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蘇聯海軍到底有多衰?真的連五分之一的日本海軍都不如?

知兵堂光亭 發佈 2020-02-04T07:02:28+00:00

從沙俄時代開始,最接近自己工業中心的波羅的海沿岸,自古就是世界最強海軍風雲際會的地方,從遠古肆虐歐洲的北歐海盜,到古典風帆時代海軍強國的荷蘭、英國、再到近代海軍的德國,包括自始至終的地區性海軍強國芬蘭、瑞典,結果一直到蘇聯最強盛的時代,都對自己能在這裡冒頭都不抱希望,而把主戰場轉

李三萬

摘要:現在提起蘇聯海軍,都會想到是能夠和美國海軍一爭高下的海上力量,但在二戰時期,蘇聯海軍的實力卻很弱小,弱到什麼程度?真的連五分之一的日本海軍都不如?



【頭條號首發】

現在提起蘇聯海軍,都會想到是能夠和美國海軍一爭高下的海上力量,但在二戰時期,蘇聯海軍的實力卻很弱小,弱到什麼程度?真的連五分之一的日本海軍都不如?

一點都不誇張,事實確實如此。

蘇聯和日本情況完全不同,比較兩國的海軍,就是拿蘇聯最弱的短板和日本最強的長板來對比。蘇聯國土面積廣闊,又偏居歐亞大陸最北端,空有那麼漫長的海岸線,卻為擁有不凍港操碎了心。看看蘇聯地圖就清楚了,最漫長的海岸線都是衝著北冰洋的,一年中的大半年都是封凍狀態,極端地區已經深處永凍地帶,幾乎全年封凍。再看蘇聯國土大部分是在亞洲,但經濟政治的核心地區卻是在歐洲,所以蘇聯是個傳統的歐洲國家,面對歐洲,蘇聯複雜的海岸線又受地形限制,隔絕在真正的海洋之外,這又是蘇聯海軍第二個痛:出海口!

從沙俄時代開始,最接近自己工業中心的波羅的海沿岸,自古就是世界最強海軍風雲際會的地方,從遠古肆虐歐洲的北歐海盜,到古典風帆時代海軍強國的荷蘭、英國、再到近代海軍的德國,包括自始至終的地區性海軍強國芬蘭、瑞典,結果一直到蘇聯最強盛的時代,都對自己能在這裡冒頭都不抱希望,而把主戰場轉向黑海,其實黑海除了有不凍港,戰略態勢比波羅的海更嚴重,無論是沙俄,還是蘇聯,再到今天的俄羅斯,在這一方向上連土耳其的第一道封鎖都從沒能夠突破,而這個方向上突破出去後,還有希臘愛琴海域的第二道封鎖,以及地中海第三道封鎖。要接連突破了這三道封鎖線,才算真正進入大洋。最悲劇的是這方向上,蘇聯艦隊哪怕突出去了,也還有被截斷退路回不了家的風險。如果突破不了地中海,又回不去黑海,能想像會是怎樣一個悲催的場景嗎?

如果轉到東方,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海參威,海軍要在這裡發展,首先就要發展海軍背後的大工業,然而蘇聯要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發展大工業,第一要翻過歐亞分界的烏拉爾山,然後是古代俄國人眼裡的偏遠的老遠東地區,再是跨越偏遠到史達林時期還是流放犯人的西伯利亞地區,最後再橫跨整個新遠東地區……,沙俄做過的最正確的一件事情,就是修建了一條從沙俄腹地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鐵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描寫保爾最艱苦、幾乎送了命的,就是去為城市收集過冬的燃料,組織了大規模的伐木隊,這麼艱苦的地區是哪裡呢?其實也不遠,老遠東最西邊靠近城市的地方,都還沒正式進入老遠東地區呢。後來蘇聯強盛時,終於勉強在遠東建了諸如共青城這樣的城市,但離符拉迪沃斯托克建成像烏克蘭那裡的船廠,還有很多路要走哪。所以在八十年代,蘇聯人又腦洞大開,竟然去侵略阿富汗,為的是下一盤打通向南直達印度洋出海口的大棋!這樣,別說二戰,就是在蘇聯最強盛時期,都沒能解決好自己面臨的問題:海岸線漫長卻無法常駐艦隊,幾個方向都沒有像樣出海口,沒有一個港口可以集中力量發展出覆蓋全國的大海軍!

那麼,從蘇聯成立到二戰前短短二十幾年時間,蘇聯建立起了重工體系和大陸軍,已經讓人驚掉下巴了,要再建立起一個大海軍,那不成神話一樣的國度了?還打什麼二戰?大家老老實實自己插上紅旗俯首稱臣吧!

