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國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國統一原因?商鞅范雎張儀,由魏入秦

資深人士說文史 發佈 2020-01-04T20:14:50+00:00

導語:戰國時期,六國流失人才有哪些?人才流失對國家發展影響有多大?

導語:戰國時期,六國流失人才有哪些?人才流失對國家發展影響有多大?從六國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國統一原因,商鞅、范雎、張儀,由魏入秦,秦國受益而統一天下

歷史是在不斷發展的,在其發展進程當中,有許多的因素可以影響它的發展形式和進程,其中人才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或許歷史的發展是自有它的定律的,即使在這樣既定的軌道上面,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板上釘釘的,有一些人的出現對於歷史的發展還是有著一定的影響的。

尤其是像春秋戰國時代這樣的大亂世,群雄並起、諸侯爭霸,雖然在表面上看他們爭奪的是權力、是土地,但是在不為人知的暗處,這更是一場人才的較量。在那樣的一個時代里,每一個國家都需要為自己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這就要求國內的人才不能凋零,就要求用多種人才為國家效力,所以說春秋戰國時代是軍事上的比拼,是經濟上的競爭,更是人才方面的較量。

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在春秋戰國那樣的亂世當中,誕生了哪些人才?那些人又用怎樣的方式改變了戰國時代的格局?而山東六國又是如何在人才的較量上面失敗的?秦國又是怎樣在人才的較量當中抓住機會的?

魏國大梁城是人才聚集地,魏國卻錯失眾多人才

說起人才的誕生點,我們不得不提魏國的都城大梁,魏國是戰國時代第一個崛起的國家,也是戰國初期唯一的超級大國,這個國家的發展凌駕在其他國家之上,它的都城大梁也是當時少有的國際大都市。

因此,在中原地區很少有人能夠在不遊歷魏國的前提之下而成名,所以風華的大梁王城是天下學子的聚居之地,同時也是天下人才的主要輸出地之一。但可惜的是,本身對於人才的招攬有著天然優勢的魏國,卻是人才這方面最失敗的國家,從魏國出走的人才不計其數,商鞅、范雎、張儀、尉繚等等,都是因為游魏而不得才進入其他國家的,下面我們就分別來看一下這幾個人的心路歷程。

魏國損失最大的人才是商鞅

首先是商鞅,商鞅可以說是魏國損失的最大的一個人才了,在進入秦國之後,他用驚世駭俗的變法改變了戰國時代的格局,讓最為弱小的秦國一躍成為了戰國時代最為強大的國家。

就是這樣的一個驚世的人才,他最初的選擇與其他的遊子一樣都是進入魏國,畢竟在那個歷史時間段,魏國是最為強大的國家,在魏國入仕也是前途最為光明的,所以商鞅也不能免俗,在其出山之後,受到了魏國丞相公叔痤的賞識,變成為了魏國丞相府的一員。

公叔痤曾經多次向魏惠王舉見過商鞅,可是魏惠王卻沒有將其放在心上,在商鞅遲遲不肯告知其師父是誰之後,魏惠王更是對這樣一個人失去了耐心,他更傾向於從師於鬼谷子的龐涓,所以便忽略了商鞅。


後來公叔痤向魏惠王建議如果不任用商鞅,那麼一定要殺掉他,諷刺他進入其他的國家對魏國的利益造成損害,不過遺憾的是,魏惠王對於商鞅這個人連殺他的興趣都沒有,最終放任其出走。

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強國,為統一打下了基礎

商鞅離開魏國之後進入秦國,與秦孝公進行了四次會面,並在第四次的時候向秦孝公描繪了他的變法藍圖,而秦孝公也是認可了商鞅的變法,成為了他的堅實後盾,在秦孝公和商鞅的共同努力之下,秦國走上了一條變法圖強的道路,在經濟上、行政上、軍事上都進行了長足的改革,讓秦國迅速的崛起,為之後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此,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如果沒有商鞅和秦孝公的變法也就沒有後來的大秦帝國,這樣的觀點絕不是誇誇其談,因為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確實是最為弱小的國家,這個國家甚至沒有能力與韓國和燕國一較高下。

