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是蘭亭筆鋒的現代字,看青年書法家夏雲書法,領略正統行書魅力

清雅閣書畫 發佈 2020-02-05T23:53:51+00:00

「師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數十年仍不見其功,然而也並非就是因為天資愚鈍,而是因為沒有切實有效的書法技法理論作指導。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台,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書畫原創首發頭條,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書法家利用天工臨帖方法簡述: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台,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書畫原創首發頭條,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書法家利用天工臨帖方法簡述:





書家固然也利用「天工」,但首先必須充分體現「人工」──即有意識地控制筆墨,使點畫和結體都有預期的藝術效果,並長期練習,使之成為無意識的書寫習慣。這個先有意識到無意識的過程,就是通常所說的「返樸歸真」,也就是人為努力的過程。「既雕既琢,復歸於朴」──「雕」、「琢」就是「人工」。不通過人工雕琢的「朴」,其偉大在天;經人工雕琢的「朴」,其偉大在人。


師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數十年仍不見其功,然而也並非就是因為天資愚鈍,而是因為沒有切實有效的書法技法理論作指導。張旭的老舅彥遠就是因為「雖功深,奈何跡不至殊妙」而向褚遂良請教筆法的。古人十分重視這種口傳手授的書法教學。雖有前賢法帖,卻不是墨跡,雖有技法理論,卻並無真知灼見,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的口教傳手授(當然是傳授如何「師古」)就尤其顯得重要。



臨本的實際水平低於範本,臨者卻能長期地原諒自己,甚至以不似為貴,這種盲目自足的心理是由於他相信了「書如其人」之類的理論:

  1. 臨帖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似,否則就有背於「書如其人」的原理,而成為「書如他人」了;
  2. 臨帖根本沒有必要似,否則學古泥於古,就成為範本的「書奴」了。我們認為,書法的「法」具體體現在前賢的法帖中,未學書法的人只有「非書法」。
























初學者無比鑑賞能力,因而不可能對前賢法帖產生由衷的景仰,那隻好先盲目崇拜它──相信其中必定有自己尚不能理解的妙處。其次是要對法帖變化莫測的點畫形象和點畫組織形象歸納出一些規律才有助於記憶。必須如此,不可改變、反覆出現、帶有普遍性的書法形象就是規律所在。

書者介紹:

夏雲,一九八二年八月出生於江西興國,書齋名晉堂。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贛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贛州書法院理論宣傳部主任。書法作品入國展24次,其中6次榮獲優秀作品獎(最高獎),入選為「夢想與超越——江西省中青年書家檔案」書家,被媒體提名為「當代楷書十大青年書法家」。



練無筆書的技巧簡述:

以手作筆,畫地、畫席、畫石,隨處可以比畫。這個方法來自三國魏大臣、書家鍾繇。他談自己學書的體會是「吾精思學書三十年,若與人居,畫地廣數步,臥畫被穿過表」和人在一起,就蹲下來在地上畫字。睡覺時用手畫被裡,以至把被子畫透。這種辦法,受到後人趙孟堅讚賞。他在講到書法艱難時,引述說「一生眠則畫被,坐則畫地,將老無工,此藝厥為不易哉!」。就是像鍾繇那樣刻苦下功夫,寫到老,也可能不會取得顯著成就。書法這門藝術太難了!明解縉也講到這個意思。他說:「古人以濡水,學書於砌,或書於幾,幾石皆陷」。古人用帚漬水,在石階上練字;或在石几上練字,把几案上的石面部畫得凹陷下去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