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國經典劇《黃真伊》中,看韓國古代男子頭戴的幅巾

小銀子壁紙 發佈 2020-02-03T09:14:44+00:00

改編自金琸桓的長篇小說《我,黃真伊》韓劇《黃真伊》算是一部比較考究的韓國古裝劇,此劇的主線有兩條,黃真伊的感情路和學藝路。

改編自金琸桓的長篇小說《我,黃真伊》韓劇《黃真伊》算是一部比較考究的韓國古裝劇,此劇的主線有兩條,黃真伊的感情路和學藝路。

2006年,彼時的張根碩是19歲的少年,出演黃真伊的初戀情人恩浩少爺無論是從外形還是氣質上都非常契合。

特別是他飾演的少年恩浩頭戴幅巾時那種粉雕玉琢的美少年形象更是讓人驚艷,與比他大九歲的河智苑站在一起時,宛如金童玉女。

今天小銀子就跟大家聊一聊這部劇中的少年恩浩頭戴的幅巾

1、源於中國

中國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幅巾之名早見於《後漢書·鄭玄傳》:「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見。」《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亦有記載,裴松之注引《傅子》:「漢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為雅。」這種厭棄冠冕公服,以幅巾束首的風氣,一直延續到魏晉仍十分流行。

幅巾在宋明時期亦是流行的頭巾之一,士大夫常喜戴之。

幅巾又稱巾幘,或稱帕頭,我國古代男子束髮用的巾,是一種表示儒雅的裝束。

原先的幅巾作四方形,使用時有前幞後,包住髮髻,於腦後縛結。北周武帝對其作了改進,於方帕上裁出四腳,並將其接長,形如闊帶,裹發時巾帕覆蓋於頂,後面兩腳朝前包抄,自上而下,繫結於額,前面兩腳繞至顱後,縛結下垂。在幅巾的基礎上演變出了幞頭。

之後的幅巾形如風帽,用整幅的巾,從額往後包發,並將巾繫緊,余幅使其自然垂後,垂長一般至肩,從而形成一個簡單的帽子。

例如我國湯顯祖畫像中的幅巾:畫像中的湯顯祖,頭戴幅巾,神思深邃、目光堅毅。

由於製作簡單,所以在古代下到布衣百姓,上到公卿貴族,一般都喜歡戴。只是製作的材料不同而已。用葛布製成,稱為「葛巾」,多為布衣庶人戴用;用細絹製成,則稱 「縑巾」,為王公雅士戴用。軟裹巾。

其實除了男性戴幅巾,女性其實也是戴幅巾的。

明代女子戴幅巾有好幾種情況。一是道姑裝扮,「到西壁樹上系了一條索子,自己包了幅巾,竟是道姑打扮」;二是禦寒物,這個多見於明末及清擬話本,比如醒世姻緣「郭氏戴著幅巾,穿著白氈套襪、烏青布大棉襖、藍梭布裙」;三是行院女子,如柳如是訪錢謙益「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口便給,神情灑落,有林下風」。

明亡之後,清初許多人的畫像中還佩戴幅巾,只是沒了髮髻,幅巾明顯低矮了許多。

清初文人們愛戴幅巾,其實是想通過它來表明自己的氣節。

比如寫《圓圓曲》怒斥吳三桂"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清初著名詩人吳梅村畫像,也帶幅巾:

明代幅巾多為學者所帶,總體形制一樣個別細節也是有所差異的。一般來說穿深衣的時候帶幅巾,在明代有幅巾深衣一詞。當時明朝的藩屬國朝鮮參照明朝的衣冠制度,也同樣在全國普及幅巾。

《明史·輿服》外蕃冠服篇中記載道:「外國君臣冠服。洪武二年,高麗入朝,請祭服制度,命制給之。」「宣德三年,朝鮮國王李裪(朝鮮世宗)言:『洪武中,蒙賜國王冕服九章,陪臣冠服比朝廷遞降二等,故陪臣一等,比朝臣第三等,得五梁冠服。」可見韓服受我國文化的影響之深,只是在外形的尺寸和顏色上有所區別,不得僭越宗主國。

後來因為滿清的剃髮易服這種漢族傳統男子冠帽頭飾現在被很多人誤認為是韓國特有,其實是來源於中國古代。

《黃真伊》劇中恩浩戴的幅巾:

2、韓國幅巾

幅巾因為儒家被朝鮮半島所接受,李氏朝鮮也繼承了幅巾,並且將其延續了近三百年。

古代朝鮮有著「小中華」之稱,上至君王,下至草民身上都洋溢著濃濃的中國風。這在韓國的紙幣上也有反映,除了萬元大鈔上的朝鮮國王的形象,千元小鈔上李朝孔儒學家李滉先生的裝束也是如此。韓元上他身著幅巾和朱子深衣,儼然儒學大家的形象。

韓國幅巾主要是受到明代幅巾的影響而形成的,韓國幅巾兒童還有學子們戴的比較多,一般士大夫戴的比較少。

一般來說應該搭配深衣,但是我們現在比較常見的是男孩冠禮之前的禮帽作用,也就是未成年公子可佩戴。

劇中的恩浩就是貴族未成年公子,黃真伊是官府教坊里的藝妓。兩人在年少時相愛。

還有韓劇《大王世宗》劇照:完全明代款式,尤其是大帶、幅巾完全照明代所做。可惜我國古裝劇很少能看到這些。

韓國現在兒童周歲時還會穿韓服、戴幅巾。佩戴起來很方便,與明代的幅巾基本款式也相近。

我國宋明時期幅巾一般用黑繒製作,在當前韓國卻發展得相當華麗,特別是古裝劇中。

《黃真伊》劇中的恩浩卻有各色的幅巾,配合不同的場景也在一定程度詮釋著角色的心理變化:

恩浩與同伴玩耍時已經見過湖中訓練的黃真伊。初見到真伊的那一霎那就抓住了恩浩非此女不娶的心。

頭戴幅巾真的很考驗臉型和顏值,一不小心就容易顯胖。還好劇中的張根碩當時才19歲,是一枚青蔥少年,臉整體卻有種脆弱的、淒婉的美,眼神堅毅,笑容又很溫暖,黃真伊這部劇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恩浩。

黃真伊的第一段感情,也就是與金恩浩少爺的初戀,美麗動人。這時恩浩的幅巾鮮艷且明媚,就像這個美好的少年一樣生動,彼時的恩浩就像天上掉下來的小天使那樣的角色,善良、溫柔、純潔、俊朗、體貼……倆個純情少男少女在最完美的情境下,完美的戀愛了。

韓朝鮮時期的藝妓是個矛盾的職業,既卑賤又高傲。卑賤,是因為社會給予它的定位低下,可任人玩弄踐踏和唾棄;高傲,因為她們兼任「妓女」和「藝人」的兩重身份,比其他女人擁有的更多的藝術才情和錢財。

而黃真伊就是那個時代里身份最卑微低賤的藝妓,恩浩的父親同時看中黃真伊,為了一個女人恩浩在大庭廣眾中與父親拔劍相向。這時候恩浩的幅巾開始像暗色系轉變,也暗示著兩人在那樣等級森嚴的社會,兩人有著如此大的身份差距,且他們當時還很不成熟,這段戀情註定不會有結果。

最後頭戴黑色幅巾的恩浩在雨中苦等一夜,再加上患了相思病,日夜想念著真伊卻無法相見,最終病倒死去。

「行至黃門前時,馬居然悲傷得不能前行,黃出門解上衣小褂蓋在棺上,棺始行。」,「玄月亭,自此埋葬你我的愛情。」其實埋葬的何止是愛情。

河智苑版的《黃真伊》是我追的第一部韓國歷史劇,知曉了一位古朝鮮歷史上流傳至今的一代名妓:黃真伊,色藝雙絕,不但詩詞做的好,舞蹈也好,唱歌也好,琴彈的也是頂尖。

如果說這麼多年重刷多變的我對這部劇記憶最深的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字「情」!

整部劇也正是圍繞著豆蔻年華時的黃真伊與官宦子弟恩浩的愛情悲劇引發了對封建制度的抗爭!純潔的愛情卻因為出身和門第的差距遭受無情的打壓和拆散,最終以悲劇收場。

其實這部劇不至於風月,還在於反抗封建以及女主對於理想的追求,黃真伊這一生可以說是一個不斷超越,不斷突破自己的一生。她在舞、琴、畫、棋、詩等方面的造詣,也隨著她刻苦、大量、重複、精準的練習,水平日臻完善,達到了當時朝鮮半島頂尖高度!

最終,黃真伊愛過,恨過。最終,歷經磨練,終於實現理想,成為一代名妓,同時也是一代藝術家。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

小銀子壁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