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數學的哲學家獲諾貝爾文學獎,卻多次入獄,人生起伏……

譯林出版社 發佈 2020-02-06T08:02:05+00:00

伯特蘭·阿瑟· 威廉· 羅素今年是著名哲學家羅素逝世50周年也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70周年作為數學家、哲學家、文學家同時又是教育實驗者、流俗反抗者、和平主義者羅素集多重身份於一體在各個領域建樹非凡他98年漫長的人生同樣跌宕起伏,富有傳奇色彩:娶過四任太太,擁有過無數的情人寫過17

伯特蘭· 阿瑟· 威廉· 羅素

(1872-1970)

今年是著名哲學家羅素逝世50周年

也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70周年

作為數學家、哲學家、文學家

同時又是教育實驗者、流俗反抗者、和平主義者

羅素集多重身份於一體

在各個領域建樹非凡

他98年漫長的人生同樣跌宕起伏,富有傳奇色彩:

娶過四任太太,擁有過無數的情人

寫過170本書和上千篇論文

掀起第三次數學危機

因堅持參加反戰活動多次入獄

作為議會候選人代表女性選舉權參選

……

他留下了非常多幽默機智的名人名言:

數學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夠被證明的東西。

你能在浪費時間中獲得樂趣,就不是浪費時間。

不要為自己持獨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為我們現在所接受的常識都曾是獨特看法。

……

乞丐並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他肯定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羅素《幸福之路》

他的的思維方式和人生態度廣受歡迎。

愛因斯坦曾說:「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王小波也對他推崇備至。

人生的複雜多樣在這位偉大的哲學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方面,作為通俗意義上的聖賢和人類導師,他的一生漫長、豐富,激盪起伏;另一方面,作為學術專業意義上的哲學家,他在數學-邏輯和哲學領域所做出了卓越貢獻、立下了清晰路標。

半個多世紀後,另外一個英國人,同樣作為哲學家的A.C.格雷林在《羅素》一書中將羅素的多重面貌娓娓道來。

(英國)A.C.格雷林 著

張金言 譯

1 「在數學中最令我欣喜的,

是那些能夠被證明的東西」

羅素出生在英國的名門望族,他的祖父約翰· 羅素勳爵赫赫有名,曾兩度任英國首相,他提議通過1832年的議會選舉法修正法案,成為走向議會民主化的第一步。

羅素的父母是奇特而引起爭議的一對,他們獻身於進步事業,比如主張計劃生育和爭取婦女的投票權。但他們在羅素很小的時候便去世了。

幼年時候的羅素聽話,性情又溫和,在古板嚴謹的蘇格蘭長老會教徒祖母的影響下長大。

羅素的童年生活很孤獨,但首先並非不快樂。他有德國和瑞士保姆,在很早的時候講德語就同講英語一樣流利;他愛上了彭布洛克鄉館那片廣闊的土地,從那裡可以看到周圍鄉間的美景。

他寫道:「我熟悉花園的每個角落,我年復一年地去一個地方尋找報春花,去另一個地方尋找紅尾鴝的窩巢,還有從一簇常春藤中長出來的刺槐花。」但是隨著青春期的來臨,不管在情感上還是理智上,他的孤獨越來越讓他痛苦。

依靠探索大自然、書籍和稍後的數學,他才免於遭受精神上過大的痛苦。

11歲的時候,羅素的哥哥弗朗克開始教他幾何學,這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劃時期的重大影響。羅素曾說那種經驗「同初戀一樣令人眼花繚亂」。

歐幾里得最為著名的數學論著《幾何原本》扉頁

在他與理解前面的命題一樣容易地掌握了被稱為「笨人難過的橋」的第五命題之後,羅素感覺到:「這是我第一次看清我也許有些智慧。」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歐幾里得幾何是從公理開始的,而當羅素要求對公理加以證明時,堂哥就回答說,公理是必須承認的,不然幾何學就不能展開。羅素勉強接受了這個意見,但是當時在他心中引起的懷疑卻一直保留下來,決定了他以後在數學基礎方面的工作進程。

2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數學家

相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這一身份來說,羅素的數學家和哲學家身份更加廣為人知。

羅素於1950年獲諾貝爾獎,圖為他從瑞典國王手中受獎

他是憑藉什麼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呢?

