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如何以脈來斷定人之生死的?

崆峒養生匯 發佈 2020-01-31T16:26:04+00:00

中醫里很多看似神秘莫測的說法,卻蘊藏著諸多令人捉摸不透的真知灼見,比如中醫里的生死決診,讓很多人感覺難以置信。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憑藉脈象診斷與面色觀察,可以預測一個人的生死。今天,小編就帶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是如何以脈來斷定人之生死的!


中醫里很多看似神秘莫測的說法,卻蘊藏著諸多令人捉摸不透的真知灼見,比如中醫里的生死決診,讓很多人感覺難以置信。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憑藉脈象診斷與面色觀察,可以預測一個人的生死。今天,小編就帶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是如何以脈來斷定人之生死的!


一、原理



1得神者昌,失神者亡[1]。(《素問·移精變氣論》)


注釋:[1]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面色光澤,脈息和平,是謂「得神」;形羸色敗,脈逆四時,是謂「失神」。得失之間,生死系焉。


譯文:如果病人面色光華,脈息和平,這叫得神,預後良好。否則,面色無華,脈逆四時,這叫失神,預後不良。


按語: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神的盛衰與人體臟腑精氣盛衰密切相關,因此臨床中可根據神的有無,關係疾病的發展及預後。得神者,神志清晰,表情自然,反應靈敏,肌肉不削,面色榮潤含蓄,兩目明亮有神,患病後預後較好;失神者,精神萎靡,意識模糊,反應遲鈍,形體羸瘦,面色晦暗暴露,兩目晦暗無神,患病後預後較差。


同時,還注意假神的存在,即久病重病之人,精氣本已極度衰竭,但突然出現看似是暫時好轉的虛假表現,是臨終前的徵兆。假神者,神志似清,但煩躁不安,欲活動,但不能自轉,面似有華,但泛紅如妝,目似有光,但虛浮暴露。


2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髒脈[1]不得胃氣也。(《素問·平人氣象論》)


注釋:[1]真髒脈:是脈無胃氣而真髒之氣獨見的脈象,如但弦無胃等之類。


譯文:人的生命以水谷為本,所以斷絕了水谷,就要死亡。脈沒有胃氣,也是要死亡的。什麼是無胃氣,就是僅見真髒脈。


3所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1]也。(《素問·平人氣象論》)


注釋:[1]肝不弦,腎不石:張介賓曰:「但弦、但石雖為真髒,若肝無氣則不弦,腎無氣則不石。亦由五臟不得胃氣而然,與真髒無胃氣者等。」


譯文:而沒有沖和胃氣的脈,這樣,肝就不能叫弦脈,腎就不能叫石脈了。


按語:1.胃氣為脈之本,「胃氣」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不僅指其本身的受納腐熟功能,而且還包括了脾胃功能在整個機體生命活動中的作用,以及其運化的水谷之氣充養全身的生理表現。《黃帝內經》中對於有胃氣之脈象有所描述:《素問·玉機真髒論》云:「脈弱以滑,是有胃氣。」《靈樞·終始》云:「邪氣來也緊而疾,谷氣來也徐而和。」因而,凡脈來柔和有力,來去節律規整分明,蘊含生生之機,便是有胃氣之脈。


2.真髒脈的形成機理,真髒脈即無胃氣之脈。也是《素問·平人氣象論》中論四季五臟的死脈。五臟之真氣依靠胃氣的充養,也需要胃氣的運載才能至手太陰肺,進而布散周身,如「春胃微弦曰平」,其中「胃」是指攜帶肝臟之真氣的胃氣,因值春季,故脈呈「微弦」。若肝臟病重,肝臟之真氣則不能與之俱來,此即《素問·平人氣象論》「所謂不得胃氣者,肝不弦」 高世栻曰:「至春而肝不微弦,至冬而腎不微石也。」


4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1],以知死生。(《素問·脈要精微論》)


注釋:[1]得一之情:即掌握人與天地如一之理。


譯文:陰陽的升降,是有一定時間性的, 它與脈象的變化相一致。假如脈象和四季不相適應,就可從脈象里知道病是屬於何髒,再根據髒氣的盛衰,就可以推究出病人的死期。這裡的微妙都在脈象上,不可不細心地體察,而體察是有一定要領的,必須從陰陽開始。


陰陽亦有端緒,它是借著五行產生的,而它的產生又是按一定的法則,即以四季的變化為其規律。看病時就要遵循著這個規律而不能偏離,將脈象與天地陰陽的變化聯繫起來考慮。如果真正掌握了這種聯繫起來看問題的訣竅,就可以預知死生了。


5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逆四時[1],為不可治。(《素問·玉機真髒論》)


注釋:[1]脈從四時:王冰曰:「脈春弦、夏鉤、秋浮、冬營,謂順四時。從,順也。」


譯文:脈象和四季相適應,是可治之證……如果脈象和四季不相適應,那就是不可治之證了。


6脈有逆從四時,未有藏形[1],春夏而脈瘦[2],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者,皆難治[3],命曰反四時也[4]。(《素問·平人氣象論》)


注釋:[1]未有髒形:指未有本髒脈所應時出現的正常脈形。馬蒔曰:「逆四時者,未有正髒之脈相形,而它髒之脈反見。」


[2]脈瘦:王冰曰:「脈瘦,謂沉細也。」《素問·玉機真髒論》「瘦」作「沉澀」。


[3]風熱而脈靜……皆難治:吳崑曰:「風熱之病,脈宜躁而反靜。泄而脫血,脈宜虛而反實。病在中,脈宜實而反虛。病在外,脈宜浮滑而反澀堅,皆為難治。」


[4]命曰反四時也:《新校正》云:「詳『命曰反四時也』此六字,應古錯簡,當去。」可參。


譯文:脈有逆四季的,就是當其時不出現正髒脈形,卻反見它髒的脈,如春夏的脈反見瘦小,秋冬的脈反見浮大,這就叫作逆四時。風熱的脈應該躁,反見沉靜;泄瀉脫血的病,脈應該虛,反見實脈;病在內的,脈應實而反見虛;病在外的,脈應浮滑,反見澀堅,這樣,病全難治, 是因為違反了正常。


按語:診脈時,尤其要注意診察其脈的逆從陰陽。首先是脈象與四季陰陽的逆從。隨天地陰陽的消長,正常脈象會有四季不同的變化,反之,則病情嚴重,預後不良。其次是脈象與證候陰陽的逆從。脈象與證候的病性(表里、寒熱、虛實等)一致為從,則預後較好;脈象與證候的病性相反為逆,預後不佳,如「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


二、生死



7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1]。(《素問·平人氣象論》)


注釋:[1]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高世栻曰:「人一呼脈四動以上,則太過之極。脈絕不至,則不及之極。乍疏乍數,則錯亂之極。故皆曰死。」


譯文:若人一呼,脈的搏動在四次以上的必死。脈搏中斷不復至的必死。脈搏忽慢忽快的也是死脈。


8綿綿其去如弦絕,死。(《素問·脈要精微論》)


譯文:若脈來似有似無,其去如弓弦斷絕,那是必死的。


按語:數脈之極者,一呼四動以上,是陰精衰竭,陽極欲脫。脈搏節律變化亦主病,如脈律極不規整而「乍疏乍數」者,或脈律似有似無而「去如弦絕」者,是陰陽俱衰竭而敗亂無主,亦主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