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英國政府瞧不起希特勒!認為德國貧窮落後

嘎咕視頻 發佈 2020-02-03T14:43:08+00:00

在1939年頭幾個月里,英國政府首腦長期以來未曾有過如此愉快的心情。他們聊以自慰地認為,由於他們加速重整軍備的措施、美國的重整軍備計劃和德國的經濟困難,局勢不大危險了。3月10日,張伯倫私下表示了和平前景空前美妙的看法,並說他希望年底之前安排一次新的裁軍會議。

在1939年頭幾個月里,英國政府首腦長期以來未曾有過如此愉快的心情。他們聊以自慰地認為,由於他們加速重整軍備的措施、美國的重整軍備計劃和德國的經濟困難,局勢不大危險了。3月10日,張伯倫私下表示了和平前景空前美妙的看法,並說他希望年底之前安排一次新的裁軍會議。

第二天,塞繆爾·霍爾爵士(Sir Samule Hoare)(在艾登之前任外交大臣,當時擔任內政大臣)在一次演說時滿懷希望地暗示說,世界正在進入「一個黃金時代」。各大臣向朋友和評論界保證,德國經濟困難,無力作戰;為了報答以商約形式提供的援助,德國必定按照英國政府的條件行事。奧利弗·斯坦利(Oliver Stanley)和羅伯特·赫德森(Robert Hudson)兩位大臣正前往柏林對此做出安排。

就在那個星期,《笨拙周刊》(Punch)登了一幅漫畫,畫出「約翰牛」(John Bull)正從一場噩夢中驚醒過來,而新近的「戰爭恐慌」正飛出窗外。在1939年「3月15日」的前一周竟出現這一陣樂觀得荒誕的幻想,真是破天荒的稀罕事與此同時,納粹一直在捷克斯洛伐克扶植分裂運動,從內部促成崩潰。

3月12日,斯洛伐克人(Slovaks)的領袖提索神甫(Father Tiso)在柏林會見希特勒之後,斯洛伐克人就宣布獨立。更為盲目的是,波蘭外交部長貝克上校(Colonel Beck)公開宣布對斯洛伐克人深表同情。15日,捷克總統答應希特勒在波希米亞建立「保護國」並進而占領捷克斯洛伐克的要求之後,德軍就開進布拉格(Prague)。

上年秋季,慕尼黑協定簽訂時,英國政府曾做出保證捷克斯洛伐克抵抗侵略的諾言。但是,張伯倫卻對下院說,他認為,斯洛伐克既已分離,這項保證便告無效,他還說。他並不認為應受這項義務的約束。他一方面對發生的事情表示遺憾,一方面告訴下院說,他看不出有什麼理由必須「改變」英國的政策。 但是,不出幾天,張伯倫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這來得如此快,走得如此遠,驚得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他一下子就做出決定,不管希特勒下一步採取什麼行動,都要橫加攔阻,並且在3月29日向波蘭提出,「凡是威脅波蘭獨立、波蘭政府因而認為務必抵抗的行動」,都要支持它抵抗。

張伯倫這樣貿然行事,是出於公憤的壓力呢,還是出於內心的憤慨,或是因為他受希特勒愚弄而感憤怒,或是因為他在本國人民的眼中已象傻瓜而失面子,究竟什麼是主要影響,那是無法估的。 對張伯倫以前那個綏靖政策曾經支持和讚賞過的一些英國人,他們大都也有類似的劇烈反應。國內「另一半」不信這一政策的人,他們的譴責使這種反應更為尖銳。在群情激昂的浪潮衝擊之下,裂縫彌合了,全國重新團結起來了。

由於這項無條件的保證,英國的命運就落到了波蘭統治者的手裡,而後者都是些優柔寡斷的人。何況,沒有俄國的幫助,這項保證也是無法履行的,但英國並沒有採取什麼步驟,先去弄清楚究竟俄國會不會給予這種幫助,波蘭會不會接受這種幫助。

在要求內閣批准這項保證時,張伯倫竟然沒有出示參謀長委員會(Chiefs of Staff Committee)的實況報告,而這個報告本來會使人明白,要妥善保護波蘭,實際上是辦不到的。

註:我是在事後不久聽當時的陸軍大臣霍爾-貝利沙先生(Mr. Hore-Belisha)說的,也是比弗布魯克勳爵(Lord Beaverbrook)告訴我的,他是從其他政府成員那裡聽到的。 不過,在當時的情緒下,即使把這個報告公之於內閣,結果會不會有所不同,也大可懷疑。 這項保證在議會中進行討論時,受到各方面的歡迎。只有勞合-喬治(Lloyd George) [ cdhyy註:勞合-喬治為英國政治元老,曾任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戰時首相。 發表了意見,當時他警告下院說,不先弄清楚俄國會不會支持,就承擔這樣廣泛的義務,是一種自取滅亡的愚蠢行為。對波蘭做出保證,勢必提早發生劇變,也勢必引起一場世界大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