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春節各地風俗不同,歡天喜地過大年!

尼古拉斯憶心 發佈 2020-02-03T09:18:35+00:00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接下來,小編就帶你盤點各地過年風俗吧華北地區HAPPY NEW YEAR北方的春節,除了必不可少的廟會各地又有多種獨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日子

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

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奠祖先

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

為主要內容

接下來,小編就帶你盤點

各地過年風俗吧




華北地區

HAPPY NEW YEAR

北方的春節,除了必不可少的廟會

各地又有多種獨特的習俗


捏油燈:在山西晉西北的岢嵐縣民間,從正月初十至二月初二,人們在幾個晚上都要點油燈。嵐縣人捏燈盞,是用面捏,所用面,有蕎面、糕面數種。捏蕎面燈盞,要捏成形後放在籠屜中蒸熟;糕面,即軟黃米麵燈盞,是在做成蒸熟的素糕後才捏成燈形。有的人家也用玉米面、蕎麥麵做燈。用白面做的叫「銀燈」,用玉米面做的叫「金燈」,用養麥面做的叫「鐵燈」。

剪春幡:在南陽鎮平一帶,農村婦女習慣於立春日用彩色綢布剪制「春雞」、「春燕」、「春花」、「春柳」等,綴於小兒臂上,男左女右,以為立春之標誌。

跑竹馬:這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流行於山西省內各地。這種活動內容,通過有關資料的證實,至少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是風行於山西農村、城市一種民間活動形式,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鬧「紅火」時活動於廣場或街頭巷尾。



西北地區

HAPPY NEW YEAR

西北地區的春節傳統

有一種大江東去的豪邁


隴縣社火:是節日迎神賽會扮演的雜戲雜耍。 「 社火 」的淵源是在祭祀土神穀神的活動中,逐漸加進了其它雜戲雜耍的 「 百戲 」廣場娛樂活動。起初,是作為民間趨吉避凶的社祀方式之一,以後逐漸演變成了迎春賀年的娛樂活動。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破五:意思過了今天過年中所忌諱都破了,生產開始正常,清晨鳴炮慶祝,但這一天也是忌諱最嚴的一天,呆家裡不作事更不能出門。今天也是過年敬香供神最後一天,晨、午、晚每次都要鳴炮。



華中地區

HAPPY NEW YEAR

作為中華民族發祥地

中原地區保留了大量傳統民俗


漚柏枝:豫西一帶,農曆正月初一最早起床的人第一件事是將除夕堆放在院中配有麥糠或穀草的柏枝點燃,俗稱「漚柏枝」。漚柏枝時有的全家大人小孩要從柏枝火上跨過,稱跨旺火。有的還在當院中高掛一燈籠,稱作掛天燈。據說,掛天燈、漚柏枝、跨旺火可鎮妖除邪,尤其可防止凶神。

冬舂米:漢族民間歲時風俗。流行於安徽和縣、含山等地。每年冬至後第三個戊日,恰好是農曆臘月初六或初七,民間稱作「臘米工日」。這天取水舂米,邁入倉中,故稱冬舂米,是在黃米的基礎上再囤制一次。

放人丁炮:漢族歲時舊俗。流行於安徽歙縣地區。農曆正月初二,各宗族所有男子,在本族祠堂內集合,由庭長或代表發給爆竹,一般每人三枚。凡有兒子的男子,每人加發小爆竹十掛,一掛一百枚,取百子吉祥之意;無子的男子在祠堂祖宗牌位下燒香求子。民間認為,這天是求子最好的日子。



西南地區

HAPPY NEW YEAR

在少數民族聚集地

春節習俗也具有很多民族特色


除夕祭樹:流傳於四川省岳池縣一帶。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飯菜端上桌後,首先敬神供祖,接著將每樣飯菜取一點出來,切細和勻後,由家長用盤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樹前祭樹。據說,這樣來年果樹能花繁果豐,帶來滾滾財源。祭樹後,全家才圍著桌子吃團年飯。

偷菜節:是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習俗,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但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異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偷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偷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汲新水:又稱挑伶俐水、挑新水、挑乖水。流傳於桂西一帶。大年初一凌晨,各家各戶的新媳婦或大姑娘,擔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著歌,到河邊或泉邊,將香插上,用紅紙包好的錢幣作利市往水裡投放,挑回新年的頭一擔新水。



江浙地區

HAPPY NEW YEAR

無論搡槳弄舟,還是燈火舞龍

都透著甜甜的江南水鄉氣息


點歲燈:漢族節日舊俗,流行於江南部分地區。除夕或正月初一至初五舉行。在此期間,夜間臥室里通宵燃燈,稱「歲燈」。一般在屋柱腳、床下、桌下、灶下點燈。多用紅蘿蔔切成段作盤,插上小蠟燭,也有用陶器盛油點燈的,是除夕守歲的一種活動,還要貼春聯,放爆竹、唱辭歲歌、飲分歲酒、吃歲飯等。

接青龍:漢族民間歲時舊俗。流行於浙江杭州。每年農曆正月十二,各路龍燈集中到吳山龍王廟,掛紅點睛,稱為「龍燈開光」。



華南地區

HAPPY NEW YEAR

溫暖的南方讓冬季的春節

也有諸多夏天特點


賀年酒:舊時瑤族節日風俗。流行於廣西灌陽縣。農曆十二月,每戶交兩斤米給頭人釀酒。正月初一,再交豬肉半斤、豆腐兩塊,蒜苗一根,派一男子參加酒會,稱為「吃賀年酒」。由頭人主持。舊年添了人口的人家,抱著孩子,帶上一壺酒、兩塊豆腐、一塊豬肉,來向大家拜年。以後村裡分東西就有小孩的一份。

吊縫猴:流行於台灣的漢族民間歲時風俗。用布紮成猴子模樣或紅布縫成猴形圖案並在四角縫上掃帚圖形,春節期間,作為飾品掛在屋檐下。因「縫猴」與「封侯」諧音,以圖吉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