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鑑定,看這五個方面就行了,鑑別古董瓷器,不懂就趕緊學

川頁兒 發佈 2020-02-06T17:30:41+00:00

從器型方面,贗品則側重於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秀美、玲瓏、華麗等不同風格進行研究,詳加分析對比,探索其演變的規律。

對許多收藏者來說,古陶瓷是一個熱門品種。因此,如何鑑別古陶瓷的真偽,就成了收藏者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從器型方面,贗品則側重於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秀美、玲瓏、華麗等不同風格進行研究,詳加分析對比,探索其演變的規律。僅以舉玉壺春瓶為例,自宋代始創以至晚清,歷朝均有製作,而風格卻代有變遷。



瓷器的鑑別方法大致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探究:

一、胎釉

就瓷器而論,胎為骨,釉為衣。細緻觀察胎體和釉面也是斷代和鑑別中必不可少的,應多加以體會,總結。

鑑定胎質時,可從器足的無釉處觀察,注意胎土淘煉的純凈與燒結的縝密程度。明代胎體迎光透視,都顯肉紅色而清代及民國仿品則為青白色。如以潔白細潤著稱於世的成化胎體,迎光透視顯出顏色深淺不同的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瑩潤光澤。如著名的永宣細砂底器,露胎處均可見到金屬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點或火石紅色。

古瓷釉面無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澤靜穆如玉;新瓷則有耀眼的浮光,但仿古瓷往往作去浮光的處理,主要方法有:(1)用稀酸塗或浸,但釉面蒼白,在放大鏡下見傷痕。(2)用獸皮打磨,但在放大鏡下見無數平行的細條狀紋。(3)用茶水加少量食鹼久煮或煙久薰,但釉色不正。(4)入土久埋。



二、器型

觀察器形首先要對歷代造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陶瓷器的形狀,與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審美標準以及技術條件有密切關係,能較好地體現各時代的特色,隨同時代的演近而漸趨繁複,而古代的形狀是比過簡樸的。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論,元代造型大多較為鈍重稚拙,無論青、白瓷器都比宋、明瓷器顯得突出。尤其是日常應用的壇、罐、瓶、壺及盤碗等一般器物,器形相當大。例如傳世的元青花與釉里紅大碗有的口徑達42cm,青花和釉里紅的口徑也在45~58 cm左右。由於胎體厚,燒制不易,難免有翹棱,夾扁、凹心、凸底等缺陷,因而很多文獻都有元瓷粗率之說。

對於造型,要從以下幾點去觀察:器口、頸、耳、柄、腹、底、足、 流、系、以至器里。若能經常測量器體部位,體重厚薄,熟記大小,對於鑑定工作更為有利。




三、紋飾

瓷器紋飾,真者用筆(刀)流利自然,偽者則生硬、做作、呆板、缺乏活力。這裡所說的紋主體放在繪、刻、劃、印、堆、貼、塑、鏤空、鑲嵌等紋刻。老一輩的專家曾說,明白了形與紋就等於明白了器物的80%。這一論點在無造假的前提下是完全正確的。

器物的繪畫、裝飾、紋飾反映和體現了一個時代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君王嗜好,以及生產力的發展和工藝水準。紋飾的範疇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皇家官類,二是民俗民風。以雍正時期為例,雍正時紋飾仍以繪畫為主,圖案特別工整別致。寫生畫中的花卉、禽獸非常生動,表現的陰陽面也很明顯與當時的紙絹畫風相同。

繪畫紋飾有:纏校花卉、折枝花卉、過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鳥、花蝶、雲龍、雲鳳、團龍、團蝶、八寶、壯丹、喜鵲登梅、山水、人物、西廂記、嬰戲圖、十六子、仕女圖、八仙人及樓台殿閣等。由雍正開始琺瑯彩瓷器稱「古月軒」,比康熙時的製作工藝更為精細。



四、紋飾色彩

從紋飾和色彩方面看,陶瓷器上的紋飾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並隨著繪瓷原料和技術的不斷豐富改進,無論在題材內容及表現形式上都有其不同時代的水平和特點。因而也就成了劃分時代、鑑別真偽的一條有力線索。

元代的瓷器是個很明顯的轉折點,元代青花、釉里紅等釉下彩的出現,開創了瓷器裝飾的新紀元,打破了以往一色釉的單調局面。明、清以後各種色彩的發明進一步豐富了瓷器的裝飾。而每一種裝飾方法的出現都有其產生、成長、發展的過程,我們可以據此推斷器物年代。

由於原料成分的限制,在書法上也有不同的時代特徵。如元末明初有些使用進口青料的瓷器,雖以顏色濃艷渲赫一時,但色調很不穩定,不適於畫人物。因而有所謂「元代人少,永樂無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說法。

成化鬥彩也是一樣受原料和技術的限制,雖然色澤鮮明、晶瑩可愛,但有所謂「花無陰面,葉無反側」的缺陷。而且畫人物不論男女老少四季均穿一件單衣,並無渲染的衣紋與異色的表里之分。類似這些就表現為紋飾上的時代特徵,往往為後世仿品所忽略。我們在鑑別真偽時如能加以注意,是很有益的。



五、款識

今日的傳世品和仿品以明,清兩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窯絕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徵。如明代款識就有所謂「永樂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一類的說法。因此,我們在識別真偽古瓷時,首先應注意款識,注意款識的筆法,如橫,豎,撇,捺、勾、挑、點等的特徵。

由於每個人的書法不同,寫官窯款的字體又必須經過選擇,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仿製者勢必謹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的地方。而過於謹慎,就難免失於侷促,筆法不容易生動自然。這種破綻,為鑑定瓷器提供了線索。

明代字體多用楷書款,但永樂、宣德、弘治年間有少數例外,清代順治,康熙二朝亦為楷書盛行期,雍正則楷書款多於篆書款,乾隆時期篆書款漸多於楷書款,嘉慶以後篆書款遂成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復以楷書款為主的趨勢。

以上就是大致鑑別古瓷器的方法,想了解更多關於古董古玩的鑑別方法,也有對收藏古董古玩非常感興趣,那就關注小編哦!小編後續會發表更多關於古董古玩收藏品的文章哦,敬請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