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怎麼灸?艾灸的時間、頻率、強度如何掌握?

崆峒養生匯 發佈 2020-01-04T10:22:36+00:00

關於艾灸的適應症,《醫學入門》如是評價——「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也就是說,古人認為,無論是虛證、實證、寒證、熱證,都可以艾灸,只是灸量、手法、配穴等有所不同。

關於艾灸的適應症,《醫學入門》如是評價——「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也就是說,古人認為,無論是虛證、實證、寒證、熱證,都可以艾灸,只是灸量、手法、配穴等有所不同。

不過,請大家注意一點,儘管虛實寒熱都可艾灸,但艾灸具有一定的偏向性,艾為「地之陽」,它最擅長的還是虛證和寒證。因此,只要遇到虛證和寒證,甭管三七二十一,灸就對了!

至於實證和熱證,就要因病而異、因人而異了。不過,我們可以把握以下3個原則:

1、從灸量角度來說,實證和熱證灸量要適量、時間要短些(比如,有盜汗、手足心熱、口乾口渴、小便黃赤、大便乾燥等熱性表現時,適當少灸);

2、從手法角度來說,實證和熱證大多使用瀉法,而虛證和寒證基本使用補法;

3、從配穴角度來說,實證和熱證必須滋陰,故而下焦和腿屬必灸部位(比如,陰虛之人必須灸三陰交、太溪、湧泉等滋陰穴位,達到陽中求陰的目的)。

治病灸與保健灸,時間、頻率不同


一般而言,如果身體沒有病痛,多建議大家做保健灸,每周3-4次,每次30分鐘-2小時,基本就可以實現保健養生的目的。但並不是說保健灸就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它同樣需要規律施灸以及長期堅持。

我們做過統計,像那些先天體質不好的人(比如陽虛人群),一般需要規律性地艾灸保健大穴(如大椎、命門、神闕、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半年甚至一年左右,體質才能明顯改善。

如若已經出現疾病症狀,理所當然,艾灸頻率自然要比保健灸頻繁得多,而且單次艾灸時間也應相對延長。

具體到不同的疾病,艾灸的頻率和時間也有所不同。

病在淺層短期灸,病在深層長期灸


從皮毛、肌肉、筋髓、骨髓,越往裡,病越重,越難治。病在淺層,艾火的熱力和藥性容易到達病灶,病自然好得快。所以,從時間角度來說,同樣是痊癒,病在淺層所需的時間肯定比病在深層要少。

這個道理,《扁鵲見蔡桓公》早就告訴了我們:從腠理,到肌膚,再到腸胃,最 後到骨髓,病越來越往裡,也越來越嚴重。對於醫者來說,加大了治療難度;對於患者而言,延長了治療時間。

病在經絡短期灸,病在臟腑長期灸


病在經絡,只需打通經絡,讓氣血暢行其中,病灶就會被驅除出體內。但是,如果病在六腑(膀胱、胃、膽、大腸、小腸、三焦),那艾灸時間肯定要多;如果正氣虛弱,病繼續往裡走到五臟(心、肝、脾、肺、腎),那就需要花更多時間,因為除了治癒疾病,還要多多艾灸,以扶助正氣,正氣足,病邪退得才快。

六腑的病症,有些輕症,比如胃炎,一般艾灸1-3個月就有明顯效果。但並不是說好轉後就可以中斷了,要徹底斷根還需要長期堅持。

形質未變短期灸,形質變化長期灸

形質已變是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一個人子宮裡面寒濕很重,但是沒有長子宮肌瘤,這種情況下,只要艾灸祛除寒濕即可。但如果已經長出了子宮肌瘤,那就要麻煩一些了,因為除了祛除寒濕,杜絕子宮肌瘤形成的條件,還得對已經出現的症狀予以解決,讓「大瘤化小,小瘤消失」。自然,這可不是灸幾次就能好的。

病時間短,短期灸;病時間長,長期灸


病的時間短,說明病情相對較輕,治療難度小,艾灸時間和頻率可以適當小些。但針對拉肚子、急性感冒之類的急症,在症狀消失前應該重灸,並且要頻繁灸,直到症狀完全消失。在痊癒之後,建議再艾灸3次以鞏固效果。

註:如果是危害較大的急性病、突發病,建議立刻就醫!因為艾灸是持續起作用,不是立竿見影,需要一個過程。比如,孩子突發高燒,且難以遏制,就必須立刻就醫!



病的時間長,主要指慢性病(包括婦科病)。慢性病必須長期灸!因為「久病必瘀」「久病必虛」,慢性病患者大多體虛,需要補虛益損,這可不是隨便調理就能行的,必須長期艾灸,改善體質,通調全身,方能見效。當然,長期灸並不是說天天灸,建議隔天灸或者每周休息1-2天,但必須講究規律,這樣艾灸效果才能好。


經絡原穴與其他穴,時間、頻率不同



原穴最早出自《黃帝內經》,指位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為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之處的特定穴。

原,含本原、真元之義。原氣來源於臍下腎間,是人體生命的本源,是維持生命活動最基本的動力。原氣通過三焦運行於五臟六腑,通達頭身四肢,是十二經脈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臟腑發生疾病時,就會反映到相應的原穴上來,通過原穴的各種異常變化,又可推知臟腑的盛衰。由此可見原穴在人體的重要性。

在臨床上,艾灸原穴能使三焦原氣通達,調節臟腑經絡功能,從而發揮其維護正氣,抗禦病邪的作用。由於原穴極為重要,所以在艾灸時,原穴的艾灸時間應當比其他配伍穴的時間要長。

以灸後感覺為準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要問了,那到底艾灸頻率是怎樣的呢?

這就需要涉及到疾病、症狀等具體因素了,因為中醫講究辨證,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症狀、不同的人群,採取不同的解決方案。再高明的艾灸大師,也不能在不知道你具體情況的前提下,就給你妄下定論。所以,艾灸不能千篇一律地照搬書本,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以灸後感覺為準!


比如,今天做了2個小時,效果不錯,明後天就可以繼續做;如果哪天有點兒上火,那就減少灸量,減少艾灸時間,多灸滋陰穴位;如果還是上火,那就乾脆休息2天。就這樣,自行調節灸量和時間,什麼時候效果剛剛好,就把這個灸量和時間設定為標準量。

再比如,今天艾灸了關元,產生了明顯的灸感,那就以關元為主,儘量延長這個穴位的艾灸時間。

很多灸友一出現排病反應就退縮了,不敢灸了。這些灸友多數都是剛接觸艾灸的灸友,對自己的身體怎樣才能適應艾灸沒有做過嘗試。所以,這些灸友要多做「小白鼠」,平日裡多摸索,多留心,一兩個月下來,每天艾灸多長時間,每周艾灸幾次,這些問題也就都解決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