而日本呢,是個島國,而且國土狹小,力量容易集中,從明治維新起,就集中精力建海軍,幾乎所有走過彎路,到二戰爆發時,蘇聯被地形分割的七零八落的海軍,加在一起總共也才十萬噸,日本僅僅一艘大和級戰列艦就有六、七萬噸,怎麼比?

蘇聯海軍曾經世界聞名,但是在二戰時期,蘇聯的海軍確實拿不出手。沙俄是傳統的陸地帝國,也一直尋求自己的出海口,所以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擴張。但是這種擴張很快遭到了西方其他國家的抵制甚至聯合打壓。雖然總體來看在沙俄時期也獲得了幾個像模像樣的出海口,但是距離世界海軍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尤其是在二戰時期,其實二戰之前,蘇聯的海軍也並不強,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在陸地上打的,在1917年蘇聯建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入侵蘇聯,也不過只有二十四年的時間,而蘇聯也並未在這二十四年間得到自己的喘息,並著力發展自己的海軍。

首先,蘇聯建立最初的那幾年,遭到西方列強的全面封鎖。而且在政權成立初期,蘇聯都沒有力量建立自己的海軍,而是以恢復國家經濟為主,同時又走了很多彎路,付出了很多不必要的代價,剛走上正軌,列寧便去世了,之後史達林為鞏固自己的地位,開始清洗內部,又極大影響了蘇聯的發展。

當蘇聯開始真正發展自己海軍力量的時候已經是30年代,而且蘇聯當時海軍的發展還與納粹德國有一定的聯繫。這也是為什麼在二戰之後,西方國家在討論二戰爆發原因時,會將蘇聯與納粹德國聯繫在一起。



其實從沙俄開始,如果換另一種角度想,俄國的海軍並非一無是處。總體實力在世界排名上也算靠前,中流偏上水平,但是不論是從技術訓練等等都依靠西方國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俄國確實有自己的海軍優勢,但是與當時的殖民國家相比,很難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時由於沙俄統治末期以及蘇聯建成前半期,仿佛世界都在與這個國家為敵,再加上自己內部的動亂以及破壞力大的革命和清洗運動,也使得俄國的海軍力量更為薄弱。

在二戰之前,雖然很多國家都對納粹抱有敵意,但是對蘇聯也同樣高度戒備和防範。美國曾經依靠自己的工業基礎和軍售企圖擺脫經濟危機,但是對外軍售根本不考慮蘇聯,即便在某一些問題上蘇聯給的價格比某些國家還高一些。

為了發展自己的海軍,史達林不得不求助納粹德國,而當時的德國也答應轉讓給蘇聯一艘巡洋艦,但這一轉讓並非真心實意,這艘巡洋艦也根本沒有完工,但是雙方之間的軍事合作並未因此而停滯,蘇聯也並不止於納粹德國這個法西斯國家有軍事往來,包括義大利等一些其他國家,蘇聯也希望與其加深軍事合作。但是納粹國家與蘇聯的軍事合作並非真心實意,只是希望穩住這個大塊頭,所以在核心技術上蘇聯的海軍發展還是依靠自己的,尤其是對於史達林本人而言。

蘇聯利用重工業大發展的時機也建立了很多軍工廠,專門致力于海軍以及艦船的建設。總的來說,蘇聯的科學家們任務繁重,甚至還出現了行政命令干預生產導致事故發生。結果對於蘇聯而言進展迅速,很快蘇聯的海軍就在1939年左右成為世界第四。但是對於蘇聯幅員廣闊的陸地領土而言,海軍依然是其薄弱環節。若是與日本海軍公平對戰的話,自然落於下風。



但是日本國土面積較小,海軍力量集中,而蘇聯則至少要同時應付兩大戰略方向,所以在當時蘇聯海軍打不過日本也屬正常現象,畢竟國情不同。尤其是在蘇德戰場爆發以後,蘇聯的主要戰場在陸地上,而非海洋。面對德軍猛烈的軍事進攻,蘇聯很難再有餘力去發展自己的海軍。畢竟國家的生存是頭燈大事。同時之前的一些心血成果,因為德軍的猛烈進攻,為防備落入敵軍之手,只能自己炸毀。

對於蘇聯當時的科研人員而言,也心痛至極。但比較幸運的是蘇聯和日本並沒有發生正面交鋒,尤其是海軍方面,日本的真正對手是美國。所以蘇聯即便當時海軍力量薄弱也不必因為這一短板而擔心。即便之後日本大勢已去,蘇聯對日宣戰,所謂的戰場也是在陸地上。而戰爭結束以後,蘇聯則開始全力發展,其海軍和空軍這一短板也因為獲取了大量的德國資料,以及科技人員而獲得迅速提升。

