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風潮過後,自主品牌該如何進一步爭奪市場?

12缸汽車網 發佈 2020-02-02T21:24:57+00:00

即便你去問一些車齡十幾年的「老司機」,又或者是在業內有影響力的汽車媒體人,他們的答案也不會有太大出入。

「這個預算買國產車的話,推薦你看看這幾款SUV。」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中國人買車時有了一種慣性思維,比如符合多數人預算的10-15萬元區間,通常的選擇都是「買自主SUV或合資轎車」。

即便你去問一些車齡十幾年的「老司機」,又或者是在業內有影響力的汽車媒體人,他們的答案也不會有太大出入。

那麼,為什麼大家會有這種慣性思維?為何自主轎車就是不被推薦呢?


歷史問題

這裡說的歷史,大致指兩方面,一方面是品牌歷史,另一方面是車系歷史。

而無論是品牌歷史還是車系歷史,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相比,都占不到優勢,許多合資品牌成立於20世紀甚至19世紀。而自主品牌,一部分還是零幾年才誕生的,在品牌口碑方面,顯得有些薄弱。

至於車系歷史,我們稱呼合資轎車通常是「八代凱美瑞」、「十代雅閣」、「十四代軒逸」等等,但自主轎車呢?很多都還是第一、二代產品,說白了就是還在打開市場的階段。

再說了,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合資轎車,如桑塔納、雅閣,已經在消費者心裡留下了不錯的印象。除非「新店」非常給力,否則大家無疑會更願意選擇「老字號」。


國人的購車偏好

其實國人在買車時,是比較有個性和特點的。

一方面是看重面子問題,合資轎車和自主轎車,大家會覺得買合資轎車更有面子,15萬的價格,消費者可以選擇合資A級車或者自主B級車,如豐田卡羅拉和傳祺GA6。

但現實就是,不少自主B級車雖然高出一個級別,卻少有人問津,即便它還有各種優惠,反倒是另一邊的合資轎車,就是加價提車消費者也願意。

另一方面,同樣是自主車型,SUV比轎車更吃香,消費者買自主SUV,並不全是因為SUV空間更大、通過性更好、更實用,你要是去問車主,他可能會告訴你「因為自主SUV更好看」、「我們那邊很多人都買了自主SUV」等。

從某種程度上看,自主SUV確實比自主轎車更大氣、更有氣場,有人會想,花同樣的錢,我買SUV比買轎車更值!


SUV成為寵兒

產品在市場的表現,也就決定了車企的生產。試想,如果你是商店老闆,看到某一樣商品不好賣,那麼下次進貨自然就會少進一些甚至是不要。

自主車企也一樣,如果旗下的轎車一個月才賣出去200台,你覺得車企還會花大心思在轎車產品上、還會不斷推出轎車新品嗎?

所以,為什麼很多自主品牌會以SUV為主,除了專門造SUV的長城之外,吉利、長安、傳祺、榮威、奇瑞、比亞迪、奔騰等都很依賴SUV車型,其中吉利、比亞迪、奇瑞的轎車業務算髮展得比較好,帝豪系列、秦、艾瑞澤的銷量都還不錯。

一個不好的趨勢就是,部分自主車企看到轎車不好賣,就坦然放棄,轉而去造更多更容易賺錢的SUV,所以有時候我們也很好奇:同樣是五年,為何自主SUV不斷更新換代,而自主轎車卻「默默無聞」?無論設計還是技術都沒怎麼更新。

答案其實很明了,與被稱為「搖錢樹」的自主SUV相比,自主轎車已成為了「失寵的孩子」。


核心技術、品質

自主轎車「失寵」、自主轎車干不過合資,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技術和品質。這不難理解,就算一個汽車品牌擁有百年歷史、轎車車系已經走過十代,但若是以後的技術、品質跟不上,也只會被慢慢淘汰。

比如A級車領域熱銷的卡羅拉、軒逸、英朗等合資產品,若不是品質口碑好,怎麼能做到一個月賣幾萬台?

比起外觀、配置、性價比,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起核心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技術,車子畢竟是拿來開的,核心技術的強弱決定了綜合實力,相信有人也會時常在想,如果自主轎車也有凱美瑞那樣高達41%的熱效率,也有著優秀的品質,那麼銷量還會上不去嗎?

當然,不排除有一部分自主轎車還是很努力地在變優秀,比如吉利帝豪GL、傳祺GA6、比亞迪秦Pro等,比起SUV來,自主轎車的兩極分化更加嚴重,好賣的只會更好賣,不好賣的則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想想,如果有一天自主SUV不那麼流行了,這股席捲全球的SUV風潮過去了,自主品牌該如何面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