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順時令,立春剛過,5大注意要點!每個都不能忽視

崆峒養生匯 發佈 2020-02-06T13:35:47+00:00

剛過立春,空氣還是比較乾燥,因此要重視補充機體水分,少量多次地喝水,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使津氣液耗損。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蘊含了中醫順應四時的養生精華。一年四季,一季有6個節氣,即24節氣,四季變化對人體健康、臟腑功能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因此中醫養生講究順應四季(時)、節氣的氣候、陰陽變化的規律、特點進行調養。


剛過立春,在新的節氣里,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又該順時令養生呢?


生活:防乾燥


肺主氣,司呼吸,開竅於鼻,在體合皮,其華在毛,與大腸相表里。剛過立春,空氣還是比較乾燥, 因此要重視補充機體水分,少量多次地喝水,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使津氣液耗損。



空氣水分變少,天氣乾爽,導致燥邪入體,容易出現皮膚和口唇乾裂,口乾咽燥,大便乾結,咳嗽少痰等症狀。針對外燥,我們護膚的重點可以從美白、抗衰老轉換為保濕補水,適當減少洗澡次數,避免頻繁使用沐浴露、鹼性肥皂,洗完澡後可以塗抹一些潤膚乳加強皮膚保濕能力。


小提示

人們都愛洗熱水澡,但洗澡水溫不宜過高,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發生缺氧,還易加劇皮膚乾燥。


飲食:滋陰潤燥


中醫認為,白色歸於肺,性質溫涼清淡,日常飲食可以多吃一些「白色食物」,比如白蘿蔔、蓮藕、銀耳、百合、荸薺等等,這些可以清泄燥邪,祛除肺火,滋潤臟腑,生津養液,能很好預防乾燥對人體的影響。



燥邪最易傷肺,故飲食調理應以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為原則,儘量少食蔥、姜等辛味食物,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


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冬春疾控:預防傳染病


傳染病高發的時節,一個是春季,一個就是秋季。剛過立春,要嚴防呼吸道傳染疾病,它們有共同的特點,都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常見的有肺結核、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為了預防疾病,建議大家儘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場所,減少接觸病原的機會。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打噴嚏時用餐巾紙或手帕掩住口鼻。遇到發熱或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最好戴上口罩,避免交叉感染,避免接觸傳染病病人,回家後立即洗手。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個人預防流感最好的辦法是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但因為流感病毒變異性強,且流感疫苗的保護作用只能持續6-8個月,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



起居:早睡早起


保持充足睡眠能預防疲倦、乏力。《黃帝內經》講:春三月,夜臥早起。傳統醫學來說,睡覺是性價比最高的養生法。孩子儘量21點前入睡,不然不利於生長發育。睡覺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雖然現代小孩營養充足,但食補不如覺補,吃得再好,也不能隨便熬夜。


對於成人來講,成年人儘量不要超過22點入睡。晚睡容易導致氣血虧虛、腎虛、濕氣重,從而出現倦怠乏力、易怒、脫髮、面色發黃等不適。



情志:安神戒郁


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中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在立春養生方面主要是護肝,調節心情為主,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目前,正是對抗「疫情」的關鍵時刻,抑鬱、悲傷的消極情緒會影響身心健康。


所以,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樂觀精神,對未來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也可以多與身邊的人溝通,排解不良情緒。


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只有順應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了解時令的養生之道,才能為健康身體打好基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