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魚網捕捉觀賞魚比較好,還是直接用手捉比較好呢?

養魚老道 發佈 2020-01-31T03:54:42+00:00

相對來講,魚網較好,但是用手捉拿可以控制力度這個問題我們也要分情況去看待的,如果說我們使用到的魚網是比較柔軟的,不是那種較硬材質製成的魚網,養魚老道認為還是使用魚網捕捉金魚或者其他觀賞魚為好,這樣對於它們的體表損傷度應該是最小的。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很多飼養金魚的魚友,因為金魚的行動緩慢,所以經常會直接用手來捉取金魚,有些魚友還會把金魚拿在手中給我們展示,這樣子的操作模式,到底會不會損傷金魚的體表呢?

是不是用手捉魚比起用魚網要好呢,為什麼即使金魚的體表粘液脫落,我們也看不到?

相對來講,魚網較好,但是用手捉拿可以控制力度

這個問題我們也要分情況去看待的,如果說我們使用到的魚網是比較柔軟的,不是那種較硬材質製成的魚網,養魚老道認為還是使用魚網捕捉金魚或者其他觀賞魚為好,這樣對於它們的體表損傷度應該是最小的。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比如說有些魚友想要去斷定金魚的雌雄,或者是對於金魚進行人工授精之類的操作,那麼我們當然是要使用到手去捕捉的,因為這樣我們可以很好的控制力度,反而不容易傷到金魚,不過在時間的掌握上,一定不要太長,或者把魚兒反覆在手上擺弄,這樣子的操作,至少會導致金魚體表黏液的脫落。

當金魚的體表黏液脫落過多,它們就會粘附上魚缸里的各種雜物,而且脫落的黏液也會粘附在金魚的其他部位,從而使得觀賞魚體表的雜物更多。

之所以看不到黏液脫落,是因為被金魚的體色所掩蓋

前幾天,養魚老道閒來無事,把一條黑色的蝶尾金魚給用手捉了出來,藉以判斷它的雌雄,前後也就是不到一兩分鐘,但是這條黑色的蝶尾金魚立刻全身出現了大量的白蒙,這就是由於我們手掌的摩擦所致,當把這條蝶尾放入魚缸後,它就像是患上了水霉病的徵兆是一樣的,很容易讓我們產生錯覺。

而對於其他體色的蝶尾金魚,比如說鐵包金,我也進行了同樣的操作,這種現象就不太明顯了,因為它們不太顯色。

對於這種情況引起的觀賞魚體表黏液缺失,其實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是它們的體質強健,在很短的時間內它們就會自行恢復,在昨天我拍的視頻中,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不過這個視頻我還沒發。

那麼,今天我又再一次的把一條蝶尾金魚給用手捕捉上來,按照上述的操作重新試驗了一下,再把它放入魚缸後,它的體表依然覆蓋了一層白蒙,這次我把照片拍下來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

這也就完美的解釋了,為什麼很多黑色的金魚或者是錦鯉、燕魚等,我們經常會看到它們的體表總是沒有其他體色的觀賞魚乾凈,動不動就會出現一些類似於白蒙的雜物。換句話說,有些情況下,也可能與它們之間的打鬥、摩擦而造成體表黏液脫落有關,繼而出現所謂的類似水霉症狀,其實它們未必都是病,而大部分的魚友,都會把這些黑色的觀賞魚,當成疾病來治,繼而造成它們的體表受損越來越嚴重。

白色觀賞魚,體色發暗或者發紅,也未必都是病

與上述情況相對應的,就是白色觀賞魚的體色發暗或者發紅。

前些日子有一位魚友,飼養了白色的迷你鸚鵡魚,之後就發現這條鸚鵡魚的肚子有些發黑,問養魚老道這是不是病了?

這個情況我們也要仔細觀察和分析,因為白色的觀賞魚對於黑色比較顯色,哪怕是腹中魚卵過多或者稍微攝食過量,它們的腹部也會顯現輕微的黑色,這個東西本來就是雜交的,體色也未必都是純白,有點黑色顯現也未必都是病,我們在實際飼養中,這些現象都經常會碰到,只要是觀察仔細都能夠看得出來。

所以說,我們還是要根據它們的攝食狀態以及排便情況還有精神狀態去綜合判斷,對於這兩種黑白體色的觀賞魚,很多問題都是我們自己在杞人憂天罷了。

另外就是一些白色的觀賞魚出現魚鰭根部發紅的問題,特別是在胸鰭根部,養魚老道也看到了很多魚友給我發來的圖片,其實都不是病,可以說是完全正常,人家天生就是那種紅色,對於這些問題的判斷,我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飼養習慣去綜合分析,千萬不要動不動就去盲目下藥。

如果我們的水質良好,水溫適合,大多數觀賞魚哪裡來的那麼多疾病?而且,只要是觀賞魚有病,必定首先會反映在狀態和食慾上,我們完全能夠看的出來的,不必去過於驚慌。

鱗片脫落大部分是外傷,不發病就可以自愈

還有一些魚友對於觀賞魚的掉鱗問題,小磕小碰總是一驚一乍的,這也完全沒有必要,這個事情我也早就說過,老鄒大叔的金魚因為在魚缸里放置了假山,導致體表大半部分掉鱗,之後我們也沒有加鹽,也沒有下藥,只是正常的換水、投喂,保證住魚缸的水質和觀賞魚的營養供應,它們也沒有出現什麼白蒙、白點,假以時日,自己就恢復了。

如果我們的觀賞魚由於機械損傷導致掉鱗等問題,我們去下藥治療了或者加鹽治療了,很有可能受傷部位立刻就會出現大量的黑斑,相信這種情況很多的新魚友都會遇到過,最後就會越治越完蛋。

不見實症不下藥,這是我們飼養觀賞魚關於下藥問題的一個基本原則,正常的檢驗檢疫那是另外一回事,其實在我飼養的觀賞魚中,是很少去檢驗檢疫的,它們也不是些必須要經常檢驗檢疫的品種,發現出現具體症狀了,我們再去處理就完全來得及,關鍵的問題根本不在這裡,而在於水質、水溫和觀賞魚的體質。

很多魚友就是飼養觀賞魚最為根本的基礎工作根本不去做,所以觀賞魚出現一點小問題自己就會害怕,然後就急於詢問需要什麼藥物去治療,即使治療完畢,自己仍然去忽視我們的飼養習慣和手法,對於飼養觀賞魚的良好習慣問題反而不去關注,這種臨時抱佛腳的飼養方式,是不可能養好觀賞魚的。

正如下述這位魚友在評論中所說的,希望各位新魚友能夠引以為戒吧:

碰到新魚友們詢問魚病的問題,我也習慣於使用老道以前說的反向思考法去幫助分析致病的原因,然後提出治療意見的同時,我會著重提出來今後在飼養過程中應該注意改進的地方,自認為這樣的建議,對於新魚友今後避免觀賞魚再出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但往往很多新魚友的做法是,只願聽治療方案,而不願聽今後注意改進的飼養手法,自己也因此比較的失落。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