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其實都有共性的,溫度、光照、水質、空氣、土壤缺一不可

小陳茶事 發佈 2020-01-31T06:57:25+00:00

一聽有好茶,當然沒忍住,戴了口罩,開著車,就去了。且,不論紅茶、白茶,還是岩茶,普洱茶,你都能發現好茶的成長軌跡,總是出奇的相似。不論是紅茶、白茶,還是岩茶、普洱茶,殊途同歸。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大年初二,沒忍住,走了親戚。

當然,是在確認兩家人都沒有從疫區來的情況下,才去的。

怎麼村姑陳會冒著這麼大的「風險」,走了一次親戚?

因為表哥拋出了好茶的橄欖枝,說有一泡特別好的大紅袍。一聽有好茶,當然沒忍住,戴了口罩,開著車,就去了。

嗅覺體統和味蕾系統,先後遭受了這款據說很好的大紅袍的襲擊。

真真是是始料未及。

論香氣,很遺憾,沒啥可圈可點的,勉強算是花香細幽,香氣高雅脫俗。

因焙到高火的緣故,香氣物質逐步減少,並且茶葉當中,還帶著一股雜味,應該是分裝之前,沒有密封儲存好,竄味了。

太遺憾了。

要說滋味,只喝一口,就感覺舌面上立刻就感覺到了濃烈的堪比當歸的苦味。

這喝茶體驗,真的是太差了!

喝完這泡大紅袍,只想喝一泡白茶,漱口。

讓味蕾,有點喘息的機會。

春節的前四天,除了這次串門,剩下的時間,就在家裡,工作室里喝茶,和茶友們聊天。

這幾天,也陸續試喝了幾款茶農和茶友寄的茶樣,越發體會到一個深刻的道理——好茶,都是有共性的。

且,不論紅茶、白茶,還是岩茶,普洱茶, 你都能發現好茶的成長軌跡,總是出奇的相似。

《2》

好茶,都有一個好出身。

中國歷史上,有十大名門望族。

一、隴西李氏;二、趙郡李氏;三、弘農楊氏;四、太原王氏;五、琅琊王氏;六、陳郡謝氏;七、清河崔氏;八、滎陽鄭氏;九、范陽盧氏;十、太原溫氏。

所謂名門望族,都是百年的歷史,甚至更長。經過幾代人的耕耘,有了財富與文學方面的積澱。

在歷史上,要挂帥出征,大多要師出有名,通常在當地比較有名望的人,容易獲民心,比如項羽。就連漢高祖,這樣的一窮二白的身份,也要有斬白蛇這樣的故事加持。

名正,方能言順,辦事才能順利。

額……說遠了。

說回我們日常喝的茶。

好茶,它們都有一個好出身。

這些好茶,通常是在一些風景區。

自古名山出好茶。

看看,太姥山、武夷山、桐木關,哪個不是風景宜人,景色極佳的景區?

山川秀美,人傑地靈。

而這些風景區當中,它們都有共性。

具體到它們的生長環境,也就是它的溫度、光照、水質、空氣、土壤等,都是適合茶樹生長的,並且能讓茶葉的品質,朝著優質的反向去發展。

實地走訪過太姥山、武夷山、桐木關以及老班章村、易武等地。越發深刻的體會到好茶的生長,並非隨機的,而是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

《3》

比如,這些產區,它們多是雲霧豐富的地方。

太姥山,有海上仙山的美稱,在高山產區,每天的霧天,多大一百多天。

陰雨天氣下,多會讓人覺得自己置身在仙境當中。

走出門去,不過兩分鐘時間,頭髮上就已經布滿了一層細密的水珠。

這些細膩的水珠,同樣附著在茶葉上。

茶葉們吸收了水珠之後,更有利於內在物質的積累。茶樹喜陰喜濕,長在霧氣充足的地方,自然能讓茶葉品質,朝著良性的方向去發展。

同樣,桐木關、武夷山,也是多有霧氣。

武夷山脈,海拔本就比較高。高山雲霧,高海拔為這些雲霧的出現,鍛造了好條件,茶樹滋潤在雲霧之中,能夠及時補水,確保內質充足,沖泡過後,湯水的醇厚感與順滑感,更勝一籌。

本以為,高山雲霧,水汽多,是福建茶區的特色。

其實並非不是。

實地走訪過易武和老班章,更是被當地的一種神奇現象所震撼。在某個區域內大雨滂沱,而與它只有幾米遠的地方,卻是艷陽高照。

據說,這種神奇的現象,叫做龍王雨。

並且,龍王雨多數是在傍晚時出現,能給大地降溫,讓茶樹變得涼快,並且能夠及時補充水分,讓茶葉有更多的機會,積累營養物質。

水汽,給茶葉帶來涼爽,同時,讓茶葉孕育出獨一無二的品質。

《4》

再比如,這些好茶的產區,土壤竟意外地相似。

武夷山脈,太姥山脈,雲貴高原……

看似不相同的地方,卻讓我們看到了自然的神奇。每一處產出好茶的地方,土壤都屬於「爛石」。

陸羽在《茶經》當中直接說明了土壤的重要性:

「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意思是能夠生出優質品質的茶,多是生長爛石的地方。

何為爛石?

通常是指硬度不大高的岩石。

好茶,長於爛石縫、亂石堆之中。

最有發言權的,非武夷岩茶莫屬。岩岩有茶,非岩不茶。正是岩茶的精髓所在。

丹霞地貌,岩石被風化,這些風化的石頭,經過雨水的沖刷,將會有大量的礦物質釋放。這些礦物質被茶樹的根系所吸收,相當於是加了營養液,自然能讓茶樹積累更多的有機物質。

有機物質多,表現在茶葉身上,就剩香氣物質更多,香型豐富。滋味甘醇、稠厚、層次感多。

不僅武夷山是爛石結構,太姥山上,也是。

作為地殼運動,從海底升起的山脈,太姥山上的石頭,也能給茶樹提供充足的養分。

雲南的老班章,也是如此。

走在茶園裡,可以看到土壤是疏鬆了,偶然能看到石塊夾雜其中。

這些爛石的結構,方便茶樹生根,它的根系能往更深,更廣的地方去衍生,從而讓物質積累的能力,變強。

故而,這些茶,就有了成為好茶的機會。

《5》

除了出身要好,後天的塑造,也不能少。

後天的塑造,非工藝莫屬。

太姥山的白茶,武夷山的岩茶,桐木關的紅茶,老班章村的老班章茶,它們的分類不同,工藝也完全不一樣。

但從它們的製作工藝當中,也能發現好茶的共性。

那就走水一定要順暢。

走水是否到位,直接影響茶葉的口感。

一旦走水不暢,茶葉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將會被堵塞,直接的後果,就是茶葉的苦味和澀味重,茶喝起來又苦又澀。

走水,在白茶當中,叫做萎凋。

也就是讓茶葉的鮮葉脫水,在脫水的過程中,發生一系列的蛋白質水解,從而讓茶能擁有不同的品質。

萎凋、走水,它們使用的工具,也不謀而合。用的是水篩,即使用圓形的篩子晾曬,通風,並且這些篩子,都是用竹子製作。底部有大小合適的通風口。

這些通風口,可以確保茶葉的水分順暢消失,從而完成初步的萎凋(走水)。

萎凋,是茶葉品質的基本。

萬丈高樓平地起,好品質離不開工藝。

並且,有條件的地方,還會建起陽光房,用於在陰雨天氣的萎凋。仍舊能夠藉助紫外線的作用,讓水分消失,從而形成獨一無二的茶葉品質。

陽光房的建造,太姥山和老班章村,如出一轍。透明的玻璃,高挑的結構,通透性極好的房間,一切都是為了茶葉的好品質而準備。

好茶,都是挑剔的。

工藝,更是有講究。

走水、萎凋,更是分秒必爭。

這一點,武夷岩茶最有發言權。春茶季的時候,是與時間賽跑。在三坑兩澗當中,採摘下來的水仙、肉桂等茶青,要第一時間讓挑茶工挑下山區,及時進入製作環節。

要是沒有及時運送到山下,茶青很有可能會漚到,導致葉片發紅,甚至會讓茶湯變得苦澀。

直接影響品質的表現。

白茶,亦是如此。

採摘下來的茶青,要第一時間用水篩攤晾開來,然後放在日光下萎凋。

贏在起跑線上,才是製作的關鍵。

《6》

好茶,其實都有共性。

它們先有一個優質的生長環境,溫度、光照、水質、空氣、土壤,都要達到最佳的狀態。

這些優質的生長環境,能夠提供足夠充分的內質。

當內在物質充足,我們才能有機會聞到層次豐富的香氣,或是花香、果香、木質香。或是毫香、藥香、桂圓香。並且,還能感覺的到豐盈的湯水。湯水柔和、甘醇、細膩,或是張揚、辛銳、猛烈。

好茶,離不開好產區。

同時,也離不開好工藝的加持。

唯有用最適合茶葉的加工方式,細心對待,方能將原本豐富的內質保留,或者是升華。

好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是有產區與工藝的雙重保障。

如此,才能成就好茶。

不論是紅茶、白茶,還是岩茶、普洱茶,殊途同歸。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