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上有個最美農民工

中國青年報 發佈 2020-02-05T09:13:44+00:00

從每天早上5點起床開始,來自武漢江夏區烏龍泉街靈山村的54歲農民工付昌斌就開始與時間賽跑。一天的工夫,他要打200多個電話,在寒風中吹12個小時以上。

從每天早上5點起床開始,來自武漢江夏區烏龍泉街靈山村的54歲農民工付昌斌就開始與時間賽跑。一天的工夫,他要打200多個電話,在寒風中吹12個小時以上。

1月25日,大年初一,下午6點,武漢雷神山醫院搶建啟動,成為繼火神山醫院之後第二家新建的收治確診病人的醫院。剛回武漢過年的中鐵大橋局員工付昌斌從電視上看到新聞,打電話給村支書,輾轉聯繫到工程施工方,志願到雷神山工地當義工。

家人一聽都反對。大家的理由很充分:疫情來勢洶洶,工地人多事雜,病毒防不勝防,況且家裡還有年幼的孫子,再加上團圓的日子本就少之又少。付昌斌自從2008年被調到廣東省湛江市的調順跨海大橋工地工作,一家6口一年到頭就只有這一次團聚的機會。

「我干建築大半輩子,國家需要的時候哪能窩在家裡?」付昌斌召集鄰村十餘個農民工,帶上晚上禦寒的衣服,怕工地設備不全,一群人就自己扛上鐵鍬、抬著發電機,恰遇公交車停運,又找朋友租車趕往雷神山。

憑藉豐富的經驗,付昌斌負責物資和人員調度,「開挖掘機、打混凝土、做機電管線等工程線同時開工,才能最大效率地加快進度。最怕運送沙石的貨車被堵在半路上,等不來原材料,現場施工隊都得被迫中止作業」。有一次,他一連打了十幾個電話,從協調部門到安檢處,最後急得開車去路上找到運貨司機。

對付昌斌而言,開工前必不可少的流程就是十分鐘的安全教育,每天向工人強調防疫和施工安全事項。同事孟慶虎介紹,擔任過工程建設群安員的付昌斌曾自編「安全三字經」,寫下了19本安全日記,記錄了140多處安全隱患和違章行為,在一工程建設中留下了零事故的記錄,獲得湖北省「優秀農民工」等稱號。

參與雷神山施工第8天,付昌斌隨身帶的A4筆記本已經密密麻麻寫了10餘頁紙,登記著工人們的體溫和物資流動數目。防疫關鍵時期,在人口密集的施工現場,他最擔心的是口罩和消毒酒精的供應,一旦物資不足,就將有數千名搶建的工人暴露在危險之中。

除了疫情,天氣也是考驗。武漢冬天後半夜「人又冷又困」,室外溫度只有一兩度,付昌斌和很多工人的手都凍裂了,耳朵因長時間被口罩的繩子勒住早已腫了起來。他們在工地上,3分鐘內解決一頓飯,喝的是冷水。

辛苦沒有白費。雷神山工程快速推進。截至2月3日中午,武漢雷神山醫院總體完成80%,隔離病房區完成總體工作量的75%,3000多名施工工人兩班倒,300台機器24小時不間斷作業,預計2月5日交付。

付昌斌還不知道曾有4000萬人在線為他們加油,也不知道有網友稱讚他們為無名英雄,他只知道有1500名病人將在這裡得到救治。這場疫情也許會因他們的努力而早一點結束,那時工人們回到自己的崗位,病人康復與家人團聚。

本報武漢2月4日電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