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十回望,這個春節此生難忘

渭南政法網 發佈 2020-02-04T17:31:45+00:00

沒有一個是局外人,打響一場全民參與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本報記者俞任飛 陳曦/文 通訊員 劉宇恆/攝全城抗疫,杭城街頭如果要給今年浙江人的春節找一個節點,也許會是1月23日——己亥年臘月廿九。

沒有一個是局外人,打響一場全民參與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本報記者 俞任飛 陳曦/文 通訊員 劉宇恆/攝

全城抗疫,杭城街頭

如果要給今年浙江人的春節找一個節點,也許會是1月23日——己亥年臘月廿九。

倒退兩天,國家衛健委確認浙江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一日之內,確診病例增至10例。

辭舊迎新的除夕前夜,浙江省率先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省實行最嚴格的全面排查、最果斷的隔離觀察和最快速的技術攻關等十大最嚴舉措。

不少浙江人開始意識到,這個春節非比尋常。疫情來勢洶洶。疫情之下,沒有一個局外人,這是一場全民響應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時間走到大年初十,這其中有好多暖心的人和事,值得我們銘記。

在隔離點:愛沒有隔斷

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十點,一架客機的轟鳴聲劃破夜空,由新加坡飛來的酷航TR188次航班降落杭州蕭山機場。

波音787巨大的渦輪旋葉剛剛停轉,早已等待多時的海關人員身著全套防疫服立馬登機。稍早前他們得知,班機上335名乘客中,有116人來自武漢。隨後,2名發燒人員被送往醫院進行診治,剩餘的武漢乘客在機場賓館就地隔離,其他的乘客則被安置在杭州市委黨校7號樓內,進行集中醫學觀察隔離。

大年三十被關了「禁閉」,怨氣和憤懣在TR188航班乘客間傳播。

「天氣陰冷,回不了家,同行的武漢乘客又有2位被查出已經發燒,換誰也不可能心情好的。」在新加坡工作的蕭山人張瑩坦言,機場檢查的過程中,難免發生一些小風波,也有人不滿。

為了不讓這次隔離「冷冰冰」,杭州市委黨校與所在的西湖區衛健、公安、城管等相關職能部門和屬地轉塘街道,聯合組成集中觀察點疫情防控工作專班,由100多名工作人員負責留觀人員的生活保障。

200多件軍大衣和毛毯是緊急調配來的,為的是防止剛回國的乘客們因連日的陰雨而感冒;因為不能打開中央空調,每個人都領到了一隻熱水袋,這種上個世紀的取暖設備,成了當下的「最佳伴侶」;「大家好,我來為大家送餐了,祝您用餐愉快……」為儘可能避免工作人員與留觀人員直接接觸造成交叉感染,送餐機器人每天準點會在樓道間穿梭。機器人的到來,不僅提升送餐效率,也讓張瑩們能吃上一口熱飯。

「陽光透過窗子,溫柔地灑進房間,電視機裡面傳來我聽不懂的語言,今天是隔離的第8天。」原本計劃來杭探親的法國人傑夫,養成每天寫一篇隔離日記的習慣。這次的意外,反倒讓他加深了對中國的認識,「今年3月我要參加斯巴達障礙賽,需要補充蛋白質,工作人員因此特意為我準備了蛋白質營養餐。」

愛沒有因為隔離而被阻斷,反而傳遞得更多。在距離市委黨校一公里外,工作人員專為TR188次航班家屬開設了臨時的「家人送貨點」,換洗衣物、零食、書籍和傑夫所需的健身器材,像一股股涓涓細流,被一起送進7號樓的隔離房間。

儘管疫情依然急迫,但當初緊張的情緒已經得到緩解,乘客們相約,待疫情解除後來一張集體合影。

「可大家都戴著口罩,誰也不認識誰,怎麼辦?」

「那就在口罩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好了……」

這個特殊的春節,卻讓這群隔離者心生友愛。

在醫藥企業:生產線上過春節

TR188航班的疫情通報剛剛發出,距離116名武漢乘客隔離點不到20公里的紅十五路上,不少工人放棄休假,正在奮力工作。

杭州電化集團有限公司的廠房裡幾台罐機發動,25公斤裝的塑料大桶里,略微泛黃的化合物從工人們手握的皮管中流出。十大桶消毒用次氯酸鈉,是他們一早的勞動結晶,利用手頭現有的化工材料,他們將這批消毒產品,贈送給隔離武漢乘客的杭州寶盛道谷酒店。

更早復工的,還有樂清市的浙江康力迪醫療用品有限公司。1月23日上午,公司的無菌車間裡,9名員工正在流水線上趕製、打包。老家重慶的陳學元兩天前接到通知,「公司希望我們能回來支援,」本來已經放假回家的陳學元,當天下午就坐上返回的航班,「幾個老員工都是連夜回來的,為的就是儘快投入生產。」

金華、長興、海鹽……更多志願者補上了已經返鄉過年的一線工人崗位。普通群眾、大學生、退役軍人、小微企業主們組成志願者隊伍,共同努力。

面對疫情,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

1月30日下午,杭州郵政江干區分公司客戶單位——杭州中美華東製藥有限公司緊急聯繫區分公司下沙經營部,要求郵寄10瓶50ml的口服液,寄往位於福州和廣州的兩處國家藥劑實驗室。這些藥品主要為了試驗抗擊新冠病毒效果,為大規模生產投入實際醫療抗疫做準備。

由於藥品為液體,無法空運,走水路時間得不到保障。為了第一時間將藥品送到實驗室,經分公司領導商量後,決定特事特辦,為員工做好防護措施後,通過「人肉快遞」,將藥品送到收件人手上。

在街道在農村:民間智慧迭出

60歲的吳劍美,是朝暉街道的一名「武林大媽」。從年前開始,她就在為疫情上下忙活。大年初一晚上,輪到她在街道的一家賓館排查,聽說賓館裡住著一位武漢人,且有咳嗽症狀,她第一時間和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取得聯繫,一直忙到凌晨1點,才幫著這位武漢人在醫院安頓好,等待接下來的診斷和治療。

在這次的疫情防控中,每天有1500人次的「武林大媽」,24小時分批次值守、巡防。這些穿著紅色夾克的「武林大媽」們頂著「隔夜面孔」,反覆勸告市民減少外出,又幾乎不分晝夜地,為居家隔離的重點地區來杭人員送上生活必需品。

在農村,防控的工作還要更辛苦一些。

在衢州上方鎮金揚村,為了勸服林大姐延後她女兒的婚期,網格員藍有花連著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上門,最終說服了男女雙方。而這是上方鎮今年春節停辦的第14場婚宴。

和老一輩們一塊「重出江湖」的,還有不少生動有效的宣傳高招。

三門縣亭旁鎮女子打更隊,穿上了傳統打更服,走街串巷用方言宣傳防控;瓶窯鎮櫻花基地的負責人邵賢祥,則拿出剛花7萬多元買的農用無人機,用膠帶綁上喇叭,讓鄉音播報的疫情預防知識盤旋在每家每戶上空。

守望相助,抗擊疫情。也正是這一個個平凡、不息的音符,真實地演繹出溫暖合唱。

來源:錢江晚報 渭南政法網編輯:王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