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簡史:人類的無形長城

腦極體 發佈 2020-02-04T01:30:48+00:00

而隔離的本質,是人類學會在面對傳染疾病時,以政府和社會為單位,有組織、理性、科學地進行防禦——這道無形長城用一千多年時間才建設到今天的局面,它正在保護著我們的國家、社會和家庭。

這個春天,我們每個人都在被一些詞牽扯著心緒。比如「疫情」、「傳染」,也比如「口罩」、「隔離」。

在疫情之下,人們的心理狀態近乎必然會產生難以控制的起伏,比如對一些信息和符號產生過激反應。這兩天有讀者跟我說,現在看到「隔離」兩個字就莫名心慌。無論是想到去醫院隔離,還是疫情期間在家自我隔離,都會感到多少有些不舒服。雖然知道防疫戰中隔離的必要性,但這種心情總是難免。

這種感覺在不能出門,不能正常社交的這段日子裡非常正常。我的想法是,或許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更多了解病毒傳播與疾病防護相關的知識。一來可以藉此機會為以後的生活提高健康水準;二來未知的東西總是最可怕,而消除恐懼的方法往往就是清晰地去了解它。

比如說隔離。雖然每個人都不喜歡孤獨和與外界隔絕,但隔離技術卻貨真價實無數次成為人類的救星。現代醫學體系下的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防護,也是從這門古老的科學技術開始。

而隔離的本質,是人類學會在面對傳染疾病時,以政府和社會為單位,有組織、理性、科學地進行防禦——這道無形長城用一千多年時間才建設到今天的局面,它正在保護著我們的國家、社會和家庭。

了解一下隔離的歷史,或許你會更加認同此刻你正在做的事:我們正在用隔離,築造人類文明的防線。

中世紀的面具:麻風病與隔離的起源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疾病防護意義上的隔離,都有著同一個起源:麻風病。

這個在今天似乎已經煙消雲散的可怕名詞,在千年歲月里都是僅此於戰爭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數次危害文明的存亡。而人類也很早就意識到面對這種烈性傳染病,隔離是第一選擇。

《聖經·列王紀》中,就記載了在以色列撒瑪利亞城,國王讓麻風病人在城外單獨生活,禁止進入城市。在湖北出土的《雲夢秦簡》文獻中顯示,秦代律法嚴格規定了麻風病人,也就是「癘者」當遷移到「癘遷所」居住。因此中國也是將麻風病人隔離最早寫成法律的國家。到了隋唐時期,佛教文獻中記載了寺廟作為麻風病人隔離場所的辦法。慈善與隔離,是中古時期縈繞在麻風病救治體系下的兩個關鍵詞。

到了中世紀,麻風病開始在歐洲進行了長達千年的肆虐。在教會的統治下,各地修道院開始建設單獨的麻風病人寓所。6世紀,拜占庭已經出現了專供麻風病人居住的隔離設施。到12世紀早期,歐洲各國都建立起來了由教會管轄的類似機構。中世紀歷史學家馬修·帕里斯統計,12世紀由教會管轄的麻風病隔離所多達19000多座。麻風病人在隔離狀態下的生活,儼然成為了單獨運行的社會體系。

這一時期,最有代表性的形象就是頭戴著鳥嘴面具的修士醫生。雖然他們的形象廣為人知是在對抗黑死病當中,但有文獻證明類似防護裝置是在麻風病寓所中產生的。把丁香和醋浸泡過的棉麻放在呼吸通道里,在當時被認為是有效防禦感染病的方式。

後來,在麻風病隔離體系中形成的種種防感染知識,被移植到了應對黑死病和天花的疾病戰爭中,為歐洲文明最後熬過寒冬增加了一些希望。而鳥嘴醫生的面具,也成為了人類對中世紀和疾病,記憶最深刻的一個意象。

扼向傳染病的咽喉:從隔離走向社會防治的20世紀

中古時代的傳染病隔離制度,更偏向於一種社會應急措施。而在現代醫學體系中,隔離技術則與其他治療、防護、疫苗技術一起,構築起了傳染病疫情中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案。

隔離的現代化,也來自一場殘酷的麻風病爆發。在19世紀初,當時還是丹麥殖民地的挪威爆發了一場持續時間長達70年的麻風病。在爆發最嚴重的階段,十萬挪威局面中有兩萬餘人感染,直接威脅到了挪威的存亡。嚴峻的形勢下,挪威政府和醫療體系開始對病人進行嚴格的隔離。包括對患病不同的等級進行等級分類,對病情的發展進行追蹤,同時開展隔離區與公共區域的大規模消毒,對病死者嚴格採取火化。同時,大量歐洲防疫學家與病毒學家來到挪威,在隔離體系的幫助和保護性,開展了現代醫學對麻風病的集中研究。

