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市城之戰,唐太宗難道真的被射瞎了眼睛?

探古覓今 發佈 2020-01-04T07:37:58+00:00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因戰略戰術等原因,導致百萬大軍屢屢無功,喪師辱威,民變疊起,最終立國僅僅三十餘年的大隋朝土崩瓦解,後人讀史,常為之扼腕。堂堂中原大國競奈何不了邊陲一小虜,隋煬帝本人也因此成為中國史學家筆下的昏君,暴君。高句麗創立於漢代,興盛於隋唐。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因戰略戰術等原因,導致百萬大軍屢屢無功,喪師辱威,民變疊起,最終立國僅僅三十餘年的大隋朝土崩瓦解,後人讀史,常為之扼腕。堂堂中原大國競奈何不了邊陲一小虜,隋煬帝本人也因此成為中國史學家筆下的昏君,暴君。


高句麗創立於漢代,興盛於隋唐。因其國大兵強,雄據遼東且桀驁不馴。屢屢招致中原王朝討伐,隋煬帝因之亡國,唐朝建立之後,鑒於其勢。唐太宗英明神武,必欲滅之而後快,遂發動了攻打高句麗之戰。在今天的許多韓國影視劇中,唐太宗此戰非但沒有討到任何便宜,反而受阻於安市城,被安市城守將楊萬春射瞎了一隻眼睛,最後狼狽歸國,如《大祚榮》,《帝國的早晨》等影視劇。然而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唐貞觀十九年,唐太宗發水陸十萬攻打高句麗,並率步卒六萬御駕親征。沿途克建安城,蓋牟城,白岩誠等諸誠,破高句麗軍數萬。最後唐軍攻至安市城下,高句麗軍據城死守,急切不能下,高句麗的援軍十五萬來援。與其守軍合軍於安市城下,連營數里。太宗命突厥軍數千前往引誘,並自率一軍伏於北山,令李勣,長孫無忌等伏兵側後。待高句麗軍出擊之機,唐軍鼓角齊鳴,諸路伏兵齊出,陣斬高句麗軍兩萬餘人,其餘援軍盡皆膽落,歸順了唐軍。


然而安市城依然難以攻克,時逢深秋,遼東天氣轉冷,唐太宗遂班師朝。班師之即,唐太宗閱兵於安市城下,其守將也登城拜辭。憑此事可以看出唐太宗並未受傷,不然焉能有興致舉行閱兵式?再者據史書記載,太宗回朝途中曾策馬奔馳,全然不像有中箭的痕跡。可見關於唐太宗攻高句麗中箭殞目的說法是高麗人杜撰出來的,禁不起推敲的。


那麼這個說法的出處是哪裡呢?為何會在朝鮮半島廣為流傳,其原因竟然只是一首詩。出自李氏朝鮮的小說家金昌翕的作品《三淵集》,詩云;高麗舊疆綽遠矣,鳳城或雲是安市。千秋大膽楊萬春,箭射虬髯落眸子。若道南漢形勝弱,文皇何如洪太始。虬髯者,即唐太宗。由此可知,此說的出處只是一首文人的詩詞而已,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全然不能當做信史來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