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對肝癌是否真的有效果?這個研究告訴您

vili肝病大講堂 發佈 2020-02-03T08:30:23+00:00

參考文獻:Studyon the anti-tumor mechanism related to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Bombyx Batryticatus on viral and non-viral infections of hepatoc

HCC的腫瘤微環境

腫瘤相關機制可限制宿主在腫瘤微環境(TME)中的免疫功能,並降低抗腫瘤免疫能力的效率。

這種現象在HCC發生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在此過程中,具有免疫感受態細胞的腫瘤浸潤對預後有重要影響。

HCC被認為是一種免疫原性腫瘤,由於病毒性和非病毒性發病機制引起的潛在慢性肝臟疾病而出現在慢性發炎的肝臟中。這種炎症導致腫瘤發展,並與更高的腫瘤免疫原性有關。HCV和HBV還可以驅動免疫介導的炎症反應,從而促進腫瘤的改變,HBV還可以在整合宿主細胞DNA後通過直接致癌轉化來介導其致癌特性。

肝臟發展成腫瘤與豐富的免疫細胞浸潤相關。一些分析表明,大約25%的HCC具有較高的炎症評分,並具有較高或中等水平的淋巴細胞浸潤。宿主試圖介導抗腫瘤反應,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在實體瘤中形成很大的成分。這些浸潤可提高免疫耐受性,並已顯示出較差的預後。

通常,HCC包括病毒感染和非病毒性環境。這兩類HCC執行不同的基因表達和途徑。

中藥在腫瘤微環境

作為一種輔助和替代藥物,中藥療法具有副作用低,耐藥性低和作用持續時間長的優點,已廣泛與抗腫瘤藥一起用於治療各種形式的癌症,並且被認為是新型治療劑的潛在來源。

目前已將薈萃分析和網絡藥理學用於研究的TCM的抗腫瘤作用的機制。

然而,很少有研究涉及中醫機理與免疫微環境之間的關係。

中藥僵蠶

僵蠶Bombyx batryticatus(B. batryticatus)是中,韓,日傳統醫學體系中的常見動物藥物,已被用於治療驚厥,癲癇,咳嗽,哮喘,頭痛,皮膚瘙癢,扁桃體炎,蕁麻疹,腮腺炎和紫癜。

近年來,關於僵蠶的抗腫瘤作用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並證明了其對人類癌細胞系(例如子宮頸癌,肝癌和胃癌)的抗增殖作用。

但是關於僵蠶對抗肝癌的機制仍不清楚。

新研究

來自蘭州大學的科研人員對僵蠶抗腫瘤的分子機制進行了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建立了網絡藥理學整合的TME策略,以揭示僵蠶相關化合物對HCC 的藥理作用機理。

結果顯示僵蠶抗HCC的分子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與腫瘤的微環境有關。僵蠶可通過作用於不同的靶標來調節相關HCC中的巨噬細胞,從而發揮其抗癌作用並改善患者的預後。

總之,僵蠶抗HCC的分子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與腫瘤的微環境有關。同時研究人員認為儘管在中國普遍認為僵蠶是一種安全的中藥。

但是,僵蠶使用的安全性不能忽略。基於報導文獻,過量和誤用導僵蠶可導致中毒事件的發生

目前,公認的僵蠶不良反應的原因是過敏反應。此外,作為一種傳統的動物藥物,僵蠶中的一些同種異體蛋白質可能引起過敏,甚至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代謝紊亂和功能障礙

因此,應該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確認哪些成分正在引起僵蠶使用的副作用或中毒,並探討相應的使用範圍。

參考文獻:Study on the anti-tumor mechanism related to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Bombyx Batryticatus on viral and non-viral infection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