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郢陷落:秦國的南線大捷 徹底擊落楚人的大國地位

冷炮歷史 發佈 2020-02-03T08:28:38+00:00

除了用野戰軍進行會戰,或是有其他勢力亂入分擔壓力,郢都在新的形勢下是岌岌可危。後期的楚國基本上退出了諸侯爭霸的第一梯隊因此,秦國對楚作戰的最終成功,可以算是意義完全不亞於對趙國的長平之戰得勝。

由於徹底占據了巴蜀和漢水上游,楚國的核心區域對秦軍幾乎沒有天然的地理屏障。除了用野戰軍進行會戰,或是有其他勢力亂入分擔壓力,郢都在新的形勢下是岌岌可危。為了繼續給楚國造成持續性打擊,秦人也及時調整進攻路線。


於是在公元前278年的夏末秋初,關中大軍從宛城出發,再次沿漢水向著楚國的鄧城和鄢城進發。前者就在今日的襄陽附近,而後者則位於今天湖北的宜城市東南。此外,還有從巴蜀東進的水軍船隊,沿著長江向著三峽地區的西陵前進,完成對楚國核心地帶發動鉗形攻勢。

由於在一年的戰爭中,秦人已經充分地偵查地理和水文環境,所以這次行軍基本上是輕車熟路。相比之下,部分在南陽盆地防禦的楚軍已被抽調用於遠征西南夷,兵力較之以往更加薄弱。鄧城等地的防禦設施還沒有來得及整修,在強攻面前只能迅速淪陷。


隨即,秦軍到達了對楚人非常重要的陪都--鄢城。在聽聞鄧城被攻陷後,本地守將和貴族世家已紛紛動員部眾,決心同來自國都的主力一起保衛城市。但和以往不同,他們選擇紮營對峙,而非像過去那樣輕率出動。縱使秦人不斷罵陣和公開羞辱,也僅僅下令讓弓弩手進行遠程還擊。這種避免展開大規模陣戰的措施,反倒讓秦國方面有些不適應。

楚國的新策略就是依託兩山之間的城鎮,並以江漢平原富饒的魚米產出作為後勤支撐,坐等補給線較長的秦軍消耗完口糧。後者雖然慣於攻勢作戰,也有強調殺傷率的名將白起率領,但終究難以在大規模對峙中占得便宜。經過幾番無效的試探,才注意到城市附近的漢水支流--蠻河。


此時正好趕上秋季,也是漢江水量最大的階段。如果能成功的引水破城,效果必將事半功倍。因此,秦軍利用對手的消極防禦態勢,用部分兵力不斷前往襲擾消耗。與此同時,他們驅散了戰區附近的楚人居民,在保密度極高的情況下修建引水渠,將人造洪水引向鄢城的夯土外牆。

這一做法的後果極其慘烈。洪水從鄢的西城牆進入,迅速席捲到城市東部,使得周邊楚軍的營地徹底泡湯。由於有城裡數十萬軍民的屍體堆積城東,從而導致滿城都漂浮著屍體,以至於楚人將東城貶稱為臭池。


就連策劃人白起和秦軍執行者們,都無比震驚於自己的水攻傑作。由於城市裡飄滿了疫水與屍體,當地的府庫、存糧和軍械都不能為自己所用。圍攻者不僅找不到足夠的民夫收拾殘局,自己也因高強度的土木作業而陷入了缺糧困境。加上由他們自己製造出的疫區,讓許多身體虛弱的士兵感染疾病。於是白起下令見好就收,在將爛攤子留給楚國後先行撤退,只留下部分減刑罪人和他們的家屬繼續占據小片未遭污染區域。

在南面的長江沿岸,秦國水軍經過1-2天的戰鬥,又將楚國的又一門戶西陵攻陷。至此,江漢平原的西部和北部已徹底洞開。早些時候被派往西南遠征的莊蹻,也在巫郡被切斷與本土的聯繫。若再考慮到中原諸侯的無意援助,整個楚國的首都圈都失去外援。


此時,楚國的防禦思路和地緣政治弱點也暴露無遺。由於威脅長期來自北方晉國或者江東吳越,所以楚人一直對長江上游重視不夠。他們的傳統國防思維是以鄂北山地為城牆,用長江漢水當護城河。相應的,土石城牆反而容易遭忽略。這既是因為舊的築城技術難以跟上定居點擴張的步伐,也有楚人自己長期雄霸南方的客觀因素。因此,許多非邊境要塞都長期沒有城郭,直到吳起從魏國南下才有所改善。至於占地面積最大的郢都,更是沒有足夠保護全境的城防系統。


由於意識到首都即將淪陷,楚頃襄王開始組織附近貴族向東遷徙。那些封君實際上就是的大小不等的地方軍事首領,他們瓜分相當寶貴的江漢土地,導致首都防禦圈的軍政不齊。彼此的駐地也沒有修建城防設施,根本不能起到拱衛效果。如今,秦國大兵所至,就紛紛逃往安徽和江淮尋找新的居所。這一舉動無疑也引發了民心的恐懼和驚恐。為了維持中央宮廷的運作,楚頃襄王就提前將一些國之重器和機構遷徙到陳國古城。自己僅僅帶著中軍王卒和楚王衛隊留守郢都。


在這樣的背景下,郢都順理成章的遭到秦軍攻陷。歷代楚王的陵墓和宗廟遭到劫掠和報復性破壞。此外,秦人甚至打到了湖北潛江的竟陵,將當地的王室宮殿章華台付之一炬。但要再繼續往東,就是很難繞開的雲夢大澤。如果選擇從南邊繞道,秦軍主力也會因缺乏足夠舟船而進展緩慢。至於北邊的隨棗走廊,還有拚死護駕的楚王衛隊。於是,白起只能暫時停下了侵略步伐。

作為這場戰爭的餘波,楚王還出於權宜之計,選擇割讓長沙以西的全部領地。到了公元前276年,又趁著白起對魏國用兵的機會,出兵收復了大冶、陽新一線的銅礦產地。這讓楚軍在戰國後期依然能保住自己的武器原料供應。但除了遠在西南飛地的莊蹻孤軍,他們在西部的高緯度區域已不再具有任何存在感。


此後的楚國,完全萎縮到了長江中下游位置。雖然在戰國末期攻滅魯國,並在江南進行休養生息,但還是完全喪失繼續與秦人爭雄的能力。秦國則因為剪除了位於南翼的重大威脅,可以放手向中原諸侯展開全面進攻。

因此,秦國對楚作戰的最終成功,可以算是意義完全不亞於對趙國的長平之戰得勝。楚人的向東節節敗退,實質上是為暴秦兼并六國讓出了身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