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奪門之變為什麼能成功?

大明湖畔的二狗 發佈 2020-01-29T12:40:53+00:00

不少史料在記載奪門之變的時候提到了一個細節:這次奪門,石亨等人是請示到了孫太后的懿旨的。雖然明朝後宮不得干政,可繼承皇位這個問題怎麼說也是「家事」,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鈺臨危受命當皇帝,也是孫太后下的懿旨。

不少史料在記載奪門之變的時候提到了一個細節:這次奪門,石亨等人是請示到了孫太后的懿旨的。

孫太后是何許人?就是湯唯演的那個非要看清朝摺子的明朝太后。

​也許這是史家的曲筆,也許所謂的「懿旨」是事後追加的,但這就說明了一點——孫太后是支持奪門的。雖然明朝後宮不得干政,可繼承皇位這個問題怎麼說也是「家事」,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鈺臨危受命當皇帝,也是孫太后下的懿旨。在這方面,太后的話語權無敵。

1、朱祁鈺病重,且無合法繼承人

「國之大事,唯戎與祭」。當時的朱祁鈺,已經病得連祭天都起不來了,可見情況不容樂觀,必須考慮國家繼承人的問題了。

但是朱祁鈺的獨子早夭,自那之後國家就沒有指定的繼承人。在這種情況下,確定下一任皇帝,是重中之重。

此時的選擇無非2個——從朱祁鈺的父親,朱瞻基一脈選;從朱祁鈺的祖父,朱高熾一脈選。

如果從朱瞻基一脈選,朱瞻基總共就2個兒子,朱祁鈺病重無後,就只剩下朱祁鎮和朱祁鎮的兒子們了。

如果從朱高熾一脈選,就是把先帝朱瞻基一脈排除在外,大臣們在情在理上都難以接受——以理而言,這是在大宗仍有繼承人的情況下以小宗替大宗,禮法要亂套;以情而言,朱瞻基的仁宣之治畢竟是一個值得追憶的時代,當時的重臣于謙也是被朱瞻基破格提拔,得以一展抱負,他們也不會輕易地讓朱瞻基一系排除在帝位之外。

就在朱祁鎮奪門的當晚,于謙等一干大臣,其實正在就皇位繼承人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準備第二天上交給朱祁鈺。他們在奏疏中寫:「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當立章皇帝子孫。」

宣宗章皇帝就是先帝朱瞻基。大臣們的訴求簡單幹脆直白。

這時候,朱祁鎮的主動出擊,正好滿足了大臣們的心愿——下一任皇帝確認,從朱瞻基一脈選人。

至於那個病重的皇帝朱祁鈺,他畢竟不是那種強勢的君主,能在病重之時依然掌控朝堂,也就只能無奈地做了這場帝位更迭的犧牲品——還是趕緊去巴結新皇帝,掙個好前程要緊。

2、朱見深年幼

前面說到,大臣們的願望是從朱瞻基一脈中選出下一個皇帝。朱瞻基一脈依然有2個選擇:朱祁鎮,以及朱祁鎮的兒子。

如果從朱祁鎮的兒子中選,朱祁鎮的兒子一大把,但根據立嫡立長的原則,朱祁鎮沒有嫡子,那麼重量級的候選人其實也就是長子朱見深。何況,朱見深還做過朱祁鈺時代的太子,復立為太子,繼而登基為帝,也是名正言順。

然而,若是朱見深繼位,有個重要的問題:朱祁鎮這個爹怎麼辦?

如果朱見深已經長成,一邊好好地侍奉太上皇,一邊好好地做自己的皇帝,問題也不大。反正過去的8年里,又不是沒有太上皇,無非就是太上皇從皇帝的親哥變成了親爹,待遇變好了。

但是那時候的朱見深不過是個10歲毛孩,繼位了也不能親政啊。誰來主政呢?好意思晾著皇帝他親爹、有著15年皇帝工作經驗的太上皇麼?就算大臣們好意思晾著,朱見深本身呢,他願意聽大臣們的,還是願意聽親爹的?

所以立朱見深,和復立朱祁鎮,恐怕也就是個名分不同的問題,最終多半還是朱祁鎮主政。

這時候,既然朱祁鎮主動出擊奪回帝位,這些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行吧,就這麼將就著過吧。

3、朱祁鎮是正統

這個「正統」,說的可不是他第一次當皇帝的年號正統,而是說他是先帝朱瞻基的正統繼承人——正統的嫡長子,正統的皇太子,正統的奉先帝遺詔繼位。

正統,在封建的朝堂上,可是一件天大的事。後來的滿清入關,還是打著為崇禎報仇的名號,號稱自己是明朝的正統繼承人呢。

回到朱祁鎮這邊,雖然說朱祁鎮搞出過御駕親征做了俘虜的大岔子,但是在封建的禮法上,好像也沒有哪個明確的規定說,皇帝不靠譜,就可以不承認他正統性的。

本來嘛,朱祁鈺已經上位了,不管朱祁鈺在大臣的心目中是個危急時刻的備胎也好,是救時之主也好,當時掌權的是朱祁鈺,他們也就認了,也就為朱祁鎮掙一掙南宮的待遇,在朱祁鈺的太子夭折之後,為朱祁鎮的兒子掙一掙太子的名號。

可是朱祁鈺病重且無繼承人了,朱祁鎮也已經奪門了,那麼,皇位回到正統繼承人的手裡,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好。

既然沒什麼不好,那就這樣吧。反正現在皇位上坐著的是一個情理上可以接受的皇帝,而且也省去了正統性問題的一系列論證,不趕著去混個臉熟,等啥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