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從個人獨立意識的覺醒,看親子關係如何影響夫妻關係

小羊落葉 發佈 2020-02-05T22:38:21+00:00

1)控制欲如果說,一部電影看完後,能夠被觀眾記住的,且有深意的好台詞稱之為經典台詞,那麼,《囧媽》這部電影的經典台詞無疑就是:「你心裏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


電影《囧媽》因在國內頭一回嘗試網絡首映,成為今年春節賀歲檔中的一匹黑馬。

電影有兩條感情線。一條是徐伊萬(徐崢飾)與母親盧小花(黃梅瑩飾)的母子親情線,另一條是他和妻子張璐(袁泉飾)的愛情線。電影花了大量的時間來講述徐伊萬陪母親從北京坐火車到莫斯科的點點滴滴,母子相處的細節像極了我們日常生活中與自己母親相處的場面,也勾起了我們情感的共鳴。

但如果說這部電影就是單純地表達母子親情,兩代人不同的觀念及如何相處的問題,那麼徐伊萬和妻子的愛情線就顯得多餘了。

因此,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看似是在表達著母子親情,實際上卻可以從火車上徐伊萬與媽媽獨處的那六天六夜裡,看出原生家庭對徐伊萬的強大影響力,進而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他與妻子的相處模式。母子關係從小打小鬧到大爆發,再到最終的和解,其實都是徐伊萬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想要追求自我獨立的一種表達和鬥爭的過程。




01.夫妻關係是親子關係的複製

徐伊萬與母親的母子親情線和他與妻子張璐的愛情線發生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但徐伊萬與這兩個不同女人的相處模式,卻有著驚人的相似。

1)控制欲

如果說,一部電影看完後,能夠被觀眾記住的,且有深意的好台詞稱之為經典台詞,那麼,《囧媽》這部電影的經典台詞無疑就是:

「你心裏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

「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

「都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這是電影伊始,妻子張璐對徐伊萬說的話。



雖然只是簡單的對話,電影中對於徐伊萬跟妻子的日常相處並沒有過多地描述,但我們也能從中看出他一直都想要掌控妻子,希望妻子能夠成為自己設定的那個人,奈何以失敗告終。

而母親盧小花對徐伊萬的控制,電影是毫不吝嗇鏡頭來表達的。這裡,我就不再過多闡述了。

在母親密不透風的強勢控制下,徐伊萬叫苦不迭,說出了與妻子同樣的話:

「在你心裏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

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

這麼多年呢,難道你就沒有發現嗎,我並不是你想像中的兒子。」

正因為媽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要求兒子,干涉兒子,改造兒子,控制兒子,卻稱其為愛,兒子自然會用同樣的方法來要求妻子,干涉妻子,改造妻子,控制妻子。在兒子的眼中,這就是他對妻子表達愛的方式。

可偏偏就是母親交給兒子的這種愛人的方式,讓兒子徐伊萬的婚姻陷入危機。母親的控制欲讓兒子倍感束縛,想要掙脫。徐伊萬的控制欲讓妻子倍感壓抑,想要逃離。



2)雙重巨嬰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提出了「巨嬰」的概念。巨嬰就是指那些雖然已經成年,但心智仍然停留在幼兒階段,極不成熟的人。

影片中的母親盧小花和兒子徐伊萬無疑都是武志紅筆下的巨嬰。

電影一開始,鏡頭就對準了徐伊萬與妻子分居後獨自生活的家:胡亂堆放的衣帽,散亂在地上的紙屑、菸頭、啤酒瓶、紅酒杯,吃剩下的快要幹掉的半個梨……所有這些都是他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寫照。

在生活上,徐伊萬就是一個巨嬰,需要媽媽的照顧。妻子張璐就在婚姻生活中充當了「媽媽」這一角色——出差去美國,還特地給家裡的貓咪準備了5天的貓糧,單獨分開5個小袋來裝。那麼,在他們分居之前,張璐對丈夫徐伊萬生活上的照顧就不需多說了。

這一切,都源於徐伊萬母親盧小花在生活上對兒子的事無巨細般的照顧,甚至無視兒子已經長大成人這一事實。



徐伊萬是不僅僅是生活中的巨嬰,在他與妻子張璐的關係中,他更是心理上的巨嬰。

明明愛著妻子,想要挽留妻子,卻滿身帶刺,要在財產爭奪上與妻子為敵。這像不像一個刻意搗亂,實際卻想要索求對方關注和愛的小孩呢?

