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生死存亡關頭,寇準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何其結局卻很悽慘

張生全精彩歷史 發佈 2020-02-05T00:10:52+00:00

寇準是一個對北宋做出了卓越貢獻的人。當功臣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時候,皇帝忌憚功臣功高震主,往往會想辦法把功臣殺掉。

寇準是一個對北宋做出了卓越貢獻的人。

皇帝都喜歡殺功臣。當功臣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時候,皇帝忌憚功臣功高震主,往往會想辦法把功臣殺掉。不過,宋真宗雖然兩次貶謫寇準,但是並沒有殺他。宋真宗沒有殺寇準,但寇準的結局依然非常慘。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麼先來看看,寇準對北宋做出了怎樣卓越的貢獻。


在我們的民間講述中,我們記得楊家將。楊家將一門忠烈,用了整整一個家族幾代人的犧牲,最終打敗遼國,換取了北宋的和平安寧。

但在真實歷史中,北宋的和平安寧,幾乎與楊家將沒有多大的關係。雖說楊家將確實曾和遼國奮戰過,但是他們的奮戰,對北宋的和平安寧,並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對北宋和平安寧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其實是寇準。

當時遼國採用報復行動,在最高統帥蕭太后的帶領下,長驅直入,一舉打到澶州,直逼京師。住在京城的宋真宗驚慌不已,朝中大臣也慌作一團,有人勸宋真宗往江南跑,有人勸宋真宗往四川跑。這就像後來金國入侵時期的南宋,清軍入關時期的南明,以及之前五胡亂華時期的東晉一樣,形勢極為嚴峻。

如果宋真宗真的採信了這些大臣的建議,那麼,南宋小朝廷這樣的局面,有可能將會提前到來。甚至或許連這樣的小朝廷也保不住,北宋在那時候就被遼國橫掃出局了。

在這樣一個危急的時刻,是寇準力主宋真宗絕對不能逃走,而是要堅決抵抗。不但要堅決抵抗,還要御駕親征。至少要到澶州去將士們面前露個臉,讓澶州的軍民知道皇帝和他們在一起,以此來鼓舞將士們的士氣。

宋真宗雖然膽戰心驚,但最終還是聽了寇準的話,到澶州前線去露了個臉。而他這一露臉,果然起到了極大的振奮作用。北宋將士精神百倍,奮勇抗戰,在寇準臨危不懼的指揮下,打死了遼國的先鋒,有力挫敗了遼國繼續南下的勢頭,讓遼國不得不尋求與北宋講和。


雖說後來北宋與遼國訂立的《澶淵之盟》,被有人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但實際上,由於當時寇準的積極主戰,此後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遼國知道北宋的厲害,再也不敢南下侵擾北宋了,北宋因此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安寧。

可以說,這一功勞,寇準是功不可沒的。

寇準為北宋立下了巨大功勞以後,宋真宗對寇準開始一直很信任,對他言聽計從。朝廷中的大事,每一件都會找他商量,聽取他的意見。他對寇準也很尊敬,每次寇準議事完,離去的時候,宋真宗都會畢恭畢敬送他。

雖然宋真宗後來把寇準貶謫了,但又一次啟用他宰相。兩度用他為宰相,可見宋真宗確實是沒有想過要殺功臣的。

皇帝並沒有想過要殺功臣,為什麼寇準的結局還是那麼慘,他最後不但客死他鄉,而且家人連把他的遺體運回來的錢也沒有。這是怎麼回事呢?

史書記載,寇準之所以最後的遭遇那麼慘,是因為他一生遇到了兩個小人。

第一個小人是王欽若。王欽若和寇準本來都是宋真宗極為信任的人。但由於遼宋戰爭爆發以後,王欽若積極主張逃跑,而寇準積極主張戰鬥,最後戰鬥打勝了,寇準的地位得到了極大提高。這讓王欽若很失落,因此他在宋真宗面前讒陷寇準,說寇準當初讓皇帝御駕親征是一種冒險,是一種賭博,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這話讓宋真宗心裡不舒服,所以貶謫了寇準。

不過後來,宋真宗又決定把寇準重新迎回朝廷當宰相。當時有個宰相丁謂,為了扳倒王欽若,因此也積極促成此事,寇準得以回朝當宰相。

但是寇準當了宰相不久,丁謂又在宋真宗面前讒陷寇準,從而把寇準貶謫到了非常偏遠的雷州,讓他客死在那裡。

也就是說,寇準遭遇很慘,是因為遇到了兩個弄權的小人。


但其實事情也不能完全這麼說。寇準最終的遭遇,其實也與他自身的性格不無關係。我們舉兩個例子來證明。

第一個例子。當年寇準得知宋真宗準備南下逃跑的時候,曾問宋真宗這是誰出的主意?宋真宗說是王欽若。寇準直截了當就說,這樣的人應該拉出去砍了,搞得王欽若臉紅一陣白一陣的。

第二個例子。丁謂把寇準迎回朝廷以後,有一次請寇準吃飯,寇準鬍子上沾了菜湯,丁謂馬上起身給寇準擦掉。可是寇準卻說,你堂堂的宰相,卻做出這種巴結別人的行為,成何體統!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寇準這個人,確實說話不太注意,不太能處好人際關係。因此他最終結局很悲慘,也有他自身的原因。

(參考資料:《宋史》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