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T研究最新分析:降壓時有體位性低血壓但無症狀,不需要調整藥物

中國循環雜誌 發佈 2020-02-02T05:37:04+00:00

來自SPRINT研究的一項最新分析表明,高血壓患者治療期間如果出現無症狀的體位性低血壓,並不會增加心血管事件、暈厥、電解質異常、損傷性跌倒或急性腎衰竭等風險。患者坐著時收縮壓為130~180mmHg,但站立時收縮壓≥110 mm Hg。

高血壓患者在治療期間,會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即坐著時血壓較高,而站立時血壓降低。

來自SPRINT研究的一項最新分析表明,高血壓患者治療期間如果出現無症狀的體位性低血壓,並不會增加心血管事件、暈厥、電解質異常、損傷性跌倒或急性腎衰竭等風險。

研究者指出,有人認為,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降壓目標越嚴格,越可能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和跌到。顯然這項最新分析結果並不支持這一點。

即便是在強化降壓治療(降壓目標設定為收縮壓<120 mmHg)的情況下,高血壓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無症狀性體位性低血壓,都不應該成為下調降壓藥物的理由,即不應該調低降壓藥物用量或者減少降壓藥物種類。

但需要指出的是,該研究中體位性低血壓是根據從坐位至站立後血壓變化而定義的,且站立時收縮壓<110 mmHg者被排除了。

在該研究中,中位隨訪3年期間,在以收縮壓<120 mmHg或<140 mmHg為降壓目標的患者中,分別有5.7%和5.0%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研究者發現,無症狀體位性低血壓並未增加心血管事件、暈厥、電解質異常、損傷性跌倒、急性腎衰等的發生風險。

但是,體位性低血壓會導致低血壓相關住院或急診就診風險增加77%,心動過緩風險增加94%,這在兩個降壓目標不同的組中,情況相似。

該研究為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開放標籤研究,納入8156例年齡≥50歲的高血壓患者,平均年齡68歲。患者坐著時收縮壓為130~180 mmHg,但站立時收縮壓≥110 mm Hg。

在該研究中,體位性低血壓定義為:從坐著改站立1分鐘後,收縮壓下降≥20 mmHg或者舒張壓下降≥10 mmHg。主要終點為心血管事件。

來源:Orthostatic Hypotensi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d Adverse Events:Results From SPRINT. Hypertens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27 Jan 2020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

《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點擊查看內容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