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傳統儒學在朝鮮李朝時期的變遷與影響

官官痴史 發佈 2020-02-03T10:58:59+00:00

傳播內容的廣泛表現在,凡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創造,如物質產品、典章制度、文學藝術、宗教風俗、學術思想等,都曾在海外傳播、流傳和產生影響;而傳播範圍的廣泛,則體現在近則澤被四鄰,如朝鮮、日本,世受華風濡染而成為中華文化圈的成員,遠則經中亞西亞而傳至歐洲,或越大洋而傳至非洲和美洲,在

導讀: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文化大國的美譽,中華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範圍上看,都是十分廣泛的。傳播內容的廣泛表現在,凡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創造,如物質產品、典章制度、文學藝術、宗教風俗、學術思想等,都曾在海外傳播、流傳和產生影響;而傳播範圍的廣泛,則體現在近則澤被四鄰,如朝鮮、日本,世受華風濡染而成為中華文化圈的成員,遠則經中亞西亞而傳至歐洲,或越大洋而傳至非洲和美洲,在那些遙遠的地方激起一陣陣文化激動。中華文化通過種種直接和間接的途徑,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以自身力量促進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進步與繁榮。本文筆者將以儒學在朝鮮的傳播,和大家聊聊,中國傳統儒學在朝鮮李朝時期的變遷與影響。


朱子學在高麗時代的初傳

高麗時代儒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向,是引進了中國的宋學即理學。高麗引進的理學主要是朱子的學說,所以稱為「朱子學」。高麗時代是朱子學在朝鮮半島的初傳,到 16 世紀李朝時,朝鮮朱子學基本上發展成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朝鮮朱子學派。韓國學者柳承國指出:

「高麗時代宋學的傳來,即朱子學的輸入,不只對高麗時代,並對韓國整個思想帶來重大的轉換與影響。」

最初將朱子學傳入高麗的是 13 世紀末的高麗儒學者安堉。據《高麗史》記載:

「時程朱之學始行中國,未及東方。頤正在元,得而學之。東還,李齊賢、朴忠佐首先師受考珠(頤正)。」

在朱子學向朝鮮半島的早期傳播中,禹倬、權溥、李穡、鄭夢周、鄭道傳等人都發揮了很大作用。李穡是高麗末期重要朱子學思想家。他出身名儒家庭,師承李齊賢。他於 1349 年入元,在元大都國子監學習 3 年,歸國後任成均館大司成,後官至宰相。李穡為在高麗傳播和普及朱子學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擔任成均館大司成時,他「更定學式,每日坐明倫堂,分經授業。講畢相與論難忘倦。於是學者塵集,相與觀感,程朱性理之學始興。」

高麗末年大力提倡朱子學的還有被稱為「東方理學之祖」的鄭夢周。李穡任成均館大司成時,鄭夢周兼任成均館,在明倫堂講程朱之學。鄭夢周曾「內建五部學堂,外設鄉校,以興儒術」,全力倡導「濂洛之道」和朱子學。後來朝鮮的朱子學家在追溯朱子學源流時,往往尊鄭夢周為宗祖。李朝著名朱子學家李幌就曾說:「吾東方理學,以鄭圃隱為祖。」

儒家學術文化的發展、興盛及變遷

一、朝鮮朱子學的興盛發展

李朝儒學發展的最主要方面,是朱子學的興盛,形成了朝鮮的朱子學派。高麗末李朝初的朱子學家們大多開始消化吸收中國朱子學的思想,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用朱子學的觀點著書立說,進而解決現實的社會政治問題。早期朝鮮朱子學為李朝創製立國和制定內外政策提供了理論基礎。因此,李朝開國伊始,統治者便對朱子學高度重視,確立為官方哲學。此後 500 年間,朱子學在李朝始終是居於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正如朝鮮歷史學家們指出的:

朱子學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準則,符合新王朝的利益,因而成為它的精神武器。

從 15 世紀下半葉到 16 世紀上半葉,是朝鮮朱子學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朝鮮朱子學的特點,在於各種獨立的理論體系相繼產生。其中著名的人物有金時習、徐敬德、李彥迪等人。到 16 世紀中葉,朝鮮朱子學日漸成熟,圍繞「主氣說」和「主理說」的對立,形成了各種獨立的理論體系,並進而發展起來李滉的退溪學派和李珥的栗谷學派。這兩個學派分別代表了朝鮮朱子學的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成為兩大性理學派。李滉和李珥及其學派的出現,說明朝鮮朱子學達到了全盛時期。

李滉創造性地開發了朱子學,為朱子學增添了不少新內容。他與朱熹一樣,以「理氣論」為其性理學的出發點,從多角度論述了「理本體」,並進一步提出了「理氣二物說」。在道德論方面,李滉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古代儒家和朱子的思想傳統,「本於天道,而功在明人倫、懋德業」。李滉以朱子學為依據,創立了以主理為特徵的性理學思想體系,在朝鮮朱子學發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李珥稱「當今人望無可出李滉之右」。繼承李滉學說的有柳成龍、金誠一、鄭逑等人,形成了朝鮮朱子學的退溪學派,又因他們生活地區的關係而被稱為「嶺南學派」。

朝鮮朱子學的發展在李滉、李珥那裡達到了高峰。他們繼承了中國儒學特別是朱子學的思想傳統,對朱子學的理論有深切的體承和進一步發揮,在一些方面深化和發展了朱子學的思想,對當時和以後朝鮮哲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儒家文化對李朝科舉與教育制度的影響

李氏朝鮮推行儒化政治的一條重要措施,是實行科舉制度。早在高麗時代,就已仿中國唐宋之制實行的科舉考試製度,已十分完備。李朝建立之後,整頓了高麗末期科舉制度的混亂狀態,制定了相應的規定,把科舉制度作為選拔和任用官吏的主要制度。 李朝的科舉考試主要分為文武兩科。武科是為錄用武官進行的考試,文科則是為了錄用文官進行的考試。文科考試科目主要有儒教經典的解釋、有關現行政策問題的論文對策以及各種形式的漢詩文。除文科外,還有生員試和進士試,同樣把儒學當作主要考試科目,也要經過兩次考試。生員試是以解釋儒教經典為主的考試,進士試是以作漢詩文為主的考試。生員和進士是一支將被錄為官吏的官僚後備隊伍。

除文武科外,還有所謂「雜科」,包括醫學、律學、譯學、天文學、算學等,考試合格者被錄取為技術官僚。 實行以儒學典籍為主要考試內容的科舉制度,對於推動社會形成儒學的風氣起到很大的作用。如賴肖爾說的那樣:

「李朝極端重視漢人文科學,統治階級全都致力於儒家經典的研究。」

特別是這一時期完全效法了漢式科舉制度後,使得整個統治階級對為他們的統治辯護的儒學概念和經文更加感興趣。既然精通儒家思想和哲學為他們的成功和成名鋪平了道路,那麼,新一代朝鮮人因此而萌發的雄心便是刻苦研讀儒家經典,以期將來能夠成名和撈取一官半職,榮宗耀祖。

李朝的學校教育也是以儒學為主。李朝的學校教育體系是,中央有成均館,地方設有中學、東學、西學、南學等所謂四學,每個道和邑設有一所鄉校。李朝時期不僅官學有所發展,而且由各儒學家創辦的私塾或書堂也有顯著發展。書堂的課程與官學相同,主要是儒學。李朝私學的創始人是高麗末期的官僚吉再。李朝建立後,吉再返回故鄉慶尚道善山,創辦書堂,致力於儒學特別是性理學教育,成為私學教育的先驅。1407 年,經儒學家權近提倡,李朝的書堂教育發展逐漸興盛了起來。書堂教育在李朝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普及儒學和發展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儒學的變遷之實學的興起與傳播