而在商鞅變法之後,這樣的局勢就徹底的扭轉了,並且自此之後,秦國的歷代君主都秉承商鞅的遺志,推行他的變法,讓秦國的發展越來越迅速,最終在秦王嬴政的時候一統六合。

筆者認為,魏國之所以對商鞅這個人沒有表現出足夠的重視,是因為之前就已經進行過變法,而魏惠王並不是一個治國的明君,其無法感受到魏國已經漸漸地走向衰敗的這樣一個過程,他還一直停留在自己的父親和祖父執政時期魏國那樣蒸蒸日上的發展形勢當中。

因此,在魏惠王看來魏國依舊是天下的霸主,並不需要再一次的進行變法,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魏國其實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尤其是魏武侯後期趕走吳起之後,魏國的發展道路已經不如之前那麼順利了,同時,李悝的變法雖然非常具有先進性,卻不是那麼完美和徹底的,如果這個時候魏國能夠在原先變法的基礎之上再進行一次變法,那麼相信這個國家一定有最終一統中原的實力。

魏國和楚國都錯失張儀這個人才

再一個是張儀,他與商鞅一樣也是一個首先選擇在魏國出世的人,傳說張儀師從鬼谷派的鼻祖鬼谷子,出山之後本打算大展拳腳,但是卻沒有在魏國受到重用,後來不甘心沉寂下去的張儀去到了楚國,卻在楚國被誣陷偷盜了和氏璧,因此,張儀在楚國可以說是受到了百般的欺辱和刁難,最終他才選擇進入了秦國,並在秦國受到了秦惠文王的賞識和重用。

那個時候正是和他同樣師出鬼谷派的蘇秦如日中天的時候,蘇秦提出了合縱的策略,佩戴六國相印,成為了山東六個國家的丞相,可以說是風光無限。同時,在他合縱政策的影響之下,秦國也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著自從秦孝公變法以來最大的危機。

張儀連橫政策破解蘇秦合縱策略,化解秦國危機

而張儀的出現則是很好的為秦國化解了這次危機,他提出的連橫政策很好地應對了合縱所帶來的壓力,讓山東六國的合縱可以說是不攻自破,並且他的連橫政策也是一直發展的下去,可以說給了後世很大的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在秦國一直以來的發展道路上,都將齊國看作是盟友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在最終秦國發動滅國之戰的時候,齊國能對其它的國家面臨的危險置之不理的原因。因為自從連橫政策問世之後,齊國就被秦國當成了盟友,並且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拉近與齊國之間的關係。可以說在那個時候,這兩個國家是站在同一個戰線上的。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連橫政策對於秦國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它安撫了齊國這樣的一個東方大國,避免了在後來發動滅國之戰的時候腹背受敵的可能,同時還讓山東六國的合縱不攻自破,為秦國的東進緩解了巨大的壓力,並且張儀還是一個以口舌之力為秦國謀取實際利益的國家,他曾經周旋在山東六國之間,可以說真的是三寸不爛之舌可敵百萬雄師,完全不負縱橫家之名。

如果這樣的一個人才能被魏國和楚國重視起來的話,相信他們的合作不會這麼快的瓦解,秦國所面臨的危機也不會那麼快的解除,可是歷史從來都不容許我們假設,魏國和楚國的遺憾也永遠不可能彌補了。

范雎也是由魏入秦的人

再一個我們來看一下范雎,范雎也是一個由魏入秦的人,與商鞅不同的是,他的遭遇更加的悽慘,商鞅頂多是不被魏惠王重視,是一個胸懷大志卻無處施展的人,可是范雎卻在魏國遭受到了魏國貴族的迫害,甚至差點導致終身殘疾。

後來范雎在機緣巧合之下逃到了秦國,並且受到了秦昭襄王的賞識,他在張儀連橫政策的基礎之上提出了遠交近攻,進一步鞏固了秦國與齊國之間的關係,並且由秦國臨近的國家開始開疆拓土。

范睢和白起在伊闕之戰、長平之戰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勳

范雎在文治上面的功勳配合著白起在軍事上的成就,讓秦昭襄王時期的秦國可以說是更加突飛猛進的發展。在這一類時段,秦國通過伊闕之戰、長平之戰等等的重大戰役多次擊敗山東六國的進攻,尤其是長平之戰,讓山東六國的抗秦主力趙國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軍事力量,可以說為後來秦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掃清了部分障礙。