諾獎授獎詞提到了《婚姻與道德》一書。

羅素在這本書里集中探討性與家庭生活,他認為性道德應該依據的一般原則要簡單而且要少。首先,性關係應該「儘可能建立在男女之間的深摯、認真的愛情之上,這種愛情溶進雙方的整個人格並且導致一種結合,使每一方都從中得到豐富和擴展」。其次,有了孩子就應該使其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充分的關照。

羅素與家人

羅素講這些話時帶有一定程度的反諷意味,因為他意識到自己由於通姦、離婚、未婚同居以及對於向公眾隱瞞所表現的滿不在乎的態度而受到責罵,這些事在當時都是招來極大非議的。但是這些原則合在一起卻表示對傳統道德規範做出了某些重要的修改。

當時許多人都對羅素的觀點表示出很大的震驚。《婚姻與道德》一書使羅素在1940年失去了他在紐約的工作,十年後這本書使他獲得了諾貝爾獎,加上傳說他喜歡女性陪伴,所以許多人說他是個好色之徒。

羅素的情人奧托琳•莫雷爾夫人

羅素具備必要的勇氣和清晰的邏輯說服力來表達這些思想,希望把新鮮空氣送進生活中最需要它的地方。儘管在過了一個世紀之後,人們的態度和實踐都發生了革命(其所以可能一部分原因也是由於羅素的倡導),作為對抗反動的特效藥,他的論證仍然值得我們去讀。

「把票投給羅素吧,讓女性有選票從而能保護孩子們」

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有這樣的評價:

「In recognition of his varied and significant writings in which he champions humanitarian ideals and freedom of thought」

(表彰他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不斷地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

3 「汝不應隨眾作惡」

祖母在羅素12歲生日時贈給他一本《聖經》,扉頁上寫下了她喜愛的一句箴言:「汝不應隨眾作惡。」這句話成了羅素終生信守的準則。

羅素反對過布爾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支持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國的戰爭努力,並曾有力地奔走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立即爆發,還強烈抨擊過越南戰爭的現實。他終生致力於向戰爭宣戰,直到以九十七歲高齡去世為止。他早年和晚年的反戰活動都招來敵視並使他被關進監牢。

羅素與孩子們

他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是一戰還是越南戰爭,其本質都是殘暴、愚蠢、侵略的本能所驅使,這些本能一旦失去控制便什麼事都幹得出來:轟炸婦女和兒童,使用有毒化學物質,用宣傳和謊言矇騙本國人民。

人類遭受的苦難也給他帶來無盡的痛苦: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而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4 羅素在中國

1921年,羅素受到邀請到北京作為期一年的訪問教授。同許多在中國待上一段時間的人一樣,羅素也愛上了這個國家。同這許多人中的大多數一樣,他也喜歡把中國人本身浪漫化。

他稱讚他們的幽默感、洞察力、對美好事物的欣賞以及對文化和學問非常文雅的喜愛。但是不知為何他看不到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中大多數人過著多麼艱苦的生活,也看不到古代傳統多麼嚴重地壓垮和阻礙了中國。

羅素偕妻子多拉來華講學,與中國學者合影

他在中國期間,許多人問他中國人應該怎樣生活、應該怎樣思考和中國怎樣才能擺脫貧困和封建式的分崩離析,對此他並不願讓自己作為一個可以提出忠告的人。

一年後,羅素完成了《中國問題》一書,全面和系統地闡述自己中國觀,至今仍被人們廣泛關注。

在牛津通識讀本《羅素》的最後,A.C.格雷林這樣評價他:

不管人們選用什麼尺度,羅素都算是一個有著偉大才智的人。他改變了哲學的進程並賦予它一種新的性質。就人們自身的活動範圍來講,歷史上很少有人可以得到這樣的評價。……他確實是一位可以同亞里士多德、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並肩站立的超乎尋常的偉人。

(英國)A.C.格雷林 著

張金言 譯

「牛津通識讀本」《羅素》的作者格雷林是分析哲學名家,由他來寫一本介紹羅素的書,自然是十分貼切可靠。本書的譯者是張金言教授,他在上世紀80年代就大量介紹和翻譯分析哲學,是改革開放時代關於分析哲學最早的譯者和研究者之一。張金言先生早年畢業於民國時期的老北大英文系,英文極好,後來做英美哲學研究,尤精於分析哲學。記得上世紀80年代向張先生請教過分析哲學英文原著中的若干問題。那時候讀過張金言先生翻譯的不少文字,我敢說張先生的翻譯幾近完美,稱得上信達雅

——哲學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趙汀陽

本期編輯:大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