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出道前沒錢沒人脈,也沒打過仗,為何橫空出世就能縱橫天下?

方圓文史 發佈 2020-01-30T03:07:46+00:00

此外,在班固所著的《漢書》中也說到,韓信經常在這一亭長家蹭吃蹭喝,而且還表示韓信是一個不從事生產活動,每天只會帶著佩劍在街上瞎溜達的人。

韓信是《史記》中刻畫得較成功、且形象豐滿的人物之一。在我們很多人的眼中,韓信就是歷史上一個典型的軍事天才,他憑藉著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能,在戰場上叱吒風雲,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總而言之,韓信在秦末漢初的時候就是一位神奇的存在。

當然了,與他出色的軍事才能形成對比的,便是他政治上的平庸。韓信缺乏政治頭腦,不能察覺君王之險惡,最終也釀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劇,結局實在是令人惋惜。但不管怎樣,韓信所創下的豐功偉績足以讓他在青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

但我們也知道,韓信在出道前只不過是一個平頭老百姓,家境貧寒,又沒有什麼較好的表現。此外,他也不會做買賣來謀生,經常投靠人家去吃閒飯,所以大多數人都很討厭他。最重要的一點是,他也基本沒有指揮過一場戰爭,可為何在投靠漢王劉邦後就能做到大將軍,統兵百萬,縱橫天下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是——韓信並非是徹頭徹尾的貧農,而是一位落魄的貴族。雖然在《史記》中沒有韓信身世背景的敘述,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點來簡單判斷出來韓信的身份。

一、在司馬遷的《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著這樣一句話:「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這也就是說,「遊手好閒」的韓信不會經商,也沒有當官,所以經常為了生活在人家蹭吃蹭喝,其中這個下鄉南昌亭亭長便是韓信「求助」的對象之一。此外,在班固所著的《漢書》中也說到,韓信經常在這一亭長家蹭吃蹭喝,而且還表示韓信是一個不從事生產活動,每天只會帶著佩劍在街上瞎溜達的人。

要知道,在秦漢時期,普通老百姓是不能夠佩劍的,只有那些王公貴族才可以,所以韓信能夠佩劍,足以說明其地位。

二、有一次,韓信在城下釣魚,不遠處有幾位老婦人在河邊洗衣服。有位老婦人看到韓信肚子餓了,於是便拿食物給他吃,一連幾十天都這樣。韓信頗為感動,於是便給老婦人說道,若是自己將來飛黃騰達,一定不會忘記老人家一飯之恩的。老婦人生氣的說道: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意思是說:男子漢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我嗎?

這裡的「王孫」,是古代時貴族的通稱,當然了,也是對年輕人的稱呼。但是一般來說用作前者比較多。

所以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實際上韓信並非只是一般的百姓而已,他極有可能是一位落魄的貴族。

也正是因為他有如此身份,才能使得他能夠接受到一些一般百姓不能接受到的教育。要知道,在當時那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知識的傳播成本是非常之高的,一般的老百姓根本沒有讀書上學的機會,只有那些大戶人家才能夠接受教育。韓信本身就深諳兵法,對於還沒有出道的韓信來說,他所知的兵法主要來源就是書本。而我們也說到了,古代的知識傳播成本是非常之高的,所以韓信既然能夠讀起書,說明其家世也不簡單。

當然了,如果僅僅是接受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支撐的話,那麼韓信這一套用兵之法也不可能讓劉邦買帳,所以韓信最後投投靠了西楚霸王項羽。

韓信投靠項羽之後,在其帳下做了個執戟郎中,這是一個專門負責宮廷宿衛軍的職位,在戰爭時期的話,就相當於中軍大帳的守衛人員。雖然韓信的地位並不高,但卻能夠親眼目睹軍事才能爆棚的項羽所做的一些軍事部署,使得他能夠不斷地將理論和實踐聯繫起來,從而找到更好的破敵取勝之法。

所以到後來,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獻策,但因其地位低下,故而始終沒能受到項羽的重視。感覺前途渺茫的韓信於是便逃出了楚營投靠了漢王劉邦。此時的韓信雖然還是一個無名之輩,但是他已經在項羽軍營中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軍事有了新的認知。

但誰知道,本以為能夠在劉邦軍中混得一個大將軍的韓信,卻做了一個比執戟郎中還要低的步卒。不過此時已經具備卓越軍事才能的韓信,雖然還沒有被劉邦發現,卻引來了蕭何的關注。所以後來才有了「蕭何夜下追韓信」的故事。在蕭何的舉薦下,劉邦終於重用了韓信,拜他為大將軍,統帥三軍。

至於後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筆者就不必多說了。總而言之,此時的韓信手中已經有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可以縱橫天下!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