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一篇文章,打破了世俗偏見,被中日兩國同時收錄在課本中

這世界美麗非常 發佈 2020-02-01T17:57:00+00:00

司馬光曾言"經師易遇,人師難遇"在繁華似水的東京,在櫻花似瀑的時節,魯迅先生卻幸運地遇上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人師,在隨後的日子裡他以一篇《藤野先生》記錄下了有關這位老師的點點滴滴,也使這位老師一舉成名。

司馬光曾言"經師易遇,人師難遇"在繁華似水的東京,在櫻花似瀑的時節,魯迅先生卻幸運地遇上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人師,在隨後的日子裡他以一篇《藤野先生》記錄下了有關這位老師的點點滴滴,也使這位老師一舉成名。

棄醫從文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早年他卻是一名將要懸壺濟世的醫學生且在日本留學。那時時局緊張,中日兩國的關係用"廝殺"來形容也不為過,在東京求學的魯迅一心想救國人於病苦勞疾中,然而事與願違,在一堂學習細菌學的課上他親眼目睹了一些不忍直視的慘狀,他的目標也有了微妙的變化。那堂細菌課也是在有關藤野嚴九郎的《藤野先生》中提到的。

這看似微妙的變化卻是必然的結果,在那一時期,在日本,在那堂放著麻木中國人的錄像帶的細菌學課上,魯迅決定棄醫從文。看著同胞們的麻木魯迅終於明白,強健的體魄救不了中國人,優秀的醫護技術救不了中國人,就連艦船大炮也救不了中國人,能救中國人的只有他們自己。只有讓他們認清局勢,認清這殘酷的現實,才能激起那尚存的鬥志與希望。

認清這一現實的魯迅曾想這所有麻木不仁的人都想是被困在黑暗房間的昏昏欲睡者,註定會缺氧而死,並對請他在《新青年》上寫作的友人說"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友人答到"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也正是這"可能的希望"開始了魯迅作為文學家的創作生涯。在他"吶喊彷徨"的時候,也曾寫到過一位解剖學教授藤野嚴九郎,文章名為《藤野先生》。這位零民族歧視的老師正直、高尚、熱忱,也正是一些麻木國人和藤野先生的對比使得魯迅明白靈魂的力量要遠大於肉體的力量,並毅然選擇的棄醫從文。


藤野先生

在那篇名為《藤野先生》的文章中,一個治學嚴謹待人友善的教授形象活靈活現。魯迅寫到"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細心又這樣沒有偏見的老師,又有誰不會永久的記住,不會永久的懷念呢!

對於醫學,藤野先生在得知那時的中國女人會裹小腳之後常感嘆"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種發問絕不是一個滿足於學術現狀的人會提出的,對於醫學的探究與鑽研對藤野先生來說似乎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藤野先生還曾擔心怕魯迅因敬重鬼神而在解剖屍體上有什麼困難,這實在不失為一種關心了。

同級的幹事瞧不起魯迅,或者說瞧不起中國人,"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污衊魯迅是被漏了題才考的高分。在這樣的民族歧視與打壓下,藤野先生仍不忘平等對待,這恐怕是魯迅能這樣記住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有關藤野先生的一些細節也有在文中提起,比如他穿衣不講究又有一次上課不打領結,讓人不難想像一個嚴肅學者的可愛一面,從對講義的細心指正到對魯迅不再學醫的惋惜,都體現出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喜愛。

《藤野先生》被收入課本

文章一經發表就引起不小轟動,更是被收錄在中日兩國的教科書中。一篇讚美日本解剖學教授藤野嚴九郎的回憶性散文被日本課本收錄覺不稀奇,日本人對其的讚美也也是可以想像的。文章被翻譯為日文後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看到後還曾問藤野先生的長子藤野恆彌說那文章該不會寫的是他父親,事實也確實如此,藤野先生得知後還曾發出"這就是周君呀,真有出息了"的感嘆。

在中國《藤野先生》也成了近乎家喻戶曉的文章,中學課本中常見到"魯迅"這兩個字,藤野先生的知名度如此高也就不稀奇了。尤其魯迅對於當時國人的痛心,幾乎可以用他在《孔乙己》一文中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來形容了。而藤野先生這一無民族歧視的形象也讓許多人對當時的日本人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文中魯迅對於國人的發現,對於國家出路的思考值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學習,主人公藤野先生的高尚、嚴苛、仁愛也讓人無法忘卻。無論是說著"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時嚴謹認真的藤野先生,還是不帶任何歧視細心教導魯迅"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的藤野先生,都是嚴肅而仁愛的,最終留給魯迅先生的卻只有一張寫著"惜別"的照片了。

現象看本質的藤野先生

魯迅從一聲刺耳的"萬歲"中看到了當時國人的處境和自己的處境,當時的國人如溫水中的青蛙——麻木且基本預備著走向死亡,而當時的自己也確不能再用學醫來拯救中國人了。藤野先生也一樣,他看到了那個叫周樹人的青年身上熠熠閃光的抱負,他看到人們不應抱著民族歧視而交往,所以他待魯迅像待其他學生一樣。

藤野先生看似一舉成名卻也是他長久要求自己的結果,他若是一位戴著有色眼鏡教學的老師,也斷然不會有一篇《藤野先生》。藤野嚴九郎對學生的真誠和愛,對教學的嚴謹都在詮釋一個優秀教師應該具備的品質。直到現在,中學課本中仍收錄著《藤野先生》,被收錄的不僅是一篇文章,更是魯迅的愛國心和藤野先生作為一名教師的高尚。

這個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藤野先生因為他同樣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學生而成名,這種成名不是一種偶然,更像是一種教育,讓人們認清那種可以看到本質的能力的重要性。

為人做事都應有魯迅先生和藤野先生那樣的洞察力,明白什麼是事情的關鍵,一次會面,一場教學,一趟求學之旅等等事情都應理清頭緒。這或許是《藤野先生》能告訴讀者的另一道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