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蒙娜麗莎:《達文西密碼》是一場俄羅斯套娃式的造謠

槿年咕咕咕 發佈 2020-02-01T10:14:58+00:00

《蒙娜麗莎》是達·文西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在這幅畫上消磨了14年光陰,直到一場意外讓他再難執筆。美劇《妙警賊探》中,造假大師Neal就會在每幅複製品里藏一個簽名。

《蒙娜麗莎》是達·文西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在這幅畫上消磨了14年光陰,直到一場意外讓他再難執筆 。

一代繪畫大師意外癱瘓,這是全人類的遺憾。然而,對於某些人來說,卻是大好機會。

蒙娜麗莎的許多細節都未完成,空洞的眼眸也許就是其中之一。這些瑕疵被人們看作刻意留下的記號,從而造就了一系列傳奇故事。

這些所謂的「神秘記號」,少部分是真的,大多數都是想像力的產物。


「蒙娜麗莎的秘密」確實存在,但和人們想像中不一樣


蒙娜麗莎的眼睛裡真的有密碼,那就是「LV」兩個字母——萊昂納多·達·文西的姓名首字母。

隱藏簽名是藝術家與觀眾開的小玩笑,一個細心觀察才能發現的小驚喜。美劇《妙警賊探》中,造假大師Neal就會在每幅複製品里藏一個簽名。

蒙娜麗莎被曲解為通往巨額寶藏或驚天陰謀的藏寶圖,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功不可沒」。

「憨批才會在虛構故事裡找現實。」雖然《達文西密碼》中填滿了臆造的歷史和宗教故事,但正常人絕不會把小說內容當真。

壞就壞在,丹布朗在《達文西密碼》的扉頁上加了一句話 :

「本書中所有關於藝術品、建築、文獻和秘密儀式的描述均準確無誤。」

2003年接受CNN採訪時,他再一次強調:

「99%是真的……雖然人物和故事是虛構的,但背景資料都是真的。」

他寫這句話時一定理直氣壯,自信爆棚,因為他有一份相當「權威」的史料作為考據——1980年代暢銷歷史書《聖血和聖杯》,曾被BBC改編成紀錄片。

《聖血與聖杯》的作者則聲稱作品受到了1967年出版的《L'Or de Rennes》的影響。這本書描述了相當反常識的天主教歷史:

「耶穌基督並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是與瑪利·瑪格達琳(抹大拉的瑪利亞)結婚生育,攜子逃到了法國南部並建立了王朝。他們的後代仍然在世,受到了天主教內一些秘密社團的保護,但羅馬天主教廷一直在掩蓋這個事實。」

《聖血與聖杯》的作者在法國國家圖書館中找到了一份「秘密檔案」,其中包含數百年的中世紀歷史,剛好佐證書中所說。

然而,非常、非常非常不幸的是——

這份「秘密檔案」是偽造的!

偽造者就是《L'Or de Rennes》的作者——皮埃爾·普蘭塔德


一切都是郇山隱修會的傑作


等等,不是說這段歷史是虛構的嗎?那這個郇山隱修會是哪來的?

歷史是虛構的,郇山隱修會可是貨真價實的。

它的創始人名字十分眼熟——皮埃爾·普蘭塔德

郇山隱修會根本不是什麼教會,而是普蘭塔德和三個朋友1956年在法國註冊成立,僅僅一年後就被警察一鍋端的惡搞團體。

就連「郇山隱修會」這個名字都是隨便起的,因為附近有座山叫做「郇山」 。

*Prieuré de Sion,直譯為錫安教會,譯者能譯出」郇山隱修會「這個一看就是大boss的名字,功力不淺

假如這座山的名字沒有這麼高大上,而是叫「雙乳峰」、「金雞嶺」、「馬鞍山」這種土味名字,也許就不會有後來這些破事了。

普蘭塔德創造了一份名為《多西耶秘密》的文件,煞有介事地編造了一段看起來很逼真的「會史」,聲稱自己是耶穌的後裔

文件中還列舉了郇山隱修會歷屆長老和大師的名單——包括波提切利、牛頓、達文西等歷史名人——因為這樣看起來牛逼。

故事編得真實過頭,連當地人都信了。郇山隱修會甚至像個真正的教會一樣,與當地教會學校合辦了一條校車線路。


動作搞得太大,警察盯上了他們,普蘭塔德因「欺詐」罪名被刑事起訴,郇山隱修會隨即解散。之後數年,普蘭塔德一直試圖東山再起,最終未果。

在文學作品中,郇山隱修會被描述成西歐歷史上最有影響的秘密結社組織,或者是現代版的薔薇十字團。

郇山隱修會最高領導人被地方法院起訴,聽起來頗有解放後農民私下稱帝,被縣公安局抓獲的即視感。

這樣看來,丹布朗在《達文西密碼》前頁義正嚴辭的聲明真是無比滑稽:

「郇山隱修會是一個確實存在的組織,是一個成立於1099年的歐洲秘密社團。1975年巴黎國家圖書館發現了被稱作《多西耶秘密》的羊皮紙文件,才知道包括波提切利、艾撒克·牛頓、維克多·雨果、讓·科克托和達·文西,等眾多人物均為郇山隱修會成員。」

認真得像評論區里唯一的老實人……

然而,丹布朗並非全然無辜的惡作劇受害者。因為郇山隱修會成員早在《聖血與聖杯》出版後就在BBC的節目中發表了明確聲明

「郇山隱修會已不復存在,我們也沒有參與任何政治活動,他是四個朋友一起尋開心的產物 ……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偏要無中生有,亂做文章。

「嚴格考據」的丹布朗為什麼會錯過這個重要證據?這是因為他的考據本就水得令人咋舌,這點我放到文末再講。


這個「秘密」是怎樣露餡的呢?


自2003年出版以來,《達文西密碼》銷售火爆,引發了天主教會及天主教徒的一致不滿。他們指責丹布朗篡改歷史、傳播虛假的聖經故事,對天主教的聲譽造成了傷害。

許多歷史學家、藝術學者都對過於離奇的故事表示質疑,讀者們也很好奇作者口中的「真實史料」是否確有其事。

在社會各界壓力的驅使下,探索頻道、《時代》雜誌、BBC等媒體記者及各界學者對《聖血與聖杯》中提到的史料展開調查,最終發現其中大多數說法都是不可信或無法證實的

一本歷史書、一本標榜完全按照史實書寫的硬核小說,竟然全是胡說八道!

被誤導的學者、被誹謗的教會、被愚弄的媒體和被忽悠的讀者瞬間暴怒,一改吹捧姿態,對《達文西密碼》和《聖血與聖杯》口誅筆伐。「達文西密碼批評」甚至在維基上有一個單獨的條目。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理察·巴伯說:

「《聖血與聖杯》是歷史陰謀論的經典例子。從本質上講,整個論證過程就是一系列巧妙構造的假設,加上對部分歷史事實的強行解讀。

理察·阿班斯寫道:

「丹·布朗為了反對基督教將其完全扭曲,徹底改寫了大量的歷史事件。更糟糕的是,布朗把他的曲解說成是無數學者和歷史學家所認同的『事實』。」

就連已經退出郇山隱修會五十年的,年邁的皮埃爾·普蘭塔德也不得不出來接受採訪:

「我認為《聖血與聖杯》是本好書。但不得不承認,書中有一部分與其說是事實,不如說是虛構的,尤其是關於耶穌血統的部分。」

連「一代目」都是偽造的,後繼的《聖血與聖杯》和《達文西密碼》自然假的不能再假。

這就像謠言的俄羅斯套娃,第一個就十分邪典,裡面的必然更加鬼畜……


厚顏無恥丹·布朗


郇山隱修會的秘密是假的,這就意味著《聖血與聖杯》不再是歷史文獻,而是一本虛構小說。

史學家不介意後人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但小說家向來對抄襲深惡痛絕——尤其當抄襲者憑藉抄來的作品名利雙收、獲利頗豐的時候。

而《達文西密碼》的整個故事背景都是從《聖血與聖杯》里抄來的。

2006年初,《聖血與聖杯》的作者向《達文西密碼》出版商蘭登書屋提起訴訟。由於後者出版時前者仍被認為是歷史文獻,而參考歷史文獻並不侵權,法院最終判蘭登書屋勝訴。

《聖血與聖杯》一方想借官司炒熱自己的書,刺激讀者購買。事後統計證明,雖然這本書的銷售量大大增加,但利潤仍然趕不上高達一百萬英鎊的訴訟費用。作者算盤打得響叮噹,沒想到倒賠一筆巨款!

