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上進的玉子》淺析日本「宅文化」為何蔓延至今?

一隻喵小藝 發佈 2020-02-05T00:14:14+00:00

--玉子前言:《不求上進的玉子》的導演山下敦弘就讀大阪藝術大學映像學系,受北野武的啟發,決定要做導演。

「現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任何人存在世上都是在飾演別人。我在變成別人的時候是最自然的,請為這樣的我,起一個新的名字。」--玉子


前言:

《不求上進的玉子》的導演山下敦弘就讀大阪藝術大學映像學系,受北野武的啟發,決定要做導演。在大學時期,他拍了處女作《賴皮生活》後一舉成名,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映(包括2000年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並大獲好評。山下敦弘善於用極簡主義的鏡頭語言記錄生活瑣事,徹底顛覆了電影敘事的起承轉合。取而代之的是表現日常語境下的荒誕性,其風格在小清新泛濫的日本影壇別具一格。

2013年在日本上映的《不求上進的玉子》也是這樣的風格,沒有高低起伏的故事情節。以春夏秋冬四個生活片段連成的電影,將日常生活真實細膩地記錄下來,在小小的房子裡,展現豐富的情感。沒有說教,也沒有煽情。女主在演繹當下啃老族的生活日常讓看電影的人找到共鳴,出色的演繹讓女主前田敦子獲得第23屆日本電影專業大獎最佳女主角,電影也拿了第86屆電影旬報獎2013年度十佳日本電影(第九名)的好成績。

影片講述已經完成大學學業的玉子,因為對未來沒有目標就開始了家裡蹲的生活,又在家裡蹲的一年裡慢慢在變化和成長的故事。本文將從原生家庭,社會現狀來分析日本的「啃文化」為何蔓延至今和啃老族當下是一個怎麼樣的生活狀態,在本文的第四個部分,談談如何避免啃老。

原生家庭:父母離婚,父親因為內疚而過於溺愛,單親家庭也讓玉子變得自卑和脆弱。

  • 單親家庭的父愛

玉子的父母在玉子9歲那年就已經離婚,姐姐也結婚了,家裡就剩下爸爸和玉子兩個人居住。23歲的玉子在完成大學學業以後,因為對未來的迷茫,就開始家裡蹲的生活。父親除了每天開店接客外,還要照顧玉子的生活起居。玉子在家就是吃飯,睡覺和看漫畫,只有去便利店買吃的才會走出家門。而父親看到玉子每天一團糟的生活沒有過多的責備,也沒有讓她畢業以後就要馬上去找工作,讓她衣食無憂。

從電影可以看出他跟妻子離婚的這件事情讓父親在心理上對玉子有內疚,更想牢固地樹立跟孩子之間的情感。所以在對孩子的態度上,變得一味的溺愛。對孩子的不足和缺點,也因怕傷了孩子本來就在父母離婚中變得脆弱的心,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不管。

在一次吃飯時,玉子在報怨日本不行,怨天怨地就是不怨自己。父親問她是不是哪裡不舒服,玉子說沒有。父親再問她為啥不出去找工作,玉子理直氣壯的說:等時機到了就會出去工作,但至少不是現在。

因為父親對玉子這种放任的態度,讓玉子覺得父親養她是理所應當的事。

  • 單親孩子的心理問題

玉子後來有夢想,想當個偶像。於是去理髮店剪了頭髮,還叫了鄰居的孩子幫忙拍寫真,不讓他跟別人說。可父親還是知道她的想法,並很開心的去支持她。儘管做偶像這個夢不現實,但是依舊鼓勵她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標。她開始自卑,讓父親不要給予她太多的希望。

往往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心理問題,據對1000個離異家庭子女的統計,其中,45%的孩子有自卑心理,40%的孩子性格孤僻,情感脆弱。25%的孩子情緒波動,起伏不定,24%的孩子心理早熟。

因為單親家庭的緣故,讓玉子變得自卑和脆弱。不足以有勇氣去面對社會的各種考驗,遲遲不敢邁出第一步去嘗試。家雖然是溫暖的港灣,但不是溫室花朵的養殖地,每一朵花都需要像外面的野草被風吹雨打過才能茁壯成長。

