1946年開始研發,1950年正式服役,算得上一代名車。

該車最大的特色就是採用了雙駕駛室設計,裝甲車的前後都有一名駕駛員,各自有一套作業系統,也就是說它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正面,需要往哪頭開就用哪頭的駕駛員操作;其實這種設計是用來越野機動時穿越一些複雜地段的,一般還是不會這樣操作。

為了獲取優秀的越野性能,EBR的負重輪也很特別,除了前後兩對橡膠負重輪,中部還有2對全金屬輪子,這種金屬輪子根本就是一戰時期火炮用的輪子發展而來。金屬輪子採用鋁質輪圈和鋼質的抓地齒,平時通過液壓機構向上收起來,需要的時候才將它們放下來。

為了降低正面投影面積,EBR採用了低矮的搖擺式炮塔,內裝一門改進至二戰黑豹坦克主炮的75毫米炮,不過身管短,威力小得多,而且它不是AMX13輕型坦克那樣採用自動裝彈機,而是採用人工裝填;輔助武器為一挺7.5毫米機槍。

車輛正面和炮塔正面裝甲厚40毫米,車體側面厚20毫米,炮塔側面厚30毫米,坦克全重13.5噸。動力上採用一台法國國產12缸風冷汽油機,最大公路速度105千米每小時。

成功的輪式裝甲車

潘哈德EBR在當時的輪式裝甲車裡無論是火力、機動還是防護都堪稱一流,在那個裝甲無用論盛行的年代,該車還可以充當輕型坦克使用,反正裝甲更厚的坦克也抵擋不了穿甲彈和空心裝藥破甲彈的打擊,還不如像裝甲車這樣飛快地跑起來。後期法國還給它更換了90毫米炮,獲得了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能力。

法軍很快就大量裝備潘哈德EBR,還投入到非洲地區作戰,並且在阿爾及利亞戰爭中發揮出了大作用,在對付缺少坦克的對手時顯得得心應手。法軍將它們在北非地區一直使用到80年代。

除了法國,它還被出口到葡萄牙、摩洛哥、突尼西亞和茅利塔尼亞,其中一些被取消炮塔改裝成裝甲運兵車使用。

潘哈德EBR還承擔了一項十分特殊的使命,那就是擔任戴高樂的靈車,之所以選擇這樣的特殊的型號,恐怕是跟戴高樂生前致力於恢復法國陸軍大國地位有關,而恢復陸軍大國的重點就是發展坦克,在戴高樂死前一直都沒有看到法國生產出世界一流的坦克,用世界一流的裝甲車給他運送靈柩,也算是對他的一種安慰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