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主要參戰國輕武器:M1加蘭德之外的二戰半自動步槍

利刃號 發佈 2020-02-03T13:40:45+00:00

德國G43半自動步槍在前文關於二戰美國主力輕武器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介紹中就曾提到過,相比於手動拉栓式步槍,半自動步槍的性能是非常突出的,在太平洋戰場針對日軍人海戰術中,美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就發揮了較大作用。

在前文關於二戰美國主力輕武器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介紹中就曾提到過,相比於手動拉栓式步槍,半自動步槍的性能是非常突出的,在太平洋戰場針對日軍人海戰術中,美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就發揮了較大作用。可是,在二戰中,除了美國以外再無其他大國大範圍使用半自動步槍。而且,這個現實也並非半自動步槍的研發技術難度造成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和期間就有很多大國研發成功,並應用半自動步槍。實際上,在二戰之前,蘇聯就和美國一起率先列裝使用半自動步槍,德國、捷克也研發成功半自動步槍。但是,即便如此,美國仍是二戰中唯一一個大範圍使用半自動步槍的國家。

很少見的捷克、法國和瑞典的半自動步槍

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期,軍事工業強國捷克斯洛伐克就研發成功半自動步槍,也就是ZH29半自動步槍。該槍長1150毫米,主要使用三種口徑彈藥,分別是7.92*57 毫米毛瑟彈、7*57毫米毛瑟彈、以及美國制式.30-6型7.62毫米步槍彈。

該槍彈夾分為5發、10發和30發,還可使用捷克式機槍的20發彈夾。ZH29半自動步槍是應中國當時的東北軍的要求研發的,主要和最初用戶也是中國當時的東北軍,主要用於裝備東北軍的衛隊。中國進口該槍的數量說法不一,有兩種,一種是進口了285支,另一種說法是進口了超過10000支。但是,可以確信的是該槍的全球銷售並不好,再加上捷克斯洛伐克很早就被德國占領,該槍在二戰中並未發揮多大作用,也很少見。

軍事工業強國瑞典在二戰初期也曾研發成功並列裝半自動步槍,該槍就是AG42半自動步槍。AG42半自動步槍由輕武器設計師埃克倫德在1941年設計完成,1942年,卡爾.古斯塔夫公司開始生產該槍。AG42半自動步槍使用6.5*55毫米毛瑟步槍彈,10發彈夾。瑞典總計生產列裝了大約30000支AG42半自動步槍,該槍性能也有很大缺陷,早期的AG42半自動步槍導氣管鏽蝕嚴重,後期瑞典也只是為其更換了不鏽鋼導氣管。該槍使用直接導氣自動原理,類似美國M16突擊步槍,法國的MAS49半自動步槍也使用這種直接導氣自動原理,該槍還是世界上第一支採用導氣管(氣吹)式自動原理的步槍。


AG42半自動步槍的"火藥燃燒過於緩慢,結果導致槍機過早開鎖。這將導致膛壓過高,彈殼受不了這麼大的壓力,一般的結果就是炸膛,而且還會把彈匣連槍機一起炸飛,致使整把步槍報廢"。再加上瑞典並不是二戰主要參戰國的原因,該槍並不多見。

最後一款少見的半自動步槍就是法國的MAS49半自動步槍,由於二戰中法國率先戰敗被德國占領的原因,二戰期間法國並未發揮太大作用,在輕武器研發應用方面、甚至在戰爭貢獻方面,法國都乏善可陳。MAS49半自動步槍是法國在1944年年底開始研發的新型步槍,在1944年6月6日,盟軍就在法國諾曼第登陸成功,在此時法國也開始收復失地。MAS49半自動步槍採用7.5*54毫米口徑槍彈,10發彈夾,全槍長1100毫米,有效射程600米。該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偏轉式槍機,導氣裝置中沒有活動部件,火藥氣體直接作用於槍機"。

MAS49半自動步槍在初期經過多次改進發展,直到1949年才成熟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該槍初期名稱為MAS44,1949年成為法國制式裝備之後才改為MAS49,該槍並未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


MAS49半自動步槍在定型列裝以後改進發展出MAS49/56型,1956年投產,有兩種口徑,即7.5毫米口徑和7.62毫米口徑,該型半自動步槍一直使用到FAMAS突擊步槍誕生為止,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該槍還未完全撤裝。

上述三國研發的三款半自動步槍由於不同的原因都未曾大量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作為二戰結束前研發的半自動步槍,上述三款半自動步槍在世界半自動步槍歷史上還是有一定地位的。而和上述三國研發的三款半自動步槍相比,二戰主要參戰國德國和蘇聯的半自動步槍在當時也得到了較快發展,在應用方面也比上述三國範圍更大。只是,受不同原因影響,德國和蘇聯也沒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完全普及半自動步槍。

蘇聯SVT40半自動步槍和德國G43半自動步槍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蘇聯輕武器設計師就研發成功多種半自動步槍,但是真正實現自動裝填的半自動步槍直到1936年才出現,這款半自動步槍就是蘇聯著名的輕武器設計師西蒙諾夫設計的AVS36半自動步槍。AVS36半自動步槍"採用氣發設計,能夠選擇發射模式,短衝程氣體活塞被設置在槍管之上,並且有自己的離合彈簧"。

該槍在1936-1938年年間生產了65800支,在1939年的蘇芬戰爭中曾經使用過,但也是在這次戰爭中,該槍暴露出使用複雜、故障頻發的缺陷,此後該槍停產。1938年,蘇聯另一位輕武器設計天才托卡列夫也設計出一款半自動步槍,該槍就是SVT38半自動步槍。1939年,SVT38半自動步槍在當時蘇聯領導人的直接干預下,開始投產,該槍也參與了蘇芬戰爭。

但是,在蘇芬戰爭中,SVT38同樣暴露出大量問題缺陷,該槍1940年4月就停產。隨後,托卡列夫又以該槍為基礎發展出改進型SVT40半自動步槍,而藉助SVT40半自動步槍,蘇聯也和當時的美國一起成為世界上最早列裝半自動步槍的國家。但是,該槍在實戰中也出現較多問題,SVT40半自動步槍在1945年以前生產了超過100萬支,蘇軍曾一度計劃用該槍完全取代莫辛納甘步槍,但這個計劃被取消,該槍在1945年1月3日才完全停產。有說法認為該槍能夠列裝都是因為設計者托卡列夫比西蒙諾夫地位更高的原因,有說法稱該槍的設計並不成功。

可是,實際上,該槍性能並不比美國M1加蘭德步槍差,在某些方面甚至優於M1加蘭德。該槍所謂的問題,其實都是因為該槍設計複雜、維護保養要求較高,而蘇聯當時的士兵受教育程度又太低、訓練水平不足造成的。蘇聯精銳部隊就認為該槍比莫辛納甘步槍好很多。

作為當時的軍事科技強國,德國也是最早研發半自動步槍的國家之一,但是由於更加重視機槍研發,德國對半自動步槍研發並不積極。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面對蘇聯SVT40半自動步槍較強的火力,德國才認識到自己手中的制式步槍KAR98K的不足。隨後德國就開始加速研發半自動步槍,1941年,德國研發成功G41半自動步槍,採用10發彈夾,該槍在1942年開始生產。但是,G41半自動步槍太過笨重,"子彈填裝不方便,像KAR98K步槍那樣,必須用彈橋從上面將彈匣裝滿,不太受軍隊的歡迎"。

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就借鑑蘇聯SVT40半自動步槍的導氣式工作原理,在1943年改進出下裝彈的G43型,G43半自動步槍採用10發彈夾。G43在裝備部隊後表現出較高的性能,該槍和MG42通用機槍的配合也大大加強了德軍的火力,該槍使後期的德軍在1000米內距離的自動/半自動武器火力密度、遠遠超過了蘇軍。G41和G43都使用德國標準7.92*57毫米彈藥。

但是,由於戰爭後期德國的生產能力和原材料跟不上需求,G43半自動步槍也沒能幫助德國挽回敗局,該槍產量有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