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民樂》亮相國家大劇院,春節將赴美巡演

上觀新聞 發佈 2020-01-04T10:03:46+00:00

新年伊始,剛在上海大劇院演完《樂響四季》跨年音樂會的上海民族樂團出發北上,1月3日晚亮相國家大劇院演出《海上生民樂》,為北京觀眾送上新年的祝福。首演於2016年的《海上生民樂》,已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海派民樂品牌。

新年伊始,剛在上海大劇院演完《樂響四季》跨年音樂會的上海民族樂團出發北上,1月3日晚亮相國家大劇院演出《海上生民樂》,為北京觀眾送上新年的祝福。

首演於2016年的《海上生民樂》,已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海派民樂品牌。2018年春節,《海上生民樂》曾赴歐洲4國8城巡演,2019年11月,又赴俄羅斯聖彼得堡、莫斯科、喀山及泰國清邁、曼谷演出。1月20日,《海上生民樂》將再度出發,赴華盛頓、芝加哥、底特律、聖地亞哥等城市巡演。

音樂會由樂團駐團指揮姚申申執棒,胡晨韻、俞冰、金鍇、張佳偉、陸莎莎、陳昀穎、盧璐等演奏家悉數登台,一一成為舞台焦點,如武林高手過招,各個有絕活。

上半場的曲目靈動小巧,笛子、二胡、古箏、琵琶、嗩吶各自作為主角亮相。開篇是雙竹笛與樂隊作品《湖光》,取材于越劇唱腔的優美旋律,勾勒出清麗秀美的江南印象。隨後,作曲家譚盾為同名電影創作的二胡與樂隊作品《臥虎藏龍》的旋律流淌而出,悲愴空靈,盡顯武俠大義。箏與樂隊作品《墨戲》以豐富的演奏技法展現中國書法深邃宏大的藝術境界。琵琶、京胡、鼓與樂隊作品《楚漢》描繪楚漢相爭,戰馬嘶鳴,大氣磅礴。嗩吶與樂隊作品《鳳舞》則以當代曲風展現嗩吶的多元魅力,將音樂會上半場氣氛推向高潮。

下半場,樂團為觀眾帶去了《絲綢之路》《風與鳥的密語》《家園》三部風格各異的民族管弦樂作品。從西域風情到天籟鳥語、自然奇景,海派民樂的多元表達,帶給北京觀眾不同尋常的民樂印象。最後的返場作品民樂組合《蜂飛》改編自俄羅斯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名曲《野蜂飛舞》,經典的旋律和全新的編配,令人耳目一新。

以「民族音樂、當代氣質、國際表達」為創作理念,上海民族樂團打造了《海上生民樂》《共同家園》《上海傳奇·外灘故事》《梔子花開了》《國樂中的詩書畫系列》等風格、主題各異的海派民樂原創品牌。

海內外舞台的不斷巡演,讓《海上生民樂》成為了中外觀眾喜愛的音樂品牌。2018年2月在歐洲,《海上生民樂》不僅傳遞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也體現出不斷吸收多元文化、融入當代精神的格局,一路上收穫了挑剔的歐洲觀眾的讚美。今年1月,上海民族樂團將再度出發,赴美進行為期20天的巡演,通過海派民樂,讓世界聽見一個傳統而現代的中國。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張熠 題圖來源:上海民族樂團提供 圖片編輯:雍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