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筆下的詩情畫意78:詩—月夜|杜甫,畫—仕女圖

木子說畫 發佈 2020-02-01T22:34:16+00:00

《月夜》,字子美,自號少林野老,祖籍河南鞏縣。萬般艱難困苦中,杜甫又把家眷遷至鄜州羌村,自己則去投奔遠在武靈的太子李亨,一家人生死未卜,兩地分離,飽受戰亂之苦。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解析: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林野老,祖籍河南鞏縣。詩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杜甫一生只做過一些左拾遺或工部員外郎之類的小官,大半生顛沛流離,飽受戰亂漂泊之苦,對下層人民的困苦生活感受深切。在"三吏"、"三別"中,他對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極度苦難的生活,同情,憤慨,又萬般無奈,表現出一位正直詩人的良知和愛國愛民的拳拳之心。他一生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寫下了許多歌頌祖國壯麗山河的優秀詩篇。杜甫的一生命運坎坷歷經磨難,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把家小從奉先遷移至潼關以北的白水,長安失守,玄宗奔蜀。萬般艱難困苦中,杜甫又把家眷遷至鄜州羌村,自己則去投奔遠在武靈的太子李亨,一家人生死未卜,兩地分離,飽受戰亂之苦。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對妻兒家小的深切懷念。詩的前半部:"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描繪了因為戰亂的離別,使得鄜州之月空照閨中獨守的妻子,而年齡幼小的子女,尚未真正感受到別離親人的痛苦。後半部:"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則著力描寫了妻子思念離別的親人,淚濕衣衫,夜不成寐的悲苦淒涼的心境。杜甫寫妻子兒女,也是在寫自己內心的悲愁痛苦。親人越悲苦,則詩人的心情就更加悲苦。這種對戰亂的憂憤,對親人深深的離愁哀思。通過寫人、寫景、狀物,一層又一層地深入到心靈深處。讀之令人唏噓不已,感慨萬端。這正是杜詩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

畫評:這幅七十年畫在宮絹上的中國傳統仕女畫作,筆墨線條洒脫,流暢,遊絲描、蘭葉描交相使用,運用自如,人物刻畫溫婉細膩,設色清麗典雅,以玲瓏的山石和亭亭玉立的翠竹陪襯出仕女的婀娜風韻。中國仕女畫自晉唐以後,便自成體系,晉顧愷之《洛神》《女史箴圖》,應該是中國仕女畫比較早的表現形式。唐吳道子的《朝元仙杖圖》,以白描的形式,表現出眾多的女神,在雲霧中的翩翩姿態,贏得"吳帶當風"之美譽。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人物繪畫大家光耀畫壇,唐寅的《蜀中宮妓圖》,仇英的《鳳鸞和鳴圖》,是中國仕女繪畫的名作。近現代,張大千、徐燕孫均為仕女畫大家,而上世紀70年代著名人物畫家黃均、吳光宇、陸鴻年、王叔暉、任率英的仕女畫都有其獨特的風格。中國的仕女畫,總是帶有濃濃的書卷氣,烘托出仕女清麗脫俗的文雅氣質,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依據這幅作品的筆墨特點,更接近黃均或者陸鴻年的藝術風格。很長一段時間,仕女畫一直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的封建糟粕,而受到壓抑,但是這樣的作品,卻能在一個風雨交集的年代脫穎而出,加入到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行列里,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美的永遠是美的,縱然歷經風雨,也絲毫掩飾不了她的清雅與美麗。感謝敬愛的周總理,是他老人家在風雨中,撐起一把巨大的雨傘,保護了中國的藝術瑰寶,並使之走向世界。

發現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外貿名家畫作,重大意義何在?

https://www.toutiao.com/i6712724683311022606/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