但是蘇聯海軍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二月革命之初,俄國的海軍其實已經頗為孱弱,在日俄戰爭之中,沙俄遠東艦隊被日本聯合艦隊在旅順口之圍中擊潰,波羅的海艦隊向遠東派出的增援艦隻也在對馬海峽海戰中幾乎被全數殲滅,從此沙俄海軍一蹶不振。直至一戰十月革命開始之時也沒恢復過來。

十月革命蘇維埃取得政權之後,白軍政權的實力依然非常強大,而且除了少數官兵投奔紅軍之外,沙俄海軍大部分軍官和水兵都參與了白軍。

此外白軍還得到了協約國的支持,協約國甚至組織10多萬人的軍隊進行干涉,蘇聯能夠存活下來也是花費了大力氣的。

國內戰爭結束後,蘇聯又遭到了協約國的全面封鎖,並且被排除在巴黎和會之外,不過此時德國同樣遭遇排擠,兩個棄兒很快抱團取暖,德國曾經也是排名世界第二的海軍強國,對發展海軍的理論知識非常豐富,很多都教授給了蘇聯,也讓蘇聯迎來了海軍新的發展。



到了二戰,實際上我們不難發現就算是德國,二戰爆發時海軍也沒有形成規模,僅有的一艘航母「齊柏林」號還在建造,戰列艦、戰列巡洋艦無法跟英國直接對抗,而只能劍走偏鋒,大打破交戰。所以,在兩個海軍弱國蘇德之間,自然也就根本沒有像樣的海戰。

蘇德陸地戰場倒是打得熱火朝天,蘇聯為了抵抗德國已經傾盡全力,海軍的各大艦隊都調派了大量水兵上岸作戰,甚至連艦炮都搬上岸作為機動火力使用,並且立下了赫赫戰功,穿海魂衫的毛子也被世人熟知,成為了精銳部隊的代言人。

而戰前日本海軍陸軍水火不容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陸軍要北上,海軍要南下。但日本陸軍自從諾門罕戰役後便沒有繼續向北發功攻勢,而是一直處於守勢,而蘇聯因為忙於蘇德戰爭,也沒有精力向日本關東軍發動大規模進攻。

至於海軍,為了與美軍爭奪太平洋島嶼,除了少部分留在中國等地,海軍的主力基本上都投入了太平洋。中國方面艦隊之第一、第三遣華艦隊等海上部隊被先後撤銷番號,人員編為陸上守備部隊,僅保留駐香港的藤田類太郎中將率領的第二遣華艦隊和海南警備府,基本全都成了旱鴨子。更別提跟蘇聯打海戰了。所以蘇日雙方在二戰之中也沒有發生像樣的海戰。

至於為什麼二戰時期蘇聯海軍連五分之一的日本海軍都不如?恐怕是看到蘇聯海軍紙面數據吧。

二戰時期的蘇聯海軍擁有四個艦隊: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還有5個區艦隊:北太平洋區艦隊、紅旗阿穆爾河區艦隊、裏海區艦隊、多瑙河區艦隊和平斯克區艦隊。



裝備各型主要作戰艦艇276艘,其中戰列艦3艘、巡洋艦8艘、驅逐領艦7艘、驅逐艦52艘、潛艇218艘。護衛艦22艘、淺水重炮艦21艘、炮艦5艘、布雷艦18艘、布網艦4艘、掃雷艦80艘、快艇477艘(其中魚雷艇269艘、裝甲艇近百艘、獵潛艇77艘、掃雷艇53艘、護衛艇18艘)。雖然艦艇數量不少,但大都是小型艦艇,所以總排水量只有十萬噸左右。

此外還在建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2艘、巡洋艦10艘、驅逐領艦2艘、驅逐艦45艘、護衛艦15艘、掃雷艦25艘、淺水重炮艦6艘、潛艇91艘、獵潛艦12艘、布網艦10艘等。

官兵人數最多時曾經達到140萬人,至少也是一支非常有實力的海上力量。

當然相比日本來說就完全不夠看了,到太平洋戰爭前,日本海軍總噸位已經達到106.8萬噸,擁有10艘航母、12艘戰列艦、37艘輕重巡洋艦、130艘驅逐艦及數十艘潛艇,共編為10個艦隊,而且船型更新,所以,二戰時期蘇聯海軍也就相當於日本海軍五分之一的實力,倒也是事實。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