可以說范雎這個人在秦國的功績也是非常的卓著的。不過可惜的是,范雎這個人在人品上面是有一些小瑕疵的,這個人的心胸比較狹窄,對於個人利益看的比較重,因此,在長平之戰結束之後,他擔心白起的功績會超過自己,並以此擔憂自己的前途會受到阻攔,便參與了吳顯白起謀反的事件,讓戰國時代的一代殺神白起就此隕落,可以說也給秦國的歷史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的。

如果白起沒有那麼早的隕落的話,相信秦國在秦昭襄王時間段的發展會取得更大的成果,在開疆拓土方面也會獲得更多的實際利益,所以後來人在對范雎這個人進行評定的時候可以說是褒貶不一的。

魏國人尉繚,和王翦成為搭檔,助力秦國進行滅國戰

之後還有尉繚,戰國時期有兩個尉繚,一個是魏惠王時期的隱士,另一個是秦王嬴政時期的,我們本篇文章談的尉繚是秦王嬴政時期那個。尉繚子是魏國大梁人,這個人雖然在古代歷史上並不是十分的知名,但是這個人的才華卻不能夠被人否認,在秦王嬴政一統天下之後,他被當作秦朝的文臣之首,由此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學識和地位。

在嬴政的歷史時間段其與王翦是一對搭檔,他與王翦的配合是非常的默契的,在秦國發動滅國之戰之後,他在行政上的一些重要決策的制定都有尉繚的參與,並且還留下了一部傳世的兵書《尉繚子》。

在這本書當中,著重的論證了經濟發展與軍事發展之間的關係,因為君主治理國家提出了許多的建議和方法,可以說,在古代歷史的發展進程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比較具有戲劇性的是這個人也是一個游魏不得而入秦的人,也算是魏國歷史上的又一個重大損失。

綜述

除去這些拉開了秦國與其他國家發展的人才之外,還有一些人才的經歷也是山東六國的發展歷史上非常大的遺憾和損失。

比如說吳起,魏文侯時代吳起是魏國軍事的絕對領導者,他也帶領著魏武卒為魏國打下了很多的城池,是戰國初期魏國發展的根基,但是到了魏武侯的時候,吳起卻飽受猜忌和排擠,最終不得不進入楚國來保全自己的生命,可是吳起在楚國終究也沒能夠得到善終。

楚國的貴族和君主對他也並不是十分的信任,哪怕是吳起曾經為楚國攻城略地,甚至想要在楚國進行變法讓它更加強盛,但是吳起最終卻被貴族暗害,在進入楚國的第三年便死亡了。可以說,無論對於魏國還是對於楚國,無起的死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再比如說信陵君,熟悉戰國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戰國四大公子的威名,那很多人都將信陵君當作是戰國四大公子之首。確實在戰國四公子當中,他的功績是最為顯著的,他的才能也是最讓人傾倒的。

當時的孟嘗君作下大多數都是雞鳴狗盜之輩,平原君除去一個毛遂自薦的故事中出場之外,再無其他的閃光點,而春申君最終更是被戴上了一頂霍亂楚國江山的帽子,只有信陵君,他的一生當中光彩熠熠,尤其是竊符救趙事件,不僅保全了趙國,更加保住了魏國,之後他更是帶領著六國聯軍兩敗秦軍,成為了山東六國抗秦的一大支撐。

可是就是這樣的王族大才卻被魏國束之高閣,哪怕是面對著內憂外患也絕不重用,最終信陵君只能在無奈之下選擇酒色自毀而死,在他死後的第十八年,曾經盛極一時的魏國滅亡,成為了歷史當中的一抹風沙。

筆者認為,人才在歷史發展進程當中是有多麼的重要,一個社會的發展和一個時代的發展都需要有新鮮血液的誕生,而人作為時代和社會發展的主力必定是不可或缺的。

秦國之所以能夠自從商鞅變法之後就迅速的崛起,除去國內良好的發展循環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在人才上面的不斷收攬,除了我們上述的幾個在文治武功方面的人才外,像是白起、王翦、王賁、章邯、李信等等在軍事方面的人才也是層出不窮,正是這些人為大秦帝國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是這些人為後來華夏文明的繁衍和傳承開拓了道路,所以無論時代怎麼變革,人才的作用都是不會減弱的。


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左傳》、《資治通鑑》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