這次麻風病爆發,為現代社會的麻風病防治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同時也讓隔離制度走向了現代化。

所謂現代醫學體系下的隔離,主要特質是將隔離視作整個公共醫療防護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消毒、檢測、病情觀察、疾病治療以及疫苗、新藥物研發有機結合在一起。

二戰之後,在世界衛生組織的統籌下,印度、尼泊爾、安哥拉等地都開展過大規模的麻風病防治行動。其重點在於社會宣傳、公共消毒與體系化的隔離制度相互結合,搭配現代病毒學在20世紀對麻風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最終幾次大規模行動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也多次開展針對麻風病的防治工作。其中效果最明顯的,就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圍繞「四個轉變」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麻風病鬥爭:即把隔離治療轉變為社會防治;把單一藥物治療轉變為多種藥物聯合治療;把單純藥物治療轉變為治療與康復結合;把」麻防「孤軍奮戰轉變為社會參與的教育、宣傳與防治結合。

城鄉各級體系化的麻風病隔離措施,讓這次行動收效深遠。以至於麻風病今天基本不再是中國社會的公共醫療問題。目前,麻風病還在部分熱帶落後國家流行,但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人類有希望在2030年讓麻風病徹底成為歷史。

整個20世紀,可以看作是人類通過體系化的疾病管理與隔離系統,扼住傳染病咽喉的一百年。麻風病當然是沒有任何功績可言的,但在與它持續千年的戰爭中,人類收穫了堅強的防禦裝甲——醫學隔離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

文明的滴定:現代隔離中的技術與智慧

現代醫學,在本質上是一系列組合技術。如果你打遊戲的話,不妨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疾病想像成遊戲中的boss,而隔離就是控制技能。它讓敵人動彈不得,然後抗病毒、免疫、殺菌這些AOE技能上來一波拉走。

而且在現代醫學體系下,隔離已經發展為一套體系明確、方案清晰,關注被隔離患者與疑似患者感受的完整醫學方案。一般來說,醫學隔離發展到今天,呈現出幾個主要技術特徵:

1、充分使用一次性物品、現代醫學防護技術和消毒技術。

回望現代醫學成熟之前,隔離往往是片面的。因為被隔離者的食物、排泄,以及必不可少的與外界接觸,必然會造成物質交換。而基於今天醫學對病毒和細菌的認識,醫生、護士與隔離者之間可以有效藉助防護設備、一次性物品、消毒技術之間形成軟性隔離帶。於是隔離與治療充分結合成為了可能。

2、針對不同病症和目標的隔離。

與大眾想像不同的是,隔離並非徹底的與世隔絕。而是根據患者情況、需要被隔離疫情的特徵,對應採取隔離手段與隔離限制措施。一般來說,醫學隔離分為呼吸道隔離、消化道隔離、接觸隔離、昆蟲隔離、血液隔離、保護性隔離和嚴密隔離。每種隔離應對的病症不同,比如呼吸道隔離適用於流感等病症,接觸隔離適應於狂犬病等。每種隔離體系下的隔離重點、隔離方式,以及注意事項都不同。患者並非被徹底隔絕,而是在具體措施指導下完成隔離與治療。

3、設置梯度隔離區。

現代醫學視野里,並不僅僅將隔離區等同於病房。而是依照不同病情,將病房內外劃定為不同的污染區。一般來說,患者必須接觸的區域視作污染區,病房外間、走廊、大量醫護人員使用的公共區域視為半污染區,醫生辦公室、配藥室等區域視為清潔區。通過梯度消毒和多層防護,可以有效控制醫患傳染,實現隔離與治療、康復相融合。

4、關注心理干預與康復建設。

隔離的另一個關鍵點,是醫護將關注患者的心理活動、康復狀況以及生活規律。尤其在傳染病當中,這些因素將很大程度影響患者的最終治癒率。良好的心理建設與康復建設,將有助於患者快速走出隔離階段,迎接全新生活。同時傳染病學也認為,隔離技術應該與家庭關愛、社會關懷相結合,讓患者在隔離中感受溫暖和關注。基於此達成的患者以及疑似患者心理干預,可以將治療的效果最大化。

總之,隔離並不是多麼可怕的字眼。它起源於人類的自救和救他,起源於面對傳染病時的堅韌與不甘。人類已經用隔離技術戰勝了很多可怖的敵人。當我們都成為隔離防線的一員,成為無形長城的堅守者,勝利最終會極快到來。

去相信,所以去守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