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我們能從非洲人的生活方式中學習哪些

物美非洲 發佈 2020-02-06T17:47:25+00:00

人們都在問,這個野味到底有什麼功效,有怎麼的美味,能讓人下得去口。 這是他們除了那些宗教約束的行為外,自身所存在的意識,他們生活的環境本身就不是太好,但已經在這裡已經生活了幾代人,而且還要繼續下去,所以為了自己的生存環境,他們便形成了這種保護自然環境,和大自然平衡相處的意識和行為

病從口入,這次嚴重的疫情再次印證了這句話。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國以來,網上就不斷地出現責罵野味市場,和那個因為吃蝙蝠而引發病毒感染的人。

人們都在問,這個野味到底有什麼功效,有怎麼的美味,能讓人下得去口。吃這種野味的人,有的是一種獵奇心,還是一種純然無知;到底是野味的誘惑大,還是這些人已經沒有了底線,什麼能入口的東西都去吃?!

此時,所有人開始了反思吃東西這件事,也更加反思關於野生動物能不能成為人們口中的美食,和人與自然到底該怎樣相處的話題。

對於吃,中國人一向自詡是最會吃的,一種食材,在全國各地能做出不同的口味,而新奇的東西,在中國也能做出可口的食物,吸引著無數人去食用。家禽身上的每一個部位都能做出美食來,一些野生的東西也能做出火遍全國的食物,可以說,中國人把吃的東西開發到了極致。

但在國外,甚至在非洲,我們日常所吃的很多東西,他們都是不吃的。我在非洲時,有一些當地的朋友,對於我們吃雞爪、牛鞭等食物,都覺得好奇,認為這些東西能吃嗎?!而當他們見到或聽說中國人還吃驢肉、狗肉、蛇肉等時,更是表現出了驚奇的反應,他們想像不出這些東西是怎麼吃的。

於是,後來很多當地人也知道了中國人什麼都吃,中國人也給他們留下了什麼都吃的印象。有的時候,甚至都有人問我說中國人吃貓,是不是真的。我頓感語塞,不知道怎麼回復好,就只能回答說,我是沒有見過的。

非洲雖然很窮,但他們對吃的東西還是有很多限制的。一些不能入口的東西,他們也是堅決不吃的。

在非洲的路邊,特別是去往鄉村的路邊,能經常看到一個現象,那就是路邊會常有死了的牛、羊、駱駝、甚至野生動物的屍體,這些動物有的已經是屍骨,有的則是剛死。

它們或是被別的動物咬死,或是餓死,或是生病病死,但也有很多是被來往的車給撞死。被車給撞死的,通常也都是很健康的牲畜,如果在國內或者別的一些地方,它們可能就被人給抬走,拿回家吃了,但是在非洲,這樣死了的動物,通常是沒人吃的。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不是以吃為目的,人為宰殺的肉,是不乾淨的。所以,就把這些意外死亡的動物放在原地,讓它們自然降解,回歸大自然。

同時,非洲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穆斯林國家,在宗教上也是不允許吃一些動物的肉,比如驢肉、狗肉、甲魚以及非常見的海鮮,還有動物的內臟、器官,它們都是不吃的,他們覺得這些肉是不潔的,因此也才有非洲當地人對於中國人吃這些東西懷有驚訝態度。

而至於野生動物,非洲大部分國家也是不吃的,但也有人說非洲人最愛吃野生動物,尤其是農村,像什麼猩猩、猴子和蝙蝠都是他們的狩獵對象,他們打回來的這些野生動物就是用來吃。「伊波拉病毒」就是因為非洲人吃野生動物才感染的。

這一點,也確實是如此。在非洲一些農村地區,當地人很窮,吃飽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問題,至於吃什麼,只要有,他們就會去吃。在那邊也有不少野生動物,所以,這些野生動物成為他們的狩獵目標和食物,也並不為怪。而且,這些野生動物,對他們來說是難得肉,所以從生存來考慮,他們會去吃這些野生動物。

這樣說他們吃野生動物的原因,並不是為他們開脫什麼,而是想說,非洲一些農村人吃野生動物是為了果腹,當然也有一些,是因為落後封閉,信奉祖上傳下來的言論,說一些動物具有消災、強身等的功效。

但在中國,一些人吃野生動物,純粹就是為了炫耀,覺得自己能吃和敢吃這些所謂「稀罕物」,而且吃野生動物的人,從物質上來說,也都是比較富足的,他們不像非洲部分人是為了吃飽肚子才吃的。又從科學文明上來說,也早已有野生動物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功效的論證,如果身體有問題,很多藥物或者食材都是可以調理的,完全不用靠吃野生動物來增強身體機能。

而且關於非洲人吃野生動物,確實也只是部分地方的人。我到過非洲十幾個國家,有穆斯林國家,也有非穆斯林國家,從來沒有見到過吃這些東西的,即便是有朋友見到過售賣猴頭的,基本也沒見到過在吃的。

至於穆斯林國家則更是了,在那裡見到的肉就只有宗教允許吃的牛、羊、雞和魚類,吃野生動物,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褻瀆。

其實非洲人的生活很遵循的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他們總會在無意識當中,去保護自己生存的環境不被污染,不被破壞。

我去撒哈拉時,那裡已經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但當地的司機和導遊,在沙漠裡面做飯吃飯時,都會把塑料和金屬垃圾帶走,把吃剩下的菜和別的食物集中放在一個地方,他們說這樣在附近的小鳥和小動物就可以吃了。

這是他們除了那些宗教約束的行為外,自身所存在的意識,他們生活的環境本身就不是太好,但已經在這裡已經生活了幾代人,而且還要繼續下去,所以為了自己的生存環境,他們便形成了這種保護自然環境,和大自然平衡相處的意識和行為。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繼續在這個環境中生存下去,也才能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生路。



關注非洲,關注「物美非洲」!

關鍵字: