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不重、卻好不了,這種腹瀉最容易讓人崩潰

一枚臨床醫生 發佈 2020-01-29T03:35:22+00:00

腹瀉是臨床的常見病,但如果處理不當,腹瀉有可能遷延不愈,讓患兒家長十分崩潰。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病例。孩子腹瀉一個半月不見好門診接診了一例 4 個多月的嬰兒,媽媽一臉焦急地主訴:孩子已經腹瀉 1 個半月了,體重只長了 2 兩,吃過好幾種藥都不好,您給看看吧!

腹瀉是臨床的常見病,但如果處理不當,腹瀉有可能遷延不愈,讓患兒家長十分崩潰。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病例。

孩子腹瀉一個半月不見好

門診接診了一例 4 個多月的嬰兒,媽媽一臉焦急地主訴:孩子已經腹瀉 1 個半月了,體重只長了 2 兩,吃過好幾種藥都不好,您給看看吧!

我問了病史,孩子一個半月前出現腹瀉,一天 5、6 次,為稀糊狀,無嘔吐、無發熱,偶有哭鬧不止。

之前去家裡一個親戚 X 醫生處做了大便常規,結果:大便白細胞(+-),潛血陽性。

診斷為急性腸炎,給予頭孢地尼口服 2 天,效果不佳,後給予頭孢硫脒靜滴 3 天,大便次數減少。

停藥一天後,患兒再次出現腹瀉,糞檢結果同上。因患兒母親不願意輸液,且患兒精神尚可、脫水體徵不顯著。X 醫生給予呋喃唑酮、頭孢地尼灌腸 5 天,效果不顯著,大便次數及性狀沒有改變。

由於患兒腹瀉時間長,沒有好轉,患兒家長心情特別焦慮,所以來兒科就診。

停藥後,患兒腹瀉反而好了

給孩子查體發現一般情況都好,檢查糞便常規:大便白細胞(+-),潛血陽性。

結合患兒之前的症狀和用藥情況,給予建議:

(1)孩子精神尚好、沒有脫水跡象,體重不增和腹瀉有關,飲食還可以,不要太過焦慮。

(2)建議暫停一切藥物,正常飲食。

(3)行兩次大便培養,待結果出來後再來診治。

大便培養結果:無霍亂弧菌、沙門菌、志賀菌生長。

結合患兒之前的抗生素應用病史,考慮為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給予布拉氏酵母菌散、雙歧桿菌散口服,2 天后家長電話告知,大便次數正常,量減少,5 天后完全正常。

一月後隨訪,患兒家長反映未再出現腹瀉,患兒體重增加 650 g 左右。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通過這個病例,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抗生素相關腹瀉的基本知識。

抗生素相關腹瀉是指應用抗菌藥物後繼發腹瀉,為較常見的藥品不良反應。

大量、長期地使用抗菌藥物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破壞腸道微生態環境,繼而發生腹瀉。11%~40% 的兒童在抗菌藥物治療開始或停止治療後的 2 個月內發生。

抗生素相關腹瀉容易和感染性腹瀉混淆,出現腹瀉症狀不好轉——用抗生素——腸道菌群得不到休息——腹瀉持續,這種惡性循環。

目前,微生態製劑的使用是治療抗生素相關腹瀉的有效方法,口服微生態製劑可以維護或恢復患者腸道的正常菌群,同時促進鈣、鐵及各種維生素的吸收。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常見的有:

(1)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

多繼發於使用大量抗生素後,病程和症狀常與菌群失調的程度有關。表現為發熱、嘔吐、腹瀉、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可發生休克。

其典型大便:暗綠色,量多帶粘液,少數為血便。大便鏡下檢查:常有大量膿細胞和成簇革蘭氏陽性球菌。

(2)真菌性腸炎

多為白色念珠菌所致。常並發其他感染或腸道菌群失調。病程遷延,常有鵝口瘡。表現:大便次數增多,黃色稀便,泡沫較多,帶粘液,有時可見豆腐渣樣細塊(菌落)。大便鏡下:可見真菌孢子和菌絲。

(3)假膜性小腸結腸炎

由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引起,除了萬古黴素和胃腸道外用的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外,幾乎各種抗生素均可誘發本病。可在用藥 1 周內或遲至停藥後一個月左右發病。

輕症表現:大便每日數次,腸道粘膜下損傷可出現少許白細胞、紅細胞,潛血可陽性。可停用抗生素,給予益生菌口服。

重症表現:頻繁腹瀉、黃綠色水樣便,可有假膜排出,是壞死毒素致腸粘膜壞死所形成的假膜,出現大便帶血、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可給予甲硝唑或萬古黴素治療。

思考

1. 看病找熟人並不一定是好事情,本例患兒中,X 醫生是患兒親戚,也是高年資的專家級醫生,但並非兒科專業,方向也不是消化方向,在最初給患兒的治療未必適當。

2.一定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腹瀉患兒,大便檢查有白細胞、紅細胞,不一定是細菌感染所致,許多非感染因素如過敏、某些病毒導致腸道粘膜受損也會有白細胞、紅細胞出現在大便中。

就算是細菌感染所致腹瀉,很多情況也不需要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注意補液、補鋅等支持治療,腹瀉也可好轉。

3. 長期使用抗生素,尤其廣譜者,一定要注意抗生素導致的相關腹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