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的醫療水平

金書鐵券 發佈 2020-02-05T04:30:24+00:00

從唐朝時期起,咱們中國開始出現了全國性的官辦醫療機構。別誤會,這裡的醫博士,可不是咱們現在那些坐在醫學院教室里戴著眼鏡讀書的學生,他們是朝廷在各州設置的負責醫療工作的官員,助教是配合他們工作的,而醫學生就好像他帶的研究生一樣,一邊跟著醫博士學習給病人看病,一邊在看病的過程中鍛鍊提


從唐朝時期起,咱們中國開始出現了全國性的官辦醫療機構。這是史無前例的。

唐朝的醫療機構主要由三大系統組成:一個是太醫署,是負責全國的醫務和醫學教育的機構,服務對象主要是官員。當然,那些為朝廷服務的禁軍或者是宮女,也在太醫署的服務範圍之內。除此以外,國家一旦發生了大的疫情,太醫署的官員也是要下基層為老百姓服務的。

另一系統是殿中省尚書局,這是皇帝御用的醫療機構,與老百姓基本不沾邊。還有一個藥藏局,則是為太子服務的,也與老百姓基本沒有什麼關係。

這三大系統構成了唐代的中央醫療機構,而各個地區也有官辦的醫療組織,這些組織分別由醫博士、助教和醫學生組成。別誤會,這裡的醫博士,可不是咱們現在那些坐在醫學院教室里戴著眼鏡讀書的學生,他們是朝廷在各州設置的負責醫療工作的官員,助教是配合他們工作的,而醫學生就好像他帶的研究生一樣,一邊跟著醫博士學習給病人看病,一邊在看病的過程中鍛鍊提高。

但醫博士和醫學生加起來的人數總是有限的,就拿太原府來說,當時的配製情況是這樣的:醫博士一名,助教一名,學生二十名。這哪兒能滿足得了老百姓求醫的需要呢?

別急,千萬不要發愁,大唐的醫療福利機構遠不止這些。「養病坊」的出現很好地填補了這一不足,而且有唐以來,一直長盛不衰。

什麼是養病坊呢?說得通俗一點兒,就是大唐政府為那些根本看不起病的老百姓設立的福利醫院。這些醫院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開在寺院裡,而這些醫院的管理人員和醫護人員,大部分也都是由出家人擔任的。

那麼,養病坊是打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

有一本書叫《續高僧傳》,裡面記錄了一個叫智嚴的出家人,老了以後就住在石頭城一個叫癘人坊的地方。他在這裡一邊講經說法,一邊救助那些住在這裡的病人,最終他自己也是在這裡圓寂的。

這是貞觀年間的事情,而這個癘人坊,據學者們研究,是一個專門供麻風病人養病的地方,這其實就和養病坊的性質比較接近了。

而和真正的養病坊有關的故事,記載在《太平廣記》里。說的是武則天時期,長安有一個叫洪昉的出家人,在寺院裡辟出一塊空地來,建了養病坊,「常養病者數百人」。這事兒後來讓武則天知道了,倍受感動,於是開始由政府出錢,興辦悲田養病坊,收留很多看不起病的窮人,甚至還有乞丐。

到開元以後,悲田養病坊開始推行到了各州各縣,這讓很多窮苦的百姓開始有病可醫,再也不用為生病發愁了。

那麼你現在一定很關心,去這樣的養病坊看病,會不會很貴呢?應該這樣說,養病坊是窮人的醫院,基本屬於國家福利性質的,經濟來源也是靠政府補貼,所用的物品由國家供給,因此病人不需要承擔那麼大的醫療費用。

這樣聽起來有沒有讓人心生羨慕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