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春節」:這幾種獨特的飲食文化,你聽說過幾個?

陪寶寶寫日記 發佈 2020-01-31T14:59:59+00:00

今年春節是很特別的一年,雖然病毒肆虐,但我們依然能從電視和各種通訊工具里感受到的年味兒的濃厚。1.安徽人民重視春節體現在早早準備上,最早在11月份開展。

今年春節是很特別的一年,雖然病毒肆虐,但我們依然能從電視和各種通訊工具里感受到的年味兒的濃厚。在過好自家新年的同時,吃著由來已久的迎春美食,你可有興趣探知「別人家春節」特有的飲食文化呢?

1.安徽人民重視春節體現在早早準備上,最早在11月份開展。

安徽人民口味偏咸,盛產的咸貨更是成為了當地特產。因此,在春節這樣特殊的節日裡,必然少不了它的「粉墨登場」。臨近新春時,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會掛滿紅通通、油亮亮的咸貨,像咸雞、咸鴨、咸鵝等禽類居多,鹹肉和臘腸不過是陪襯著走走過場。

吃法也很簡單,就是放在蒸籠里蒸熟或是索性放在飯頭上煮,就著早粥或米飯,都是鮮咸爽口,極其下飯的。可能大家會覺得偏愛咸口,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影響鈣吸收等健康隱患。

但其實,大可不必這樣認為,因為地區間的飲食文化融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保持自身原汁原味並能傳承下去的同時,也應海納百川地接受外來的優良物產。就比如南方的餃子和餛飩,對於吃慣了麵條、包心年糕和米粉的安徽人民來說,它們可是很受追捧的新鮮物。

還有糖果的製作工藝,它就是被早早提上日程的迎新「寵兒」。在11月份時,人們就會把收上來的農梗米曬乾,大約曬上三五天,至於這麼急著曬的原因就是往後的日子常會下雨,因此不能錯過了好日頭。農梗米水分曬掉後便可以存起來,等待臘月十幾與麥芽糖的完美配合。

而麥芽糖的熬制確實繁瑣不易,首先將大麥淋上水加快出芽,3天過後,再將純糯米放進土灶大鍋里煮,熟透後加水攪拌成粥狀,再倒入出芽的大麥,就這樣醒發一夜,第二天便將這堆混合物放入布袋裡擰乾,接到的汁水便是麥芽糖的雛形了。

這糖水的熬制實在很難把控,熬得發糊,味道不夠純正都是家常便飯。人們要拿著個鍋鏟不斷攪動,眼巴巴地苦熬4到6個小時才能大功告成。看來,安徽人民著實稱得上誠意十足的吃貨了!後續的糖果做法也就相對輕鬆很多了。

這裡有個誤區要著重對待,雖然安徽人民準備過年美食的時間很靠前,但是注重節制和平衡發展的觀念還是深入人心的,有「七死八活」的說法,也就是臘月二十八直到正月十五,都不能殺生,享受與制衡由此持平。

2.東北地區,講究個「硬」字,豪爽性格不言而喻。

依稀記得2008年的春晚,小品《不差錢》賺足了觀眾的歡顏笑語,也讓我們從趙本山的口中,得知了小雞燉蘑菇這道經典迎春美食。這道菜鮮美大氣,有股質樸不矯情的意味。而它只是一方小小的縮影,紅亮肥美的豬肘子,油光光、香噴噴的灌腸還有各類葷腥硬菜,才是主角兒。

東北人民就好這口,太過油膩了誰來救場?那就要靠赫赫有名的酸菜餃子了。選用酸菜,而不是薺菜、蘑菇或芹菜,就源於酸菜很吸油,頗有解膩的功效。

飲食習慣反映了人民的性格特徵絕非妄斷,就拿東北人民來說,他們酷愛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頗具梁山好漢霸氣直爽的情懷。新春佳節里,大件擺盤吃起來才助興,誠心待客的心愿才能得到滿足,那股子爽利勁兒不由得躍然紙上。講究過年飲食厚重,也表明了東北人民腳踏實地朝前看,紅紅火火過日子的生活態度,來不得半點矯揉造作和絲毫敷衍。

