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值得和小朋友一起看的敦煌壁畫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發佈 2020-02-06T13:51:33+00:00

結合圖像、故事和洞窟背景知識,我們挑選了12個洞窟的經典內容,其中有九色鹿的故事,12個星座傳入中國的記錄等,壁畫不僅大朋友看得懂,用孩子的視角,我們依然能發現其中生動豐富的內容。

敦煌壁畫作為人類的藝術瑰寶,涵蓋了非常豐富深奧的內容,吸引著世人。每個人到敦煌,都會有不一樣的獲益。

結合圖像、故事和洞窟背景知識,我們挑選了12個洞窟的經典內容,其中有九色鹿的故事,12個星座傳入中國的記錄等,壁畫不僅大朋友看得懂,用孩子的視角,我們依然能發現其中生動豐富的內容。


1、莫高窟最大佛的「大手大腳」

去莫高窟參觀的人都會在96窟(九層樓)前留影,小朋友,你知道這個大佛有多高?

96窟開鑿於初唐時期,該時期的造像豐盈圓潤。殿內的彌勒菩薩造像高35.6米,兩膝間寬度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

這身大佛又是如何建造的呢?首先在崖壁上鑿刻出大體輪廓,然後用草泥壘塑,再用麻泥細塑,最後用色料著彩。如此複雜的過程,也是當時工匠們智慧和創造力的集體匯聚。

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經不是當時原貌,但有一部分腳趾仍為唐代的樣子,小朋友們不妨湊近些,觀摩對比下。

上面的兩張圖是「手印」,指的是佛教中,修法時行者雙手與手指所結的各種姿勢。大佛的右手上揚(左圖),施無畏印,意思是拔除眾生的痛苦,令人安心平靜;左手(右圖)平伸作與願印,象徵滿足眾生的願望。原來,不同的手勢含有不同的意義啊!


2、九色鹿的故事

莫高窟257窟,開鑿於北魏統一河西以後。洞窟北壁的連環故事畫,是莫高窟開窟以來的全新構圖形式,也是敦煌壁畫故事中的經典之作,對此後莫高窟佛教藝術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這鋪壁畫的主要題材《九色鹿本生圖》,曾經被演繹成著名的同名動畫片,估計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小時候都看過。

故事說的是,佛祖釋迦牟尼前生是一隻九色鹿王,他救了一個落水將要淹死的人,卻反被此人出賣。這個故事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讚揚了九色鹿的忘我無私,也宣傳了善惡相報的思想。當然,最吸引孩子們的是壁畫上豐富的色彩和各種動物造型,美麗的九色鹿,也是最好的臨摹樣本。


3、禪定佛的微笑

相信見過這尊禪定佛的大朋友們一定會記憶深刻,堪稱莫高窟造像藝術的神來之作。

莫高窟259窟,開鑿於北魏時期。此窟北壁下層龕由西向東數第三龕的彩塑禪定佛,高0.92米,體態端莊,比例適度,雙腿盤起,結跏跌坐在長方形須彌座上,雙手在腹前重疊作禪定印(指一種專注的狀態)。

當一個真正的禪修者,坐禪到一定境界時,會油然而生出一種喜悅的感受,這種感受稱之為「禪悅」。這身禪定佛正是在表達進入禪悅的狀態,佛的嘴角微微上翹,浮現出一種含蓄的發自內心滿足的微笑。

通過移動手電筒的光印照在禪定佛面龐,佛的微笑會因不同光照角度的展現出不同的神韻,孩子們可以了解透視原理,欣賞禪定佛無聲的美,驚嘆於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


4、壁畫上的12星座

此洞窟編號第61號,開鑿於五代時期。窟內除了曹氏家族供養人像和五台山地形圖很吸引人之外,經常會讓遊客駐足的,還有甬道兩側的壁畫——熾盛光佛經變中的十二星座圖。

十二星座在古巴比倫時期被命名為「黃道十二宮」,曾經傳入希臘,然後在西元前後,流傳到印度。在6世紀時,十二星座隨著佛經從印度來到中國。

小朋友們不妨來找一找,壁畫中的十二星座與現在的十二星座圖有何不同?在專業講解老師的指導下,大家對星座的由來和畫面會產生濃厚興趣;在四季的敦煌夜空,也許還能找到壁畫里出現的星座呢!


5、古代童趣

第79號洞窟,開鑿於盛唐時期。

經常能在很多關於莫高窟的兒童題材文章中看到下面的圖像,79窟里的四披千佛邊沿,穿插繪有十二身童子形象,有的拿大頂、有的作舞蹈狀,或伏地跪拜,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有說法這是畫工在完成了主題畫之後隨興插進的小品。

站在這些壁畫前,古代兒童的動作神態、生活面貌如此真實地浮現,時光也變得鮮活起來。


6、狩獵圖

洞窟編號第249號,開鑿於西魏時期。此窟的壁畫風格鮮明地顯示了民族藝術的特色,出現了壓力大、速度快、瀟洒勁力的線描,無論是簡筆線描的野牛,還是鐵線描繪的豬群,或者是信筆勾描的雲彩,都非常重視表現形象的動態和神情,充分顯示了畫工的高超技藝。

小朋友們,是否也可以拿起畫筆,創造你眼裡靈動的動物世界?


