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15部經典哲學電影,相當於與哲學家在一起哲學漫步

哲學漫步集 發佈 2020-01-30T22:05:59+00:00

看完這15部經典哲學電影,相當於與哲學家在一起哲學漫步!3.《維根斯坦》哲學電影《維根斯坦》這是一部現代風格的戲劇,介紹了生於維也納,在劍橋讀書的哲學家LudwigWittgenstein 的生平及思想。


各位哲學小主們:疫情嚴重,封城封村。呆在家裡的你,已經很無聊了吧!

小編選取了15部經典哲學電影,內容涉及到的哲學家分別有蘇格拉底、卡夫卡、康德、維根斯坦、漢娜·阿倫特、尼采等,供大家消遣,快來刷劇吧!

看完這15部經典哲學電影,相當於與哲學家在一起哲學漫步!

1.《蘇格拉底》

影片基本還原了《The Apology(蘇格拉底自辯篇)》和《Crito(克里托篇)》。劇的後半段,蘇格拉底和雷托辯論的那場戲是原文的刪減版,基本涵蓋了自辯篇的重要思想。

一. 反駁「腐蝕青年人的思想」的罪名

二.反駁「無神論者」罪名以及關於「他最有智慧」和對於死亡的看法。

可是在判決死刑後,與幫助其逃獄的好友克利托的對話卻少了一大截,不過影片到了結尾,更多應該渲染蘇格拉底的死前氛圍,而不是以高談闊論來破壞悲劇氣氛。

2.《伊曼努爾·康德最後的日子》

本片改編自德昆西寫於1850年代的散文(《康德晚年及其他散文》),展現了康德去世前最後幾年的生活。電影聚焦於這位偉大的哲學家那怪異的、強迫性的生活習慣,較少涉及他的哲學思想。全片最戲劇性的情節是,服侍了康德三十年的僕人突然決定離開。

3.《維根斯坦》

這是一部現代風格的戲劇,介紹了生於維也納,在劍橋讀書的哲學家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的生平及思想。他的主要興趣在於研究語言的本質與極限。

電影使用最簡單的黑色背景,所有的投資都用在服裝、演員以及燈光上,構圖就像黑暗的啟蒙主義繪畫。Wittgenstein以一個小男孩的形象出現,他的少年時代很壓抑,銀幕上他的家人都身穿羅馬人的寬外袍。一系列的小場景描述了他從小時候,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再到最終在劍橋當教授和Bertrand Russell以及John Maynard Keynes合作的生平。導演Derek Jarman使用了一些戲劇小品,還有富於想像力的小花招,比如出現了火星侏儒,來表現Wittgenstein的貴族舉止,猶太背景,以及同性戀傾向。

4.《卡夫卡》

卡夫卡是二十世紀著名的存在主義大師,本片以他為男主角,但並非一部嚴肅的傳記片,只是以他年輕時的一段離奇遭遇,帶出了一部相當別致政治驚險片。當時,卡夫卡是保險公司的一名小職員,雖已因出版《蛻變》一書而獲得好評,卻仍孤僻內向不跟同事來往。一天,唯一跟他來往密切的同事離奇落水死亡,其未婚妻無法接受警方是自殺的說法,乃找卡夫卡幫忙追查真相。由於他們兩人都是無政府主義革命分子,該組織乃要求卡夫卡也加入組織,並幫忙撰寫傳單,卡夫卡拒絕所求,被捲入漩渦的中心,令他發現了可怕的真相。以《性、謊言、錄影帶》崛起的導演史蒂文.索達伯格將氣氛拍得相當緊湊迷離,男主角傑瑞米.艾恩斯亦表演出色,將一個妄想狂的內心世界巧妙地呈現。

5.《漢娜·阿倫特》

1960年,以色列宣布抓捕到前納粹德國高官、素有「死刑執行者」之稱的阿道夫·艾希曼,並於1961年在耶路撒冷進行審判。已在美國居住多年的著名猶太女哲學家漢娜·阿倫特(巴巴拉·蘇科瓦 Barbara Sukowa 飾)受《紐約人》邀請為此次審判撰稿。當漢娜·阿倫特前往耶路撒冷觀看審判後,卻在艾希曼的闡述、民意和自己的哲學思考之間發現了分歧。當阿倫特將艾希曼當年的行為提高到哲學的高度,她的文章不出所料地引發了社會上的惡評和抨擊,一些漢娜·阿倫特的老友甚至和她絕交反目。這個當年海德格爾門下最得意的女學生在急風驟雨中想全身而退,卻發現一切都已經不像自己預計的那樣簡單。