社會現狀: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導致啃老族人數不斷上升

後來,玉子一邊在家睡覺遊戲和看漫畫,另一邊則在房間裡偷偷寫簡歷,但很快又被玉子扔進了垃圾桶。能看出玉子並不喜歡現在的生活,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去改變。

社會學家三浦展在《下流社會》中表示:「平成廢柴這種不求上進,人生熱情全盤低下的心態。並非他們不願意上升,而是上升空間已經喪失。」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企業大量倒閉和裁員,陷入了長達二十年的經濟停滯期。很多人面臨著畢業就是失業的問題,沒有辦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就逐漸出現啃老族這個群體。

按照日本政府公布的數據,在2018年,大約有500萬年齡35-55歲的日本人與父母同住在一起。其中專門啃老的人群有120多萬人,占了日本人口的1%。這群啃老人群,長年呆在家中,3個人里就有1人依靠高齡父母的退休金與儲蓄存款生活。啃老人群向老齡化邁進,這也是日本連年人口負增長的重要原因。

因為父母的溺愛和日本社會經濟的不景氣,導致日本的啃老族在不斷增長。啃老族沒有存錢自然就不會結婚,大齡的單身啃老族讓日本陷入了無限的惡性循環,如果這個情況不得到改善,會有越來越多人步入中年啃老或者終生啃老的狀態。那麼,啃老族的現狀是怎麼樣?

日本啃老族現狀:生活不能自理,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出現

去年日本出了兩個比較轟動的新聞,一個是76歲的日本退休高官熊澤英昭殺了44歲還在啃老的兒子。另一個是69歲的「骨灰級啃老玩家」前田良久一生只工作了兩年就一直在啃老。父母過世後,仍然靠著父母的遺產維持生活,家裡因二十年沒有打掃過變成了垃圾堆。

亞里士多德曾言「離群索居者,要麼成為野獸,要麼成為神明。」

日本的啃老族把「宅文化」表現地淋漓盡致,似乎啃老已經成了日本的一種文化烙印。他們不願出門,不願社交,每天都待在自己的房裡吃喝玩樂。長時間的蝸居生活讓他們有了不易拔除的懶根,像前田良久一樣生活不能自理。待到無老可啃的時候,就會啃上政府的救助來維持生活。

同樣,長時間的蝸居生活也讓他們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據日本政府衛生部的一項研究顯示,80%的啃老族可能存在精神疾病。其中,又有大約三分之二可能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或精神發育遲緩,剩下的三分之一會出現智力發育遲緩的問題。

像熊澤英昭的兒子,在怪自己的父母把他生下來,就要父母一直照顧他,曾在網絡發表的暴力言論讓人背後一涼。在殺兒子後,熊澤供述了自己的作案動機,他說:「川崎市發生的20個小學生的死傷事件當時在我腦海中浮現,我覺得他可能會傷害到其他人,他不想給社會添麻煩。」

父母還在的時候啃老族還能每天無憂無慮地吃喝玩樂,等到父母去世後,啃老族就會像盲人失去導盲棍一樣不知所措,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自理。

啃老一時爽,後悔用一生。該如何防止「啃」文化蔓延?

  • 轉變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應該多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責任感。要給孩子適度合理的關愛,不能一味地溺愛。

  • 走出去

啃老族,最重要的一步是走出那個舒適的房間,別讓自己做井底之蛙。調整心態出去走走,呼吸新鮮空氣,看著身邊的風景。會發現世間萬物都很美好,生活還是值得去期待。還可以留意一些招聘信息,尋找工作機會。

  • 給自己制定一個學習計劃

儘管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家也不能讓自己懶惰成慣性,因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給自己制定一個周期計劃表,計劃這段時間要做些什麼或者學習某一個技能。嚴格按照上面安排的來做,如果能堅持到最後,可以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獎勵。相反,如果沒有堅持下去,就給自己一些懲罰。

結語:

每個人都會有過啃老的時候,在特定的情況下,啃老能讓父母開心,就像晚上回家陪父母吃飯。啃老並不可恥,讓人厭惡的僅僅只是理直氣壯去啃老又安於現狀不願改變。

電影的最後,玉子的父親讓她過完這個夏天就搬出去,人總是要長大。就如導演想通過電影表達的一個事實,啃老,是個無盡的死循環,並不是一種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啃老族也只有走出去才能改變現在的生活。父母總有一天會老去,只有靠自己努力賺的錢才能花的安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