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到底是咋回事?經歷肺炎疫情後,如何面對發燒?

關你健康 發佈 2020-02-03T17:46:21+00:00

不用形容,每個人都有切身體會。在這個春節,如果發燒,自己緊張,家裡人恐慌。發燒超過2個月,則感染性疾病的幾率下降;發熱超過1年,則感染和腫瘤的幾率下降;遇到發燒不退,需要全面體檢,先確認原因,不要盲目地服用退熱藥物,以免掩蓋真實的病情;發燒原因不明時,還應該進行血液檢查,做血常規

不用形容,每個人都有切身體會。在這個春節,如果發燒,自己緊張,家裡人恐慌。發燒,需要匯報,還可能將密切接觸者悉數隔離觀察。那麼,問題來啦,如果沒有肺炎疫情,咱們還會不會發燒?發燒到底是咋回事?如何面對呢?咱們現在結合實證研究數據以及科學常識進行簡單解釋。

發燒,也稱發熱,是指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體溫的正常值,是在19世紀由德國的1位物理學家提出的。您沒看錯,如果將咱們的健康放在生命的整個成長史中觀察,咱人類在絕大多數的歷史時期內,是沒有發燒這個概念的,就這樣,稀里糊塗地發展到了70多億的在世人口規模。

大家都知道,人體的正常體溫是攝氏37度,實際上,37度是個模糊概念。精準的說法是,健康成年人,在中午12點左右,在常溫,靜息狀態下,口腔內的平均溫度。1992年,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對體溫進行統計後發現,健康人的平均體溫在36.1度到37.2度之間波動。許多研究還發現,個體差異、年齡、性別、軀幹不同部位、測量時間、炎症性疾病反應等,都會對個體溫度產生影響。

發燒,是下丘腦設定值升高而導致的身體核心溫度升高。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但是,感染是最常見的原因。發燒的原因,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感染;實體腫瘤、白血病、淋巴瘤等腫瘤;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結節性多動脈炎等膠原或血管疾病;卒中、顱內出血等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服用某些種類的抗生素、抗驚厥藥、非甾體抗炎藥、抗癌藥等藥物也可以引起發燒。如果發燒超過3周,體溫超過38.3度,並且在診療評估1周後仍不明確,則稱為不明原因發熱,簡稱FUO。需要提醒的是,僅是FUO,就涉及約200多種疾病。還想加1句,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過於緊張,也會發燒。

發燒,是多麼平常的身體反應?相信各位都有體會,人生在世,誰敢說自己沒發過燒,也不會發燒?實際上,每個人1年中都可能有1到2次的發燒,咱們這兒整年的發燒約為20億次,在冬春換季的時候,因為氣候變化會帶來季節性流感的發生。流感的特徵就是突然發熱,再加咳嗽、頭痛、肌肉和關節痛、咽痛、流鼻涕,可持續2周以上。在有相關疫苗和防治經驗的前提下,每年流感流行約造成300萬到500萬嚴重病例,帶來約29萬到65萬與呼吸疾病相關的死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日前發布報告,這個季節至少已有1900萬人感染流感, 有18萬人住院,約10000人死於流感。這還不算嚴重的,2017年到2018年的流感季,有81萬人住院,約61000人死亡。不說別的病了,每年有多少人因流感而發燒?又有多少人因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而發燒?相信大家都有體會,即使沒有肺炎,這個季節,哪家醫院的門診沒有擠滿因發燒而就診的人群?

發燒是如此平常而多發,如果發燒就緊張,心理能否承受?會導致精神異常嗎?咱們不說別的,就說說沒有疾病引起的發燒吧,這類發燒,在醫學概念中,被稱為功能性低熱。功能性低熱,第1個因素是原發性低熱,是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所致的體溫調節障礙或體質異常,這種低熱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特點是體溫波動範疇較小,多在0.5度之內;第2個因素是感染後低熱,是在病毒、細菌、原蟲等感染導致發熱後,原有的感染已治癒,但低熱不退,多數是體溫調節功能仍未恢復的表現;第3個因素是夏季低熱,見於幼兒或身體虛弱者,僅在夏天發燒,秋涼後就退熱,連續發生幾年後,多數能夠自愈;第4個因素是生理性低熱,在精神緊張、劇烈運動後出現低熱,或是女性在月經前及妊娠初期發生低熱。是的,沒病也會發燒,低熱有時還是有喜的象徵。

發燒,需要淡定面對。如果不是突發高熱,可以多測體溫,觀察體溫變化規律和伴隨症狀。發燒超過2個月,則感染性疾病的幾率下降;發熱超過1年,則感染和腫瘤的幾率下降;遇到發燒不退,需要全面體檢,先確認原因,不要盲目地服用退熱藥物,以免掩蓋真實的病情;發燒原因不明時,還應該進行血液檢查,做血常規、血液培養、C反應蛋白、乳酸、動脈血氣分析等檢測;如果有相關症狀,比如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咳嗽等,則需要拍胸片或CT,此外,還需要做鼻咽拭子檢測病原體。在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流行期,還需要進行核酸檢測,排除可能的感染。在肺炎疫情期,按照甲類傳染病進行管理,如果發燒,應該無條件地服從相關醫學觀察和隔離治療的規定。只是提醒您,疫情總會過去,發燒還會來臨,遇到發燒,有科學常識,才能淡定面對。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清雲計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