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家稱研發出新冠病毒疫苗的「種子」,但遠水恐難救近火

澎湃新聞 發佈 2020-01-29T18:13:11+00:00

「我們研發的基於S蛋白受體結合域的疫苗也非常有希望。這兩種疫苗都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的疫苗優勢在於,它可以在不增強嗜酸性粒細胞免疫的情況下誘導出保護性抗體,然而,我們需要中國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來推進這項工作。我們希望儘快研製出疫苗,這是結束疫情的最大希望。因此,我們建議同時嘗試

全世界的科學家們正在以創紀錄的速度爭分奪秒地研發新冠病毒疫苗,以期望能夠阻止這種新病毒的進一步蔓延。

袁國勇 資料圖

據香港《南華早報》1月29日報導,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他的研究團隊已初步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種子,將儘快投入動物測試,如果如果測試成功,有望在1年內投入臨床實驗。

據袁國勇介紹,該疫苗是由流感減活疫苗研製而成,他的團隊通過將新型冠狀病毒病人的病毒進行基因排序,在實驗中繁殖病毒,並將病毒表面蛋白的授體結合區域,放在上述流感疫苗已拿走的基因NS1的位置。他表示,如果成功,新疫苗將能同時預防流感病毒及新型冠狀病毒。

「我們已經初步生產了這種疫苗實驗樣本,但是要在動物身上進行測試需要很長時間。」他說。他相信是即使實驗能加快,至少也要1年時間才能完成。

1月28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談及疫苗研製進度。她表示,目前離擁有疫苗已經很近了,但還要有個過程。她說,真正拿到疫苗株可能還要一個月,檢查檢測等還要半個月,此外最少還要一個半月審批過程。

對於香港專家的研發進展,美國私立醫學院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in Houston)的疫苗科學家彼得·霍茨(Peter Hotez)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稱,德克薩斯州、紐約和中國的科學家也正在通過合作進行疫苗研發。

「我們研發的基於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的疫苗也非常有希望。這兩種疫苗(和香港的)都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的疫苗優勢在於,它可以在不增強嗜酸性粒細胞免疫的情況下誘導出保護性抗體,然而,我們需要中國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來推進這項工作。我們希望儘快研製出疫苗,這是結束疫情的最大希望。因此,我們建議同時嘗試多種方法和技術,以便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取得進展。新病毒的病例數量正在顯著增加,我們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的可能性。」他說道。

霍茨博士的合作夥伴,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姜世勃告訴澎湃新聞,此前他長期研究基於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的抗SARS疫苗,在2017年完成了該疫苗的臨床前工作,證明基於S蛋白RBD的抗SARS候選疫苗最為安全、有效,因此該疫苗作為戰略儲備等待時機和經費進入臨床實驗。

「我們預計該疫苗誘生的抗體也可以交叉中和武漢新病毒2019-nCoV。因此,我們現在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合作研究。」他說道。

不過,《科學》雜誌27日撰文指出,儘管科學家們夜以繼日地工作,並且已經創下了破紀錄的速度,但是仍然可能「遠水難救近火」。

1月23日,防疫創新聯盟(CEPI)宣布,將向三家公司提供總額為125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開發新冠病毒的疫苗。這個非盈利組織成立於2016年,專門資助和指導針對新發傳染病的新疫苗的開發,CEPI 執行長理察 · 哈切特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正在努力使疫苗的開發和測試比以往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要快。

1月10日,在中國研究人員首次將2019-CoV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發布到公共資料庫之後幾個小時後,全球各地的研究就立即緊鑼密鼓的展開。目前,CEPI 正在支持三個不同團隊進行疫苗研發工作。一旦有了候選疫苗,研究人員將在動物身上進行測試,以確定它們是否安全並產生免疫反應。 通過動物測試後,必須得到監管部門的批准才能啟動第一階段的人體試驗,這些試驗將在少數沒有患病風險的志願者中測試安全性和免疫反應。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案例中,通常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獲得批准。

上述文章指出,即使實驗性疫苗證實在臨床試驗中發揮作用,下一步迅速大規模生產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準備疫苗最終是一種預防措施。沒有人知道將會發生什麼,我們都希望永遠不會需要這種疫苗。」文章寫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