16 世紀末 17 世紀初,李氏朝鮮的社會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於日本的侵略戰爭,使社會生產力遭到很大破壞,社會各個方面混亂不堪,李朝前期的統治秩序也受到很大打擊,開始走向瓦解。戰後經濟上的變動和社會變動,需要進行全面的帶有根本性的變革。但是,作為治國指導理論基礎的朱子學,這時卻已趨向僵化,提不出合理的對策。同時,到了 17 世紀,朱子學的名分論成為黨爭合理化的理論根據,朱子學家們甚至直接捲入到黨爭之中。因此,朝鮮學術界出現了對朱子學的反省和逆反現象,迫切需要造成一種擺脫朱子學學問體制的學風。在這樣的情況下,朝鮮學術界出現了一種新的思潮,即「實學」

朝鮮實學的產生也與中國學術文化的影響有很大關係。實學是自明朝中葉到清朝中葉的持續 300 餘年間,在中國學術界出現的一個獨立的學派並逐漸成為主導的社會思潮。實學仍舊屬於儒家學說的大範圍之中,它繼承了儒家的經世傳統,反對理學末流的「空談心性」,主張「由虛返實」「崇實黜虛」,在一切社會領域和文化領域提倡實學、實習、實用的「崇實」精神,開一代新學風。實學作為李氏朝鮮後期一種獨特的思想體系最初出現於 17 世紀上半葉。它是一種以儒學思想為基礎,與儒學有著密切聯繫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時受到先秦時代儒學的智慧和諸子百家思想的影響。

18 世紀後半期以後,朝鮮實學的發展進入興盛時期。在這一時期,除星湖學派在實學所涉及的各學術領域裡取得巨大的成就外,還湧現出許多傑出的學者和學派,其中「北學派」是實學興盛期的代表。北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洪大容、朴趾源、李德懋等人。他們大都來過中國,與中國學者廣泛交流,切磋學問,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為發展朝鮮實學,也為中國文化特別是實學思潮和科技文化傳播於朝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由於北學派的實學家們的大力提倡和積極引進,中國明清時代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有很多傳入李氏朝鮮,在天文學、歷學、算學、醫學以及農耕技術等生產技術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於推動朝鮮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儒學理念指導下的修學和史學

李氏朝鮮開國不久,便很重視修史工作。因為,正如香港學者黃枝連所說的那樣:

「儒學所反映出中華文化特點的是,對人事和社會現實的重視,……發展下來,在橫向上是對禮治主義的強調;在縱向上,是對歷史主義的執著。道德主義以外,歷史傳統,歷史正統或歷史經驗,也起著對情境架構加以合理化、合法化以及糾正指導的作用。」

李朝統治者把修史工作作為推行「儒化政治」的一項重要措施,組織力量編纂前朝史和本朝實錄,以證明推翻高麗王朝建立李氏王朝的正當性。 從 15 世紀初開始,李朝用了整個 60 年的時間,經過多次修改編纂成《高麗史》。幾乎與此同時,還編寫了編年體的高麗史,即《高麗史節要》。18 世紀朝鮮實學興起以後,許多實學家也很重視修史工作。李瀷的弟弟、著名實學家安鼎福撰寫了《東史綱目》20 卷,從儒學正統論的立場出發,敘述了自檀君朝鮮以後至高麗這一時期的歷史,試圖闡明民族的歷史傳統性。另一著名的實學家韓致奫著有《海東繹史》71 卷,博採國內外的歷史書籍,作為整理國史的傳記體歷史書,與安鼎福的《東史綱目》一起,在實學者的研究成就中受到很高的評價。


結語:

綜上所述,大家會發現,儒學在朝鮮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首先他促使朝鮮出現自己的學派——朱子學。其次由於朱子學的創立也促使朝鮮政權發生自己的變化與改變,實學的確立也間接性證明了,儒學在朝鮮的傳播與變遷,而且因為儒學的傳播使得朝鮮修著了屬於自己的史學,足可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以及對鄰國的影響之深。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