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中的音樂世界原來是這樣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發佈 2020-02-06T13:37:20+00:00

敦煌壁畫中的樂舞場景仔細欣賞,會發現敦煌壁畫中,還有許多古樂器點綴其間,今天我們就來細細品味它們的美。

提起敦煌壁畫,你想到的肯定是這樣的。

這樣的:

曼妙樂伎,絲路風情,宗教色彩,它的宏大與華美令人驚艷。

仔細欣賞,會發現敦煌壁畫中,還有許多古樂器點綴其間,今天我們就來細細品味它們的美。

早在1986年,樂器製作匠人就已開始了對壁畫中樂器的仿製與研發。三十多年的探索,箜篌、琵琶、篳篥等245件消失千年的古樂器得以從壁畫中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


琵琶

琵琶,一種彈撥樂器,古代稱其為「批把」,最早見於東漢劉熙的《釋名》:「批把,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

在敦煌石窟諸多繪有樂舞場景的壁畫中,琵琶以高達700餘次的「出鏡率」,成為敦煌壁畫中最具代表性的樂器。

樂伎手持琵琶,輕輕撥動琴弦,那婉轉起伏、曼妙柔和的音律彷佛就在耳邊。


與無處不在的琵琶不同,有一種樂器在敦煌壁畫中只出現過兩次,卻以其奇特的造型令人過目不忘,那就是阮。


阮,漢代批把的一種,是中國最早出現的彈撥樂器之一。追求創意的工匠在琴體上雕琢出精美的邊飾,繪以豐富的紋樣,使之成為極致精美的藝術品。

宋代之後,這件樂器就很少出現在文獻記載中,然而,敦煌壁畫卻留下了它的身影。


雷公鼓

敦煌壁畫中的鼓,可謂數不勝數。

這件雷公鼓,是此次敦煌壁畫樂器仿製作品中體積最為龐大的一件。

十四面色彩鮮艷、大小不同、音區不一的鼓環繞一周,每個鼓的皮膜上置以金屬壓圈,採取傾斜側放的造型。鼓手站立中間,上下左右迴旋敲擊,節奏準確清晰有力,演奏效果激情澎湃,比起現代樂器里的架子鼓,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箜篌

箜篌,一種外來樂器,在我國隋唐時期的宮廷音樂中扮演重要角色。

唐代詩人李賀曾寫《李憑箜篌引》:「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感嘆其音律的婉轉美妙,令人迷醉。

朝代更迭,箜篌逐漸消失在歷史中,但它柔美清澈的音色,依舊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

敦煌壁畫的音樂,等你一起來聆聽。

(來源:牧弘書院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