如果說,在徐伊萬與張璐的夫妻關係中,徐伊萬是那個巨嬰,張璐是那個包容的「媽媽」,那麼,在徐伊萬與盧小花的母子關係中,盧小花就是個巨嬰,徐伊萬就是那個被巨嬰索求愛的「媽媽」。

母親明明想要兒子的陪伴,卻不通過溝通和表達來完成,要借用偷偷辭退保姆這類小事來表達。似乎只要自己這麼一鬧,心理上的「媽媽」就會聞聲而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是不是與徐伊萬對張璐的做法如出一轍?

在母子關係中,盧小花充當了那個索要關心、索求愛的巨嬰。在夫妻關係中,徐伊萬也充當了那個索要關注,索求關愛的巨嬰。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說:「成年後的人格缺陷,都來自於童年的創傷」。

這句話在《囧媽》這部電影里,媽媽與兒子,丈夫與妻子的關係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兒子的控制欲,巨嬰的人格形成,都源於媽媽對兒子的控制,媽媽對兒子情感的索取。

盧小花與徐伊萬的母子關係,很好地在徐伊萬與張璐的夫妻關係上完成了複製。




02.母子關係里暗含著婚姻的密碼

教育學者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寫到: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凡是那些非常自以為是,性格偏執的人,他的童年中一定有一段較長的必須服從於他人意志的生活,個人的意願不斷受到壓抑。這是童年時代環境給他留下的心理創傷,一生難以完全癒合。

很多時候,成年後的我們在婚姻關係、與下一代的親子關係中存在的問題,歸本溯源,都是與父母的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因此,想要處理好夫妻關係,處理好與下一代的親子關係,就要先從與父母的親子關係中尋找答案。

電影中,徐伊萬最終向妻子吐露心聲,進行了合理、有效的溝通,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兩人和平分手。雖不能稱為圓滿結局,但徐伊萬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一次成長。學會放手,就是他對妻子選擇的尊重,而不再是控制和強迫。

所有這一切的轉變,都源於他與媽媽母子關係的破冰。



1)覺醒

在電影的後半段,徐伊萬對於母親盧小花在生活小細節上的種種控制是心存不滿的。這種情緒上不滿被自己接收到,其實是一種自我存在的覺醒。

因自己的個人空間被母親包圍得密不透風,自我獨立的空間被嚴重擠壓,徐伊萬在這種覺醒過後做了一些無言的反抗,如偷偷將母親一大盆的小番茄從火車廁所的縫隙里扔掉;如故意與俄羅斯美女「艷遇」;負氣逃離媽媽所在的車廂,寧願一個人在火車後車廂待著……

有了自我存在和自我獨立意識的覺醒,母子關係的正常和健康就開啟了。



2)爆發

媽媽對兒子的控制是從小到大的一種習慣,也是媽媽的一種身份認同。就好像電影里盧小花說的:「我是你的媽媽,我不管你我管誰呀」。

因此,徐伊萬在自我獨立意識覺醒後的無言反抗是無法引起母親盧小花的妥協的,也無法在抗爭中獲得勝利。

所幸的是,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自我獨立意識的追求,而是採用了更加猛烈的方式來宣告自我的主權。

在談及父親死因時,徐伊萬的情緒徹底爆發。在徐伊萬的眼裡,父親的死並不是因為酗酒,而是被媽媽過渡控制下的一種逃避,父親的死是媽媽的責任。

這次大爆發看似徹底將母子關係推向懸崖的邊緣,導致母親盧小花負氣出走,走向叢林深入,闖入了熊出沒境地,可其實卻打開了母子關係和解的一扇大門。

由於徐伊萬在爆發中將自己多年來的心結和疑惑表達出來,哪怕是以一種猛烈的,傷害母親的方式,可也終於是表達了出來,而且母親盧小花也接收到了兒子的情緒和聲音。所以,才有了後面母子關係的和解。



3)和解

和解的達成,最關鍵的原因是盧小花在兒子傾吐了心裡話後,自我反思的達成和傳遞。

母親不僅做了自我反思,還將當年的真相告訴了兒子。原來,徐伊萬的爸爸會在酒後家暴,對盧小花進行毒打。母子二人坐在雪地上,平心靜氣地談論著內心秘密,交換著彼此的心情。

這個時候的盧小花,內心的防禦已經放下了。她能夠客觀地看待當年自己與丈夫的問題,也願意在母子關係當中做出反思和道歉。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此時,母子關係的和解已經達成。

正是母子關係在母親盧小花放下內心的防禦,願意與兒子真誠袒露後獲得了和解,受到觸動的徐伊萬也在參加俄羅斯人婚禮時,在電話中放下了他內心的戒備與防禦,咆哮著向妻子張璐傾訴了自己的衷腸。

夫妻二人雖以離婚收場,但也是和平分手,兩個人都有各自的反思和成長。雖然形式上離婚,但二人在各自對獨立、成長的追求上,都達成了和解。




03.如何通過親子關係的和解獲得自我獨立

《囧媽》反映的是當下國民普遍存在的親子關係問題:父母以愛之名,對子女行控制之實;兩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彼此,卻忽略了對方真實的需求;子女不再是獨立的個體,總要背負太多父母的期待和幻想,最終,卻只活成了父母的樣子,將有問題的關係延續下去,成年後又暴露在夫妻關係中,暴露在自己與下一代的親子關係中。

如何做出改變,杜絕這種不良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的代際遺傳,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1)覺察

改正錯誤的第一步,就是要承認錯誤。追求個體的自我獨立,建立良好的、健康的親子關係、夫妻關係,首先就要對於不健康的,帶有控制性的關係有一種覺察和警惕。

在親子關係中,常見的控制性行為通常會以道德評判作為出發點,母親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批評子女的叛逆行為。如「我做這些還不是為你了」、「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我是你媽,我不管你誰管你」。這些語言乍聽合情合理,實際上背後的邏輯卻是「因為我為你做了這麼多,所以你一定要聽我的」。此邏輯的背後完全無視個體的獨立性。

《奇葩說》中馬東提到:「任何絕對地告訴你『我是為你好,且不容辯駁,都是值得警惕的』。」

當我們遭遇父母這種觀念和邏輯的碾壓時,一定要保持一顆警惕心,保持對這類行為的覺察。



2)接納

世上所有的關係中,無法選擇的,就是親子關係。無論是自己的父母還是孩子,我們都沒有選擇的權力。而父母與自己的親子關係是自己與後代親子關係的映照。

當發現父母常常對自己有控制行為時,一味的抵制和防禦只會將母(父)子(女)關係越拉越遠,並不利於最終的和解及自己個體的獨立發展。

既然父母無法選擇,父母如何對待自己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念改變,那就嘗試著接納吧。

接納並不是對現實無奈的一種妥協,它是一種對於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的現實的承認。

只有接納了現實的父母,接納了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方式,我們才能放下內心的防禦和抵抗,能夠平心靜氣地與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內心的感受。就像電影中徐伊萬與母親盧小花坐在雪地上分享著曾經的往事,各自的心情與感觸。



3)改變

覺察是個體獨立性的開始,接納父母對自己的控制是和解的開端。親子關係的改變並不需要刻意而為之,只要個體能夠做到足夠的接納,能夠徹底放下內心的防禦,改變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有人說電影《囧媽》里媽媽盧小花的心路轉變顯得有些突兀而刻意,似乎母子為了和解而和解。可其實,前面盧小花的負氣出走給了她一個人靜心反思的機會;與兒子在雪地里的交流也讓她放下了多年的防禦,願意面對真實的自己;兒子在與妻子張璐通話後,在他人婚禮上的瘋狂也刺激到了盧小花……所有這些,都是盧小花改變的契機。




總結:

《囧媽》是當代母子關係的一個縮影,我們都或多或少能夠從中找到自己與母親相處的痕跡。希望我們的與父母的關係,也都能夠如電影的結局一般,達到與父母的和解,讓自己個體的獨立性得以解放,從而為自己的婚姻關係、下一代的親子關係做好準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