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的那些年:王羽求出路,李小龍獨步江湖,雙周一成大混戰

影評時光機 發佈 2020-02-04T07:07:05+00:00

從1901年香港有了第一家電影院,再到21世紀《無間道》、《功夫》等作品相繼問世,輝煌了一個世紀的香港電影逐漸迎來衰敗。

華語電影在世界範圍內有四大分支:香港電影、台灣電影、大陸電影以及新加坡電影,而這其中發展最早、世界名氣最響亮的自然非香港電影莫屬。

從1901年香港有了第一家電影院,再到21世紀《無間道》、《功夫》等作品相繼問世,輝煌了一個世紀的香港電影逐漸迎來衰敗。

而對於內地觀眾和香港觀眾,他們對香港電影的認知其實又是不同的,從70年代末期以後,隨著電視機的慢慢普及、錄影帶的流行,香港電影才算真正的走進了中國內地市場,故而香港電影對於我們(特指內地觀眾),真正的記憶時光,又可以簡單的分為三個時代。

*以下關於票房的描述,單位均為港元。

第一階段:王羽和一眾古典武俠宗師的老港片時代

1966年岳華飾演的「大醉俠」一角成了那一年最火爆的熒幕角色,胡金銓則憑藉這部電影,開啟了香港新武俠電影的時代。

而就在《大醉俠》剛剛火爆了一年不到,同樣是邵氏出品的另一部電影開始了另一段瘋狂時代,這部電影便是《斷臂刀》。而《獨臂刀》帶來的影響則是前所未有的,它取得了129萬的票房,成為了當年的冠軍,更創造了香港電影票房的歷史,直接將香港電影票房從10萬時代代入百萬時代。

而出演《獨臂刀》的王羽也就此成了香港電影的絕對王者,1967年、1969年兩部《獨臂刀》以勢不可擋的姿勢接連拿下了年度票房冠軍。但隨著諸多大佬與邵氏紛爭漸起,剛剛才嘗到電影甜頭的邵氏,頃刻間遭遇了分崩離析。

而王羽,同樣面臨了巨大挑戰,一時間票房寵兒的身份旁落,而王羽也開始了各種電影之外的花樣人生。

而這個攪局的時代中,最大的攪局者就是「李小龍」。

第二階段:無可匹敵的李小龍時代

李小龍從美國回來以後,去的第一家電影公司正是邵氏,但邵氏的「傲慢」最終將李小龍「趕出」了門外,而另一邊廂率領一眾兄弟從邵氏出走的鄒文懷,則如撿到了至寶。

不但許諾給李小龍高額片酬,更破天荒的承諾會在票房達標之外給予高額分紅,為了「看住」李小龍,據說鄒文懷會在李小龍上廁所的時間裡都守在門外。

而這種付出,很快就迎來了巨大回報。

1971年,李小龍屬於嘉禾的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兄》問世,票房319萬,而王羽的「獨臂刀」系列在同一年被交給了姜大衛,但這部集齊了姜大衛、狄龍、谷峰的《新獨臂刀》卻只拿到了159萬,成績不足《唐山大兄》一半。

一時間邵逸夫拍紅大腿,鄒文懷則做夢也要笑醒。

1972年李小龍第二部電影《猛龍過江》問世,票房530萬,再次刷新記錄,但這還不是重點,同一年李小龍還上映了另一部電影《精武門》,票房443萬,雄踞冠亞。

1973年邵氏反擊,一部《72家房客》拿下冠軍,票房同樣達到了五百萬,取得了562萬的新記錄,就在邵氏摩拳擦掌要和李小龍一決高低的時候,李小龍去世。

如果說岳華、王羽通過武俠電影,讓香港百姓愛上了看電影,那李小龍則徹底的開啟了電影成為香港娛樂領域重要支柱的時代,在李小龍如流星般絢爛的划過維多利亞之後,香港電影的大旗並沒有倒下,因為就在其後,還有著更為輝煌的30年大混戰時代。

第三階段:大混戰時代

簡單來說大混戰時代可以分為兩個小階段:「許氏兄弟時代」、「雙周一成時代」。

許氏一門出豪傑,許冠文、許冠傑兩兄弟在李小龍去世以後的第二年,開啟了三年的連冠生涯,其中《鬼馬雙星》、《半斤八兩》時至今日都是值得不斷回看的經典電影,許冠傑也憑藉這幾部電影成了70年代香港影壇、歌壇最輝煌的巨星。

許氏兄弟不但能歌能舞能演,而且力道悠長,在1977年冠軍短暫旁落以後,1978年又憑藉《賣身契》再次拿回冠軍,而且憑藉782萬票房成績再次刷新紀錄。

再然後的1981年開始,許氏兄弟又再次實現了前無古人的四連冠,他們與麥嘉創造的《最佳拍檔》成了那幾年香港影壇最為吃香的IP,同時他們也將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從1000萬拉到了接近3000萬。

但1985年以後,天又再次變了,也正是從1985年開始「雙周一成」徹底霸占了香港影壇,更是在1985-1999的15年里拿下了其中的14個冠軍。

1979年的時候,成龍就第一次拿到了冠軍寶座,1980年又實現了兩連坐,但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許氏兄弟聯手「光頭佬」,勢不可擋。

1985年成龍藉助洪金寶的《福星高照》再次奪回了冠軍,而且第一次將香港電影拉到了3000萬這一平台,而且就在1985年香港電影排行前四的電影中,成龍主演了四部,兩部男二、兩部男一,這樣的壯舉在其後也就只有周星馳的1992年可以壓下一頭。

從1985年開始,成龍、周潤發、周星馳三人實現了票房壟斷,而這三人也各自輪起了莊,1986年周潤發憑藉《英雄本色》拿下冠軍,再次刷新前一年成龍剛剛創下的票房紀錄,然後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成龍、周潤發來回交替冠軍,1988-1989年周潤發生涯里第一次實現連莊,但好景不長,1990年周星馳橫空出世,他壟斷了接下來的四年時間,並在1992年創造了史無前例,可能也後無來者的「7部電影,5部前五」的壯舉。

再然後,就沒有太多然後了,1994年周潤發憑藉《賭神2》將香港電影拉到了5千萬平台,成龍95-97年實現三連莊,周星馳99年憑藉《喜劇之王》拿下冠軍,從此香港電影結束了20世紀,進入了「沒落」的21世紀。

新世紀以後,除了周星馳再次憑藉《功夫》、《少林足球》拿下過票房冠軍以外,成龍、周潤發兩位已經開始慢慢的淡出票房榜,轉到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市場中去了。

屬於兒時香港電影的那些最美好的回憶,也基本就到此結束,新世紀以後除了劉德華、古天樂、劉青雲等人同樣各自風騷過數年,但論及總體性,那個輝煌的時代終究還是結束了。

(文/大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