丹布朗雖然贏了官司,但他的厚顏無恥在庭審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為了擺脫與「偽歷史」的聯繫,他狡辯稱自己僅僅稍微參考了《聖血與聖杯》,主要考據來源是許多其他歷史文獻然而,空口無憑沒有證據,甚至說不出自己究竟參考了誰,讓辯解顯得格外蒼白無力。

法官在判決書中毫不留情地批評了丹布朗:

「他表現出自己是一個深刻而透徹的研究者……本案的證據表明,《達文西密碼》中的歷史知識是錯誤的,他的研究十分膚淺。」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丹布朗聲稱自己參考了許多文獻,但他並未在《達文西密碼》中說明參考源,只是籠統地稱之為「許多學者的共識」——這是為了掩蓋參考資料貧瘠不堪的事實。

例如,他引用了俄羅斯科學家、藝術史學家米哈伊爾·阿尼金的研究成果,但文中並未出現阿尼金的姓名,反倒是把他的個人觀點斷言為「一批科學家的眾所周知的觀點」。

哪來的一批科學家……阿特金的影分身嗎?

直至今日,丹布朗仍然沒有半點為虛假宣傳、誤導觀眾道歉的意思。

他在自己的網站中狡辯道,小說中只承諾「關於藝術品、建築、文獻和秘密儀式的描述準確無誤」,不包括虛構人物的討論的任何古代理論。

他還說:「我相信這些人物所討論的一些理論可能是有價值的」,「達·文西密碼背後的秘密被很好地記錄下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不容忽視。」


我給大家翻 譯 翻 譯這段拐彎抹角的話:

我從來沒說過角色們討論的事情是真的,觀眾自己沒有分辨能力,虛構角色說的話都能當真,怪我咯?


而且,我覺得這些想像出來的理論特別有價值、特別不容忽視——萬一它們是真的呢?萬一《蒙娜麗莎》裡面真的藏著驚天陰謀的鑰匙呢?

無力吐槽,此處應有諸葛丞相:


隱藏的《達文西密碼》還有多少?


小說只要言之有理、邏輯通順即可,但是像《達文西密碼》這樣標榜「真實歷史」的小說,應該按照紀實文學的標準去規範,以免誤導讀者。

丹布朗死不認錯的直接後果就是,很多讀者(尤其是遠離西方新聞的中國讀者)真的視小說內容為史實,堅信《蒙娜麗莎》裡面一定藏著無數個看不見的密碼,從而產生了一系列令人迷惑的過度闡釋。


狗血小說的危害其實並不大,就算看了男孩子把歐金金拔出來當劍使這種奇怪設定,也不過哈哈一笑,不會嘗試把自己的歐金金煅成三尺青鋒。

最可怕的就是這些偽裝成「知識讀物」的扯淡之作,你花很多精力去讀,自以為學到許多知識,到頭來知識沒學到,謠言歪理倒信了一堆。


從小說的角度看,《達文西密碼》是一本好書,展現了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但對於紀實文學而言,想像力太過發達意味著災難。

正如《觀察家報》文學編輯羅伯特·麥克盧姆所說:

「如果你環顧書店的書架,會發現有很多歷史書正在出售,人們會把這種歷史誤認為是真實的東西。這些書確實吸引了大量的讀者,他們認為它們是『歷史』,但實際上它們不是歷史,它們是對歷史的一種模仿。」


偏偏這些謠言比真歷史更勁爆、更具故事性。它們常常能夠廣泛傳播,以至於形成某種共識,取代了歷史的真相

譬如林徽因,從偉大的建築學家變成了腳踏數隻船的綠茶婊;

譬如清官陳世美,因為飛黃騰達被同鄉人嫉妒,編故事污衊他,成了遺臭萬年的大渣男;

譬如波斯埃斯馬特公主,相貌醜陋靈魂高尚,在女性解放和外交事務方面都很有建樹。她被謠傳為「最美波斯公主」,13位追求者為她自殺,供人們肆意嘲笑。

誹謗罪是個親告罪,除非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只有被害人起訴法院才會受理。這些被謠言傷害的人早就成了歷史的塵埃,難道要他們從墳墓里爬起來起訴嗎?

造死人的謠,無本萬利,沒有風險。

像丹布朗這樣的利慾薰心之徒,從造謠中攫取了巨大的利益,代價卻是歷史的扭曲。

在丹布朗官網中,《達文西密碼》的簡介中寫著「2000年來最大的陰謀即將瓦解」。

可是,丹布朗們的「陰謀」,由誰來瓦解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