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疫情,更要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

婚戀心理專家陳露 發佈 2020-02-03T07:45:51+00:00

1. 疫情期間,您認為大眾容易出現哪些不健康的心理?陳露:疫情期間,我們在情緒上是恐慌、焦慮,行為上是跟風、盲從,聽風就是雨。恐懼是一種立即的威脅造成的情緒, 比如說一隻老虎跑到你面前,這會令人相當恐慌,而我們現在的面對所謂的「老虎」威脅就是病毒。

1. 疫情期間,您認為大眾容易出現哪些不健康的心理?

陳露:疫情期間,我們在情緒上是恐慌、焦慮,行為上是跟風、盲從,聽風就是雨。恐懼是一種立即的威脅造成的情緒, 比如說一隻老虎跑到你面前,這會令人相當恐慌,而我們現在的面對所謂的「老虎」威脅就是病毒。焦慮是另一種不同的東西,我們總是陷入這樣的假想當中:如果我們感染了病毒…如果我和家人發生了可怕的事情…怎麼辦?焦慮是跟「未來」有關的情緒。你想像一個不確定的、無法預測的未來,把那個無法預測的未來帶到現在當下。對人來說,想像的焦慮和真實的焦慮對人造成的緊張的體驗是一樣的。

人的本能是要去掌控局面,當自己完全掌控不了時,背後往往是無力和失控又不甘心,於是我們一定要做些什麼,來緩解焦慮。比如「雙黃連事件」,媒體發出來的文章並沒有說到對病毒可以起到預防作用,但大家都衝到藥店去了,對於大眾來說,只是獲得一種聊勝於無的掌控感。但是,如果你去買,我也跟著去買,集中瘋狂搶購,這樣人為地製造新一輪的恐慌和焦慮。

2. 您能否分別談一談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心理?

陳露:我們現在所產生的情緒、行為反應,是正常人面對非常時期所產生的正常反應。面對這次疫情的突發,尤其是嚴重的疫區,大家不得不宅在家裡,心裡大多都可能會有被動和恐慌,畢竟此次疫情來得太突然。於是,一旦有新的信息、新的興奮點,大家的情緒就會過度反應,導致「病急亂投醫」的行為。

另外,當我們被動宅在家裡,時刻關注疫情蔓延和確診數字,……不停刷手機上的關於疫情以及相關的信息,天天暴露在過於嚴峻、悲傷、或者比較令人氣憤的信息流之下,會不自覺地捲入,甚至產生「替代性創傷」,可能會產生睡眠障礙(難以入睡、易驚醒),易激惹或易發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於是,疫情本身會讓人很焦慮,但是我們創傷性的應對方式可能讓我們更加焦慮,產生新的負面影響。


3. 出現這樣的心理,該如何調整呢?

陳露:恐懼和焦慮,這兩者,都存在於我們身體里。面對看不見的危險和不確定,必然緊張、焦慮、恐懼,這是正常的反應,能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讓我們更加謹慎,做好防範措施。

而有些很大膽、很大條的人往往預警系統啟動晚,等出了問題就有點晚了。所以,適度的焦慮和恐慌是正常的,只是需要把握一個度。如果緊張到睡不好覺,易激惹,影響正常生活了,那可能就是過度了。

所以,一般說來,有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任何極端的情緒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會自然緩和下來,最長不會超過四周,90%-95%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回到原來的軌跡當中。所以,即便有恐慌和盲從,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定程度上,也是自我保護的反應。


4. 從心理健康角度而言,您覺得大眾應該如何健康應對此次的疫情?能否教授給大家一些心理調節的方法?

陳露:有個情緒放鬆5步法分享給大家。

1、感受著自己的焦慮和恐慌的情緒。區分是現實的焦慮,還是想像的焦慮。

2、緊張和放鬆交替進行。想像在你的雙腳膝蓋中間夾著一個硬幣,然後兩個膝蓋儘可能用力,然後雙手拳頭緊握,手臂用力,臉部肌肉用力。保持最緊張的身體狀態,並且增強那個緊張,在心裡從一數到三,保持這個緊張狀態,一二三。做一個深呼吸,然後釋放那個焦慮,放鬆下來。至少做三到五次,讓自己緊張,然後再放鬆下來,然後再重複。一般,情緒從緊張到放鬆需要20分鐘。

3、做 「看、聽和感覺」的覺察練習。首先是,覺察眼睛所能看到的三樣物體,比如說,現在我看到電視機,我看到空調,我看到白牆。 然後,去感覺聽到的聲音,比如說,我現在聽到燒水的聲音,聽到鬧鐘的聲音,我聽到空調的聲音等等。 最後,覺察三個身體上的表現。現在,我覺察到我的腳踏在地板上,我覺察到我手放在椅背上,我覺察到我穿著紅色的外套。

就做這樣的練習,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身體感知到什麼。這樣的目的是從紛亂的情緒抽離出來,轉移和聚焦到當下具體的事物上,處於一種相對放空的狀態。

4、給自己種下安全的心錨,以便給自己精神和情緒上的安全感。在我們心裡,都有個地方可以代表安全感。比說,有人想到紐西蘭大片的綠油油的農場,他覺得那個可以讓他感覺平靜。 你可以在心裡做個想像,花點時間,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這可能是你小時候覺得安全的地方,也可以是你自己想像創造出來的地方。很鮮明地想像,想像細節,確保自己想到那個畫面,會有安全感。安全的心錨,讓自己精神上、情緒上、身體上都保持平靜。



5、行動。行動是我們如何面對恐懼,用一種最高效能的方式行動。最高效能的方式是配合專業醫療人員的指示,如何增進自己的安全和健康,包括勤洗手,經常戴口罩,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等等。 這需要理性地選擇和掌握一些權威機構發布的訊息。另外,對創傷性事件特別有代入感或者同理心的人來說,還是適當迴避一些悲傷的訊息,轉移注意力,儘量讓自己的生活保持相對輕鬆,相對健康的狀態。

以上,這五個步驟,不是說你要完全按照這個順序來做。如果其中一個步驟對你來說最重要,你就聚焦在這個步驟上就行。 如果你經常練習這五步驟,你的生活效能會提升,讓自己處在相對平和的狀態,用來面對這樣艱難的時刻,當然,這樣的練習也需要時間。

另外,我們也可以調整看待此次疫情的角度,至少,除了醫療等相關專業人員有家不能回,更多的普通百姓可以有一段難得的假期可以陪伴家人,練習廚藝,享受美食,整理柜子,早上睡到自然醒,創造出各種室內活動等等,有機會去感受一種不一樣的「慢」生活,養心,養性,養身體。

既然「疫情」已經發生,有情緒也是正常的,情緒本身也沒有對錯,只是不做過激的行動就可以,換一個視角,多從積極、正向的角度去看問題,也許是緩解焦慮和恐慌的方法之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