3.注重養生的廣東人民,在茶文化里,精緻悠閒地過活。

談起廣東,大家都會想到「食在廣州」這句俗語。誠然,粵家菜精緻、多樣化,還有那養生理念更是細緻入微地滲透其中。

不覺間,聯想起曾經的廣東同學,她因為習慣了家鄉濕熱的氣候,所以即使換了住處,還是甘願在嚴冬里,屁顛屁顛地挎起小籃子,奔向大澡堂。

的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外界自然的牽引如果獲得了人類巧妙地應對,那將成為極樂之事。就像一位學者所說,當我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時,周身的細胞和活力都會被帶動起來,越來越優秀是理之自然。同樣如此,熱愛潔凈的廣東人自然能在飲食文化上有一番造詣。

廣東人擅長鼓搗小巧玲瓏的茶盞小匙,瓶瓶罐罐。靜心品味好茶,心緒隨之沉澱,而這種品茶門道也潛移默化地暈染了飲食風俗。他們熱衷煲湯,煲好一鍋醇香濃厚,滋補養生的湯,便是他們最幸福的事。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廣東人煲湯愛用蔬菜瓜果。葷菜搭配素菜是司空見慣的,可加入瓜果會不會成為食堂阿姨手下的黑暗料理呢?當然不會,這正是廣東煲湯的奇特之處。就拿闔家團圓時,常會出現的椰子雞來說事,食材是新鮮白嫩的文昌雞,澆上不摻假的椰青水,而後在砂鍋里小火慢燉。當地人民會不驕不躁地等候佳音,如果有點厭倦了,便喝上一杯普洱茶潤潤嗓子。就算迎來了新年,廣東人民也不會停下養生的腳步,大操大辦到違背慢步人生的執著信仰。

還有一點,廣東人過年常吃的糖果叫馬蹄糖。馬蹄也稱荸薺,生吃脆生生的,清甜口兒。它算得上養生好物,清熱去火,養胃健脾。你瞧,廣東人對養生深沉的愛可見一斑,連塊小小的糖果都是盡心尋味出的。

4.身處魚米之鄉的江南人家,鍾愛甜食。

這裡的人民,過年的必備美食便是年糕,類似於棗糕或是市面上賣的重陽糕。這種糕甜度滿點,趁熱吃起來香甜軟糯,跟那溫柔和氣的吳儂軟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與其思量這麼多,不如趕緊大快朵頤,它要是涼了發硬了可就不好下肚了。

不過,江南地區敬奉神佛,人民會先把新鮮可口的年糕供奉給灶王爺,討好這位老神仙,讓年糕的甜意暖化他的心,好讓他心悅誠服地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幾句。

與此同時,糯米糰子也是當地人民心中的摯愛。江南水鄉的穀物優質甘甜,揉出來的糯米糰柔軟細膩,一般裡面會鑲嵌進豆沙或碎肉球。烹飪完成後,一道帶有江南韻味的小食甜點便新鮮出爐了。和如今流行的雪媚娘有點相像,但糯米糰子是趁著熱乎氣吃的,似乎更應景,不似雪媚娘冰冰涼涼。

而且,它還是迎門待客的活招牌、台柱子。我來到蘇州安居時,和鄰家姐姐關係處得不錯,於是我能知道,有次正月里她帶回了男朋友,盛情款待他的佳肴里就有這道糯米糰子。由此可見,它深得地方人民的喜愛,甚至成為過年時節撐足待客場面的不二之選。

甜味的食物,能帶給人們舒適安心的感覺,它確實能夠解壓。或許是為了緩解日益加重的競爭壓力,又或許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清淡,鮮甜的飲食文化,在它滋養生息的同時,也無法避免地帶來血糖過高的地方病,這真是一份甜蜜而又沉重的負擔。

盤點完以上這4個地區的春節飲食特色,獨居異鄉的你,思緒是否已經飄向了渺遠的故鄉?還是你正在家鄉安歇?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我們與其美好地幻想,不如動手親踐,和密友去探店品嘗,與家人一起包包餃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