6.《變態者意識形態指南》

由斯洛維尼亞的哲學家、拉康精神分析專家斯拉沃熱‧齊澤克編寫劇本及主演、由蘇菲‧費因斯(Sophie Fiennes)執導。如齊澤克的另一部《變態者電影指南》一樣,它透過穿梭於著名的電影場景之間來勾勒出一個理解藝術和世界的精神分析理論框架,是某種意義下一部「紀錄片」。

7.《變態者電影指南》

由英國女導演索菲亞·菲尼斯執導,由當今最為耀眼的國際學術明星之一斯拉沃熱·齊澤克(斯拉沃熱·齊澤克 Slavoj Zizek 飾)擔當編劇、主持人的紀錄片《變態者電影指南》,將為電影發燒友呈現一部殿堂級的饕餮盛宴。

在長達150分鐘的影片中,擁有超凡魅力的斯拉沃熱·齊澤克妙語連珠,引用希區柯克、大衛·林奇、塔可夫斯基、沃卓斯基兄弟等著名導演拍攝的42部經典電影橋段,將精神分析、主體性、意識形態和大眾文化熔於一爐,探秘電影背後的隱匿鏡頭語言,引導觀眾思辨自身與電影之間的聯繫。作為拉康理論最重要的繼承人,斯拉沃熱·齊澤克長期致力於溝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的關係,形成了極為獨特的學術思想和政治立場,被一些學者稱為黑格爾式的思想家。

8.《佩索阿遇上卡瓦菲斯的那個夜晚》

10月21日,1929年,海洋上航行的班輪Saturnia到美國旅行的里雅斯特,拿起從地中海港口的移民。一個年輕的希臘帕特雷誰走在將見證一個意想不到的遭遇:在這個船隻進行的新的世界的夢想的夜晚,會發生只是一個夢想,但一兩個偉大的詩人在過去一個世紀真正的會議:費爾南多佩索阿和君士坦丁Cavafy。

9.《西緒弗斯》

本短片根據希臘神話中西緒福斯(Sisyphus)的故事改編,獲1976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

風華之王艾奧羅斯(Aeolus)的兒子西緒福斯以狡詐機智聞名於世,曾在位於兩國之間的狹窄地帶創建了科林斯城(Corinth),囤積了大量財富。宙斯(Zeus)拐走了河神阿索波斯(Asopus)之女埃癸娜(Aegina)後,西緒福斯為了自己的利益,向阿索波斯告發了埃癸娜的藏身處,宙斯異常惱怒,派死神塔那托斯(Thanatus)拿下西緒福斯,但塔那托斯反被西緒福斯戴上了沉重的鐐銬,人間再沒人死亡,直到戰神阿瑞斯(Ares)出面,塔那托斯才把西緒福斯帶到冥界,但西緒福斯又設巧計重回人間。西緒福斯的靈魂終被塔那托斯攝取,其後他接受了嚴酷的懲罰:每天必須用盡全力將巨大的石頭推上陡峭的高山,快到山峰時,石頭會自動從他手中滑落,他要再來一次,周而復始,他要重複這種勞動。但本短片從另一視角新編了該神話故事。

10.《當尼采哭泣……》

本片改編自心理治療暢銷作家歐文‧亞隆的同名小說。

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正逢四十不惑的醫學大師布雷爾,突然接到一封意外的來信。寄信人竟然是社會名媛路·莎樂美(凱薩琳·溫妮克 Katheryn Winnick 飾)。雖然突然布雷爾猶豫過,但還是如約前往咖啡館。莎樂美此番的目的是希望布雷爾能幫助她的親密朋友——存在主義大師尼采,有一種刻苦銘心的「痛苦感」每天伴隨著他。為了醫治根本不願接受治療的尼采,布雷爾唯有假意裝成需要尼采的幫助。整整一個月,布雷爾和尼採在不同的場所進行著深入的交談。於是,一場一場不知誰是病人,誰是醫生的心理治療就此展開……

