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醫學 | 哮喘究竟是不是一種腦疾病呢?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發佈 2020-01-04T08:13:51+00:00

撰寫 | 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張鈺群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 袁勇貴支氣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及氣道上皮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共同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撰寫 | 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張鈺群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 袁勇貴

支氣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及氣道上皮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共同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至2012年,哮喘已影響全球3億多人,受環境污染、生活方式改變、快速城鎮化等影響,哮喘患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中國2010—2013年的健康調查數據顯示哮喘的患病率已達30.73%,其直接花費和間接花費使哮喘成為一種「昂貴」的疾病,給社會和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經濟負擔。

哮喘患者還常伴發多種精神障礙,如抑鬱、焦慮、驚恐等,而這些精神障礙的存在加重了哮喘的症狀,降低了哮喘患者的生命質量、增加了其哮喘藥物的使用劑量。因而,哮喘還是一種常見的心身疾病。同時國內外研究均提示哮喘可能與情緒障礙共享特定的神經環路,且該神經環路的異常與哮喘症狀、免疫炎症反應等均緊密相關。治療精神障礙的心理治療方法也能夠通過調節特定的神經環路功能有效地改善哮喘相關的情緒症狀及其哮喘控制水平。因此,可以說哮喘很有可能是一種腦疾病。

哮喘與精神障礙關係的研究

以往的一篇綜述較為全面地總結了哮喘與腦的關聯,提示壓力在哮喘與腦之間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慢性壓力能夠增加小鼠氣道的白細胞和血液循環中的嗜酸性粒細胞數量,還能增加哮喘患者炎症反應和氣道阻塞症狀、降低藥物的有效性。壓力激活了哮喘患者特定的神經環路使其發揮作用,巧合的是抗原導致的炎症反應、氣道反應也與上述腦環路的活性息息相關。Rosenkranz等則通過一系列研究證實哮喘可能與情緒障礙共享特定的神經環路,主要為腦島和前扣帶回皮層(ACC)這兩個關鍵腦區,且上述腦區的激活程度與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及肺組織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滲透程度呈顯著正相關。與上述研究類似的是,Rosenkranz等利用正電子放射斷層造影術再次探索了哮喘的潛在機制,同樣證實ACC和腦島活性的增加可能與氣道炎症增加、α澱粉酶反應的增強相關。除腦功能的異常外,結構影像學研究還發現輕中度哮喘患者導水管周圍灰質體積顯著增加,且與病程呈顯著正相關。同時,包括腦島在內的皮質結構與呼吸困難的感知程度相關。von Leupoldt等的研究同樣證實呼吸困難與情緒障礙共享特定的腦網絡。基於以往研究的結論,我們重點關注腦島和ACC這兩個腦區,進一步證實了哮喘患者潛在的神經機制。我們將哮喘患者分為伴抑鬱組與不伴抑鬱組,並比較了兩組患者腦影像學特徵之間的差異,發現與不伴抑鬱哮喘患者相比,伴抑鬱哮喘患者左腹側前腦島與左側顳中回的功能連接(FC)顯著增強、右側小腦後葉局部腦血流量顯著增加,且上述FC值能夠顯著區分伴和不伴抑鬱的哮喘患者。Wang和Xiong等為我們的上述研究提供了證據,他們發現伴抑鬱的哮喘患者右側腦島的自發活性顯著降低,右側顳上回、雙側楔前葉和右側額上回的灰質體積顯著減小。

通過以上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總結和分析,我們推測以腦島和ACC為核心的神經網絡特徵很可能是哮喘的潛在神經生物學表型,其腦功能或結構的變化與哮喘相關症狀、免疫炎症反應緊密相關。

認知行為治療(CBT)在哮喘治療中的作用

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廣泛運用於多種精神障礙的心理治療方法,能夠糾正患者歪曲的思維方式,從而改善其情緒和行為狀態。以往眾多研究已經證實CBT能夠有效地改善哮喘控制水平和哮喘特定的情緒症狀,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及自我管理意識。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CBT潛在的療效機制被進一步挖掘。例如,社交焦慮障礙及抑鬱相關的眾多研究表明,CBT可以通過調節異常的局部腦活性或功能連接等來改善焦慮、抑鬱症狀,且症狀的改善與變化的腦功能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值得關注的是,在影像學技術的幫助下,這種治療精神障礙的心理治療方法似乎也可以通過調節哮喘患者異常的腦功能發揮其治療哮喘的作用。我們以往的研究初步發現有效的CBT干預顯著地逆轉了哮喘患者異常的雙側枕葉和雙側感覺運動皮層的腦自發活性及腹側前腦島與特定腦區的FC。

通過對相關研究的分析總結,我們推測認知行為治療相關的研究間接地證實了哮喘確實存在腦特徵的異常,並能夠通過一些心理學的治療方式發生變化。

小結

綜上,哮喘很可能是一種腦疾病,哮喘患者特定的神經影像學特徵很可能是其生物學亞型,深入挖掘哮喘特定的腦生物學標誌物對哮喘的良好控制有著深遠的意義。未來的研究應聚焦哮喘患者腦網絡特徵異常與哮喘炎症、肺功能等生理指標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探索哮喘發生髮展的腦機制。並在同質性大樣本基礎上,深度挖掘CBT干預哮喘的機制,尋找治療有效生物標誌物,真正實現個體化治療,提升治療效果。

專家簡介:袁勇貴,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江蘇省優秀重點醫學人才,江蘇省「科教強衛」精神病學創新團隊負責人,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精神醫學系訪問學者。

現任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心身與行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南京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項。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3項,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專家簡介:張鈺群,醫學博士,南京中醫藥大學講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治療的療效機制與心身、精神疾病的發病機制。主持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參加國家級課題2項。發表SCI論文2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其他中文核心期刊數篇。曾獲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1項(排名第二)、江蘇醫學科技獎醫學科普獎1項,參編著作2部。

編輯 孫陽鵬

排版 鄭夢瑩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9年24期第12版

心身醫學 | 中國會診聯絡心身醫學的發展和現狀

心身醫學 | 中國進食障礙的診治進展

心身醫學 | 腦腸軸與心身疾病的研究進展

心身醫學 | 功能性胃腸疾病的分類診療進展

心身醫學 | 中國雙心醫學診療的現狀與展望

心身醫學 | 中國「雙心醫學」的原創研究現狀

心身醫學 | 失眠障礙與心身疾病關係的研究進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