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人人必須了解的9條常識

王伯軍大夫 發佈 2020-02-05T00:39:00+00:00

大腸是息肉的好發部位,可以是單個、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幾千個密布在腸黏膜上,後者就是大腸息肉病,癌變率奇高。

來源:微信公眾號——王伯軍大夫談消化

作者:王伯軍 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國內大腸癌高發,95%以上的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一步步演變而來,一旦發現大腸息肉,需要及時腸鏡下摘除,以切斷其癌變可能。有關大腸息肉的一些知識,人人必須了解。


1、什麼是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就是大腸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變,是長在腸黏膜表面的肉疙瘩。大腸是息肉的好發部位,可以是單個、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幾千個密布在腸黏膜上,後者就是大腸息肉病,癌變率奇高。

2、大腸息肉有沒有症狀

大多數大腸息肉沒有任何症狀!少數患者會發生便血,而大腸息肉很多者也可能會發生腹瀉、黏液便、腹痛等症狀,但這些症狀無特異性,因此要確診大腸息肉主要依賴結腸鏡等檢查,多數患者是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做結腸鏡時才被發現。

因大腸息肉沒有症狀,而國內又大腸癌高發,因此,目前主張50歲以上人群不管你有無症狀都要做一次腸鏡檢查!

3、大腸息肉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1)超重、肥胖者患大腸息肉的風險更高。

2)高血脂是大腸息肉發生的危險因素。研究證實,高脂血症可影響結直腸腺瘤的發生,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作用更為明顯。

3)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是大腸息肉發生的危險因素。上述三種疾病均與代謝綜合徵密切相關,而高胰島素血症及胰島素抵抗可能是導致易患大腸息肉的原因。

4)膽系疾病,如膽囊、膽道的結石、炎症是大腸息肉的危險因素。

5)經常飲酒者易患大腸息肉。酒精及其代謝產物乙醛可誘導DNA甲基化,干擾葉酸、鈣等抗癌物質的吸收,可使腸道黏膜增生,增加大腸息肉及腫瘤發生的風險。

6)菸草中的尼古丁會影響抑癌基因,影響大腸息肉及腫瘤的發生。

7)西式飲食,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容易發生結腸息肉。國內越來越多的高脂低纖維飲食方式可能是結腸癌發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而多進食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胡蘿蔔等,有利於腸道蠕動,減少腸息肉的發生。

8)腸息肉還與遺傳、腸道慢性炎症刺激、慢性便秘等因素有關。

4、腸鏡下能不能明確大腸息肉的性質

不能!

腸息肉只是內鏡下的診斷,息肉的性質有很多種,包括炎性、增生性、錯構瘤、腺瘤、癌等等。

腺瘤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性腺瘤。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管狀腺瘤的癌變率最低。

炎性息肉一般不會癌變,但炎性息肉長期受炎症刺激,有可能會發展成腺瘤而發生癌變。

增生性、錯構瘤性息肉是良性病變,不會癌變。

而大腸息肉以腺瘤性息肉為多見!

息肉的性質,雖然大部分醫生根據經驗,在腸鏡下大致可以判斷良惡性,但難以判斷是腺瘤性息肉還是炎性息肉等,唯有活檢後病理診斷才是金標準。

息肉都需要切除後作進一步的病理檢查才能明確其性質。

5、大腸息肉一旦發現都應該及時切除

95%以上的大腸癌是從大腸息肉一步步轉變而來,這個過程一般需要5~10年時間,但個體差異不同,有些人癌變的時間還要短些;而大腸息肉發現時很有可能已經在你身體內長了幾年了,尤其是2cm以上的息肉癌變幾率明顯增高,因此,大腸息肉一旦發現應該及時切除。

6、大腸息肉會不會自行消退

腺瘤性息肉不會自行消退,藥物也難以將其消除,如果不及時處理,可慢慢長大,發生癌變的幾率較高。

炎性息肉相對安全些,很小的炎性息肉有時會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長期受炎症刺激,也可能發展成腺瘤而癌變。

7、大腸息肉該如何治療?手術風險如何

絕大多數大腸息肉可在腸鏡下治療,屬微創手術。

腸鏡下治療息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高頻電切,大部分大型醫院都常規開展,一般而言很安全。但是根據息肉部位、大小、形態、病理類型等等,操作難度不一樣,風險也是不一樣的。息肉切除後應該送病理檢查,進一步明確息肉性質和是否完全切除。

小的息肉,在腸鏡檢查時可以直接活檢鉗摘除;大的息肉,多發性息肉需要住院治療。

腸鏡下息肉切除創傷小,住院時間短,可切斷息肉的癌變之路。

當然息肉切除術是有一定併發症的,最擔心的風險是:出血、穿孔、息肉切除不完全、心腦血管意外等等。

息肉治療過程中發生的穿孔,為術中穿孔,當時就可以在腸鏡下修補。術後1~3天穿孔,稱為遲發性穿孔,穿孔小的經過禁食、營養支持、抗生素治療後幾天可自行修復;大的穿孔需要追加外科手術。術後3天後發生穿孔的可能性很小了。

息肉切除過程中發生出血稱為術中出血,在鏡子下就能止住;術後24小時內出血稱為早期出血,術後1~30天內出血稱為遲發性出血。遲發出血大多數發生在術後5天內,少數在5~15天內,極個別在15~30天內。

術中出血可在腸鏡下立即止血,術後出血,量少者可以觀察,否則需要再次腸鏡檢查明確出血部位,進行鏡子下止血治療。

但你也不要擔心,腸鏡下息肉治療,發生併發症的幾率很低,極大多數是安全的!

8、腸息肉切除術後的注意事項

為了防止術後出血,腸息肉切除術後的一些事項必須注意!

息肉切除後1個月內,尤其1周內必須避免劇烈運動,大的息肉術後早期(1~3天)甚至需要臥床休息。

較小息肉摘除後當日可喝水、飲用米湯之類流質食物。大於1cm息肉術後應禁食一天,第二天可飲水和流質飲食,其後進食米粥、爛糊面等半流質飲食,一周後改為普食。

但術後一個月內儘可能吃易消化的米飯、精白面等主食、少吃粗雜糧;可吃易消化的肉類、魚類、豆腐等豆製品、牛奶和水果,可吃山藥、冬瓜、蘿蔔、土豆等少渣蔬菜,不能吃韮菜、芹菜、莧菜、空心菜、豆苗、堅果等多渣蔬菜,以減少糞便的量和硬度,減輕對息肉切除後創面的摩擦以免出血。避免飲酒、進食辛辣食物,減少對腸道的刺激。

保持大便通暢,每天1~2次糊狀大便。大便乾結者易發生出血,可口服乳果糖(杜秘克)、聚乙二醇散劑以軟化大便,禁用番瀉葉、果導等刺激性瀉藥,以免誘發出血。

9、腸息肉切除術後要複查嗎

腸道息肉切除後,由於生長息肉的環境沒有改變,仍然會再長息肉的;而且腸道皺壁比較多,藏在皺壁內的息肉容易會漏掉;目前還沒有安全可靠的藥物被推薦用於預防腸息肉的發生和復發。

因此,腸息肉切除後仍需定期複查腸鏡,術後複查腸鏡時間,需要醫生根據每個人的情況綜合判斷。

單個或幾個腸息肉切除、病理證明是良性的,剛開始每年需查一次腸鏡,連續2-3年檢查不復發,說明這個人息肉復發的機率小,之後可以改為每5年查一次。

對於術後病理提示絨毛狀腺瘤、鋸齒狀腺瘤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息肉是容易復發和癌變的,需要6個月一次複查腸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