11.《蘇菲的世界》

根據同名哲學暢銷小說《蘇菲的世界》改編。

14歲的少女蘇菲(Silje Storstein 飾)一天放學後在郵箱裡發現一封神秘來信,上面簡短地寫了三個字:你是誰?蘇菲陷入思考。第二天她又收到第二封信,這次的問題是:世界從哪兒來?一直過著普通平凡人生的蘇菲開始認真思考這些在學校從來得不到解答的問題。

蘇菲查詢到來信人是艾伯特(Tomas von Brömssen 飾),他在湖邊有一個小屋,蘇菲去小屋的途中變成了小紅帽,遇見了三劍客,還在小屋裡的鏡子裡看到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女孩,撿到了一張讓自己轉交給女孩席德的明信片。這一切都讓蘇菲感到奇怪。但當艾伯特出現,帶領蘇菲神遊從古希臘蘇格拉底開始,一路走過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直到現在,與歷史人物平等對話,蘇菲的哲學思維大大打開。

然而越到後來,蘇菲越意識到自己與席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邊,14歲的席德正在等待父親歸家,父親送自己的生日禮物,是一本自己撰寫的哲學書。蘇菲與席德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12.《都靈之馬》

「1889年1月3日,都靈。弗里德里克·尼採在維亞·卡羅·艾爾波特酒店的六號門前駐足。他的目光被酒店外的一個馬車吸引。不遠的地方,停著一輛小馬車。馬車的車夫遭遇到了一匹倔強的馬。不管車夫怎麼喊叫,馬匹根本沒有要移動的意思。最終,車夫失去了耐心,拿起了鞭子,朝馬匹打去。尼采見到此番情景,擠進人群,衝到馬匹跟前,阻止住馬夫,抱住馬的脖子,痛哭起來。酒店的主人趕來,拉走了尼采。回到酒店的尼採在沙發上安安靜靜地、一動不動地躺了兩天。隨後,他小聲地說了幾句話。接下來,就是尼采精神錯亂、神經顛顛的十年,由他的妹妹和母親照顧的日子。誰也不知道,在都靈,在那匹馬的身上,在尼采的心理,發生了什麼。」

13.《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

故事發生在1929年,波伏娃(安娜·莫格拉莉絲 Anna Mouglalis 飾)遇見了改變她一生命運的男人薩特(洛蘭特·道馳 Lorànt Deutsch 飾),相同的理念令兩人走到了一起。然而,生性風流的薩特卻並不願意為了波伏娃而放棄他「自由」的生活,即便已經同波伏娃確定了關係,但他依然公開和諸多伴侶來往,他和波伏娃早已達成共識——這些伴侶的存在並不會破壞他們之間的愛情,正相反,沒有了束縛,他們反而因此獲得了真正的愛情。

儘管波伏娃也有著自己的情人,但她卻無法走出身為女人的桎梏,獨占欲和嫉妒令她只能在黑夜裡獨自哭泣,她和薩特之間的「契約婚姻」在給她帶來靈感和榮譽的同時,亦變成了她一輩子都繞不出的迷宮。

14.《局外人》

《局外人》改編自加繆同名存在主義小說,說的是一個在阿爾及利亞的法裔小職員,孤獨內向,不善與人溝通,而且周圍也沒有人關心他。他對社會的一切事情漠不關心,甚至母親的去世也沒有讓他過於傷感。後來他不慎槍殺一個流氓,卻第一次引起了社會對他的關注,法庭也以他在母親的葬禮的表現、平日生活的行為等等推斷他本質頑劣。他不接受神父的告解,卻對自己的生死有著肯定的看法。現實生活的荒謬,使得這個小職員成為一個無意中與法律和傳統習俗格格不入的局外人。維斯康提根據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加繆的名著《局外人》改編,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惡評如潮,導演自己也不滿意。影片主題很鮮明,有衝擊力,非常忠實原著,但顯得笨拙、拖沓。(此評論轉自時光網,僅供參考)本片提名當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15.《羅莎·盧森堡》

根據上世紀初一位激進猶太政治領袖的書信和演說改編,講述了羅莎·盧森堡(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著名政治活動家和理論家,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參與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風風雨雨,直至1919年遭到暗殺。「紅色羅莎」個性非常張揚,九次被監禁,但鬥志永不消沉(直到一戰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