7、追逐的兔子

莫高窟407窟,開鑿於隋朝時期。

進到這個洞窟,建議小朋友們都仰起頭,看一看窟頂。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室內頂棚的獨特裝飾部分叫做藻井,通常位於室內上方,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狀。周圍飾以各種花藻、井紋、雕刻和彩繪。敦煌藻井多達400多頂,繪製十分精緻。

407窟的藻井中心有八瓣蓮花圖案,蓮花中心是三隻追逐奔跑的兔子,三隻兔子竟然畫了三隻耳朵,但整體畫面卻使人產生出一兔雙耳的藝術效果,不僅有循環奔跑的動感,造型也極為優美。蓮花四周畫八身飛天,姿態各異。

小朋友們,想一想,為什麼三隻兔子只有三隻耳朵?


8、會飛的樂器

洞窟編號第217號,開鑿於唐前期的景龍年間。這個洞窟的壁畫中,有一鋪精彩的畫面——「不鼓自鳴」。這也是敦煌莫高窟等石窟壁畫上常見的佛教題材藝術,主要表現在經變圖中。

壁畫中的「不鼓自鳴」包括多種樂器,其中打擊樂器有腰鼓、揭鼓、毛員鼓、拍板、方響等,彈弦樂器有琴、箏、五弦琵琶、曲項琵琶等,吹管樂有單案、笛、排簫、角、笙等。這些樂器匯集在一起,飄然於空中,仿佛組成了一個大型空中交響樂隊。

「不鼓自鳴」,它不只在於激發人們對音樂的想像,更隱含著一定內容的宗教意蘊。小朋友們,可以在壁畫上找到這些樂器嗎?有機會的話,我們還可以一起傾聽,音樂響起的那一刻。


9、反彈琵琶

看到這個畫面你一定不陌生吧,在敦煌的很多地方都能見到這個曼妙的形象。

112窟開鑿於盛唐時期,《反彈琵琶圖》出自於該窟的《西方凈土變》,描繪了伎樂天伴隨著仙樂翩翩起舞,舉足旋身使出了「反彈琵琶」絕技時的霎那間動勢。

據說,如果要完成反彈琵琶的動作,需要有足夠的力量和柔韌度。你能擺出這個pose嗎?


10、孫猴子的原型

齊天大聖來也!請看,榆林窟第3窟,開鑿於西夏。

壁畫中的石磐陀,其實就是《西遊記》里孫行者孫悟空在生活中的真實原型。

在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八月,高僧玄奘往西天取經,途徑瓜州,在今天的鎖陽城塔爾寺遺址講經說法一月有餘,期間胡人石磐陀每天都認真聽講,受其感化於是拜玄奘為師。

不過,後來石磐陀有沒有堅持到最後,跟隨玄奘取經而回?留一個懸念給大家。


11、唐朝人是醬紫春遊的

莫高窟第二大佛,130窟,開鑿於唐開元、天寶年間。在這個窟的甬道壁畫上,繪有規模最大的唐代供養人畫像(供養人,指的是建造洞窟的人,他們的形象往往被繪製在洞窟內)。

畫面上共有十二個人像,第一身像最大,立粉堆金榜題為「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一心供養」,第二、三身像為主人的女兒,身後跟隨九位奴婢。

這幅畫的結構和意境創造上,突破了前代整齊嚴肅的供養人行列,人物位置參差錯落、自由活潑,特別是在人物背景的設計上出現了垂柳、萱花、曼陀花,並有蜂蝶繞花飛翔,使莊嚴靜穆的環境增添了靈動的情趣。這樣的巨型畫幅,讓人聯想到在春天出遊的盛況。

這些畫面中的女子,她們各依身份不同,一律穿戴著那個年代最時髦的裝束,「留住鉛華雲一片,犀玉滿頭花滿面。」 其中右數第四位奴婢,手端花盤,身穿男裝。你找到了嗎?

和現代的人比起來,古代人春遊的出行儀式感相當得強,而當時人們的穿著化妝,真可以用「歡型」來形容。


12、戰鬥中的金戈鐵馬

莫高窟早期洞窟的經典之作,西魏285窟,就像一本無窮無盡值得探索的書本,每一鋪畫面,每一個形象,都吸引著人們去解開ta的秘密。

該窟南壁的《五百強盜成佛圖》,講述了五百個強盜作亂,被國王派大軍征剿所俘,遭受酷刑,放逐山林,最後受感化修行成佛的故事。

這鋪畫面里的形象極為生動,感興趣的小朋友們,試試看,能否在壯闊場面中找一找戰馬、鎧甲、武器,了解畫面背後的故事。

